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3.1电现象课件(共29张PPT)+分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3.1电现象课件(共29张PPT)+分层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6 18:32:35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七) 电现象
知识点一 静电现象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C )
A.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并相互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B.吃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舌头
C.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D.塑料吸盘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
2.(2024·甘肃兰州期末)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下列对静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失去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带正电荷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自然界中的电荷,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故B正确;当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与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故C错误;摩擦起电的过程就是电荷转移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知识点二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2023·青岛检测)A、B、C是三个轻质塑料小球。将A与B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再将B与C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第3题图
A.A小球不带电
B.B小球一定带电
C.B、C小球都带电,并且带有异种电荷
D.A、B小球都带电,并且带有异种电荷
知识点三 电流
4.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电荷只要运动就能形成电流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D.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5.下列关于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同种电荷互相吸引,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B.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C.一个不带电的泡沫小球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后带正电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得到了正电荷
6.(2023·淄博中考)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第6题图
A.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
C.验电器的箔片张开是因为两个箔片都带了负电荷
D.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解析: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更强,所以玻璃棒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丝绸由于得到玻璃棒的电子而带负电,所以摩擦起电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电荷没有消失,也没有创造出来,故A、B错误;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金属球和金属箔上的电子受到吸引向玻璃棒移动,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上了同种电荷(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于是金属箔片张开,故C错误,D正确。
7.(2023·辽宁抚顺中考)脱毛衣时,与毛衣摩擦过的头发会“粘”在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脱毛衣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B.头发“粘”在脸上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C.若头发带负电荷,与脸接触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头发到脸
D.若毛衣带正电荷,说明它有了多余的电子
解析: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摩擦起电,因此脱毛衣时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故A正确;头发“粘”在脸上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若头发带负电荷,与脸接触时的瞬间电流方向从脸到头发,故C错误;若毛衣带正电荷,是因为失去电子,故D错误。
8.(2023·泰安检测)生活中有许多“吸”的现象。如图是一款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汽车,它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利用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汽车在干燥的天气里高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现车身上灰尘很多,这是由于汽车车身与空气摩擦导致车身 带电 而吸引灰尘。将气球与头发摩擦后相互靠近时,气球与头发“吸”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与头发带有 异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不带电的验电器A和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B的金属球后,验电器B带 正 电;然后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将验电器A与验电器B连接起来,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是 从B到A (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第9题图
【创新运用】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心脏”,它具有出众的吸附和过滤能力。
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透过。
(1)医用口罩的“心脏”就是熔喷布,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 静电 纤维;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由于带电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所以病毒无法透过口罩。
(2)下列选项用到的原理与“驻极处理”后的熔喷布能够吸附病毒飞沫的原理相同的是 B (选填字母)。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
(3)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我们可以用 验电器 (填仪器名)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梳子所带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都带 负 电荷,头发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共29张PPT)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一节 电现象
情 境 导 入
第一节
电 现 象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电 现 象
一、静电现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 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上了电荷。
2.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3. 带电体的特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观察1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用橡胶棒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
观察 摩擦起电
橡胶棒吸引纸屑
现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观察2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用玻璃棒靠近纸屑,会看到什么现象?
玻璃棒吸引纸屑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干燥的环境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
+



电子显微镜下的玻璃棒
原子
4.摩擦起电的实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
+
+


+
+
+








+
+
+
+
+
+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 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本领弱的,它的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
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当两物体摩擦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丝绸
玻璃棒
电子转移
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
毛皮
橡胶棒
电子转移
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
例:请分析丝绸与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带电的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4)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不同。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摩擦起电的条件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观察与思考
1.擦拭镜面的时候,为什么玻璃面上会有一层绒毛?
抹布与镜面摩擦,使镜面带了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绒毛。
2.为什么电风扇用的时间久了,扇叶上会有灰尘?
电风扇工作时与空气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扇叶上会有灰尘。
自然界中的电荷都是一样的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观察
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用 “ ”表示。
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用“ ”表示。
+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B
负电
吸引,说明B、C 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其中一个不带电,另一个带电
排斥,说明A、B 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正电
正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验电器的张角越大,它所带的电荷越多。
3.验电器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三、电流
阅读36页“电流”
莱顿瓶
莱顿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不能产生持续的电流。(可形成短暂电流)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一)电流的方向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伏打电池
常见的电池
(二)电池
蓄电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电池的构造:
干电池
图示1号干电池(锌锰电池)。它是由1.碳棒、2.沥青、3.纸套、4.锌筒、5.电糊、6.电芯组成的,其中碳棒是正极(图上用红色“+”符号表示),锌筒是负极(图上用蓝色“一”号表示)。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如下图:
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原理:大多数电池是利用伏打电池的原理。
能量转换: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铅蓄电池(化学电池)
其他电池还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空气电池……
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电流的三种效应
电能可以很方便地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 如:
电饭锅煮饭:电能
电动机转动:电能
电灯泡发光:电能
给电池充电:电能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内能
机械能
光能和内能
化学能
(三)电能的利用
课 堂 小 结
第一节
电 现 象
摩擦起电
电荷间的作用
验电器
摩擦起电原理
电流方向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电 现 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B.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C.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D.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D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电 现 象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的电子组成
B.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毛皮上,毛 皮多余电子带负电
D.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电 现 象
3.两个小绝缘球,可以相互吸引,判断错误的是( )
A.两个小球一定都带同种电荷
B.有一个小球带电荷
C.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D.可能一个带电荷或两个带异种电荷
A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电 现 象
4.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则( )
A.三个小球一定都是带电的
B.只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C.只有一个小球是带电的
D.只有两个小球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B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磁 现 象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电荷的定向移动为电流的方向
B.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荷运动形成电流
D.电流是从电池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C
学 以 致 用
第一节
电 现 象
6.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和油罐的摩擦会使油和油罐带上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将汽油点燃。铁链是导体可把所带电荷传导到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