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2.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7 10:1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题
1.被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教皇是(  )
A.尼古拉一世       B.格里高利七世
C.英诺森三世 D.卜尼法斯八世
答案:C
解析:
分析:教权至上思想的演化。A项中人物最早提出维护教会的独立;B项中人物进一步鼓吹教权至上的思想;C项中人物把教皇权力推崇到极点,并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D项中人物发布“一圣通谕”,正式规定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点评:考查英诺森三世
2.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出现了有关“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英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B.封建统治者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矛盾
C.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之间的权利纠纷
答案:B
解析:
分析:詹姆士一世鼓吹“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王在法上”属于其理论范畴。当时英国新的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信奉“法在王上”的法律原则,并通过议会与王权斗争。
点评:考查英国的君主专制
3.神学家阿奎那认为,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蜜蜂也只有一个王,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才最符合上帝的本意。这说明他(  )
主张“君权神圣” 
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
③认为国王与上帝同等重要 
④认为君主是秉承上帝意愿的统治者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阿奎那认为:国家是上帝的创造物,所以教会高于国家,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因此,③叙述错误。
点评:考查欧洲的君主专制理论
4.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这说明(  )
A.神权与王权是合二为一的
B.基督教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信仰,专制理论神化后更便于人们接受
C.教会借助王权巩固其统治地位
D.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理论,如同接受宗教信仰一样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的神学色彩是由于当时基督教盛行于欧洲所致。
点评:考查西方的专制主义理论
5.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基础
B.缓和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C.把国王和上帝相提并论
D.打击天主教会
答案:A
解析:
分析:詹姆士一世极力推行君主专制统治,遭到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为此,他从神学中寻找君主专制的依据。
点评:考查英国的君主专制
6.右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英国国王,他坚信“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切神圣的权力”,“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应是(  )
A.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B.“神学界之王”阿奎那
C.英王亨利八世
D.英王詹姆士一世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明显强调了“王权至上”,应是詹姆士一世的言论。
点评:考查英国的君主专制
7.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依据是国王权威来自(  )
A.人民          B.议会
C.教会 D.上帝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而不对任何人负责。
点评:考查英国的君主专制
8. “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这是流传于中世纪欧洲的关于教会与国王关系的一句谚语,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可以判断当时教权高于王权。
点评:考查欧洲的君主专制
9.随着历史的发展,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失去进步作用,这主要是指
A.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无力完成国家的统一
C.实行文化独裁和宗教专制 D.造成了国家的分裂割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历史作用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欧洲君主所推行的重商主义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统治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失去了其历史的进步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对象。所以应选A。
点评:考查欧洲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
10.被称为“神学之王”、代表着西方中世纪神学思想发展顶峰的哲学家是(  )
A.阿奎那
B.彼德拉克
C.詹姆士一世
D.洛克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西欧中世纪神学家地位的认识与理解。只有在对教材知识牢固记忆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点评:考查阿奎那
11.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
点评:考查欧洲的教权统治
12. 阿奎那曾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引入基督教教义中,他认为,既然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大前提)。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俗统治者(小前提)。那么,君主是神圣的(结论)。这一论断(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都是错误的
D.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都是正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是阿奎那的主观臆想,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本身就是错误的;君权是神圣的,是建立在其大前提和小前提成立的条件下的,由此可知,阿奎那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点评:考查欧洲的君主专制理论
13.在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后,“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 )
A.罗马教皇 B.英国主教 C.英王 D.议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534年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教”的最高首领是英国国王。故选C。
点评:考查英国的宗教改革
14.中世纪欧洲各国的王权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强大,原因是( )
①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权力
②中世纪的欧洲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
③贵族封臣对国王不负有任何义务
④贵族封臣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割据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欧洲王权之所以不及中国强大,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精神统治者即天主教会,在天主教会统治下,各国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故选D。
点评:考查欧洲的君主专制
15. 17世纪,欧洲一些国家专制君主的出现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贵族巩固统治的需要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统一国内市场的需求
C.人民群众反对国家分裂的需要
D.天主教会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答案:B
解析:
分析: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要求稳定的国内环境和统一的国内市场,并以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作为后盾,开拓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专制君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一要求。
点评:考查欧洲君主专制出现的本质
16.托马斯·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关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学说,不同点关键在于 ( )
A.国君与上帝的关系 B.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C.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D.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托马斯 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关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学说分别是“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而二者侧重点不同在前者强调君权来自神权,教权高于王权。而后者强调君权来自神权,王权高于一切。因此选D。
点评:考查欧洲的君主专制学说
17.詹姆士一世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这充分说明( )
A.他是教会组织的统治者
B.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
C.他在极力贬低神的地位
D.他在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詹姆士一世本身并非教会组织的统治者,故排除A项;他虽然极力强化王权,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力置于神权之上,更没有贬低神的地位,故排除B、C两项。
点评:考查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
18.下列关于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披着神学外衣
B.都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
C.都认为教权大于君权
D.都认为神权高于世俗权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权与神权的理解。阿奎那强调教权大于君权,詹姆士一世强调君权大于一切,故C项错误。
点评:考查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思想比较
19.从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学说到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主张,都体现了( )
A.对基督教神权统治的绝对认可
B.重视人民的基本权利
C.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D.违背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西欧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是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和君权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学说是为稳固自己的统治,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故A、D两项错误。君主专制不利于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故B项错误。
点评:考查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思想比较
20.“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肉体之服从灵魂。”阿奎那这句话体现了他主张
A.王权至上 B.法律至上 C.教权至上 D.政教合一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阿奎那对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关系的比喻,说明了教权高于王权。
点评:考查托马斯·阿奎那的教权主义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21.识读下列两幅历史人物图片:
图一          图二
请完成:
(1)上述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为加强统治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有哪些?
答案:人物:图一是路易十四,图二是彼得一世。相同措施:削弱贵族权力,打击贵族势力;打击教会势力,提高王权地位;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指出,上述人物的统治措施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答案:使法国和俄国成为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代表和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发挥了进步作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君主专制统治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解析:
分析:第(1)问中的“人物”应依据图中形象进行判断,“相同措施”可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比较进行归纳;第(2)问应结合时代背景,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角度思考。
点评:考查欧洲的君主专制
22.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认为,彼得一世领导的近代化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只重视以军事技术为核心的西方技术文明,以及西方的一些艺术和生活方式,却忽视了学习西方的制度。他建立了许多工厂,但工人都是农奴,劳动力是强迫来的,因而没有劳动积极性。18世纪的俄国依旧是一个专制的农业国,没有社会变革的力量。彼得大帝领导的工业化,就像是在沙漠上插花,土壤没有改变,插得再多也没有用。
彼得一世在力图使俄国欧化的同时,也继承和强化了传统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完全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俄国农民不仅在经济上为彼得一世的政策承受了沉重的负担,而且在人身方面受到更残酷的奴役。从彼得一世时期起,贵族地主可以任意判决村民从事强迫性劳动,甚至将村民赶走。 ——据《现代化通病》整理
请回答:
(1)材料观点认为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重视西方的技术文明,忽视了西方的制度;继承和强化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2)材料观点对彼得一世强化专制制度持何态度?你如何评价这一问题?
答案:否定态度。彼得一世加强君主统治,并最终确立了沙皇专制制度,这对于18世纪俄国成为欧洲强国起了重要作用,在当时是进步的;沙皇专制制度日后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应另当别论。
解析:
分析:第(1)题可根据材料分析总结出答案,但注意不要漏掉要点;第(2)题的实质是如何评价彼得一世加强沙皇专制统治,这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来分析。
点评:考查彼得一世君住权力的加强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言论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答案:背景:材料一是在王权受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挑战下提出的;材料二是在汉武帝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下提出的。
(2)两则材料共同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为加强君主专制制造理论依据。
(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在当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前者激化了王权和议会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后者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并且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解析:
分析:解答(1)问可结合教材内容得出结论;解答(2)问可结合二者的目的来回答;解答(3)问,注意结合史实,语言要简洁。
点评:考查詹姆士一世的君主专制思想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封建落后势力仍然很强大,有的地方封建割据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当弱小,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获得自身的发展。封建君主也想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改革,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严志梁《高中历史资料阅读》
材料二 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请回答:
(1)17世纪时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吗?为什么?
答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17世纪时的欧洲各国,封建割据势力强大且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王权加强有利于消除封建割据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材料二中的“市民”指什么?这种政治势力对君主专制的加强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新兴的资产阶级。作用:帮助封建君主打垮了封建贵族,加强了君主专制。
(3)综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17世纪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重在考查17世纪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及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的相互关系。第(1)问可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得出君主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结论,原因可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二得出结论。第(3)问要综合分析两则材料和利用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点评:考查欧洲君主专制的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格列高利七世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亨利四世只得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据说,亨利四世身穿罪衣,站在城堡门口三天,才获得教皇的赦免。历史上称为“卡诺莎事件”或“卡诺莎之辱”。
材料二 下图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庄园。贵族领主住在领地的城堡里,农奴在领地的庄园里劳作。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随意制定法律,铸造钱币,控制贸易,征收税款,而且彼此经常混战。
材料三 中世纪许多城市,经过斗争,在城市内部管理上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城市居民组织了城市自治机关,选举市议会成员及其他公职人员,设立自己的法庭、税收财政系统,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对封建领主只缴纳定额货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中世纪王权受到哪些制约?
答案: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封建领主在领地内有相对独立权;封建庄园经济具有分散性特点;许多工商业城市自治,不受国王管理。
(2)15世纪后,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变化: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加强,形成“新君主国”。意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
解析:
分析:第(1)问注意解读材料,分别从三则材料中归纳概括。第(2)问从王权加强、“新君主国”形成及其积极意义角度回答。
点评:考查中世纪王权的发展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