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朗读单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朗读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5 21: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古诗三首》朗读单(3.7班)
姓名:___________ 我读了( )遍 家长签字:___________
听写词语(加点字要求注音)
融化 融洽 燕子 海燕 鸳鸯 鸳鸯戏水 优惠 实惠
崇高 崇拜 芦花 芦苇 发芽 豆芽 梅花 杨梅
小溪 溪流 广泛 宽泛 减少 减轻
会认字组词
鸳/鸯:(鸳鸯)(棒打鸳鸯) 惠:(恩惠)(贤惠)(谢谢惠顾)
崇:(崇敬)(崇尚)(崇山峻岭) 豚:(河豚)(海豚)(豚鼠)
减:(减负)(减法)(偷工减料)
形近字
融:(金融)(融合) 隔:(阻隔)(间隔)
燕:(燕窝)(燕麦) 蒸:(蒸笼)(蒸汽)
溪:(溪水)(小溪) 蹊:(蹊qī跷)(另辟蹊xī径)
减:(减重)(减肥) 喊:(呼喊)(喊叫)
泛:(泛舟)(泛滥)(泛泛而谈) 眨:(眨眼)(一眨眼)
多音字
yàn(燕子) zēng(曾孙) jī(几乎)
燕 曾 几
yān(燕山) céng(曾经) jǐ(几个)
课文重点
(一)绝句(春天)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
主题:《绝句》描绘了成都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意(常见题干:看到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①迟日/江山丽(视觉):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
②春风/花草香(嗅觉):春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
③泥融/飞燕子(动态):泥土湿润,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④沙暖/睡鸳鸯(静态):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注释:
①迟日:春日(春天太阳落山的时间越来越迟,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故称迟日)。
②丽:秀丽、美丽。
③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④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出双入对。
常见题型:
①《绝句》是一首五言绝句(体裁),它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②《绝句》前两句写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丽”和“香”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风景。
③“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让人感觉相映成趣,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一上一下:从空间而言,燕子在空中,而鸳鸯在沙滩上。
一动一静:燕子“飞”是动,鸳鸯“睡”是静。
一忙一闲:燕子忙着衔泥筑巢,而鸳鸯则悠闲地睡在沙滩上享受春光。
④我还积累了描写春天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惠崇春江晚景》(早春) 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主题:《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所写的题画诗,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意: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江岸):绿色的竹林,掩映着几枝粉红的桃花。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江面):江上春水荡漾,一群鸭子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江水已经变暖。
③蒌蒿/满地/芦芽短(江边):岸上长满初生的蒌蒿和刚刚发出嫩芽的芦苇。
④正是/河豚/欲上时(水中):这正是河豚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注释:
①惠崇:人名,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②芦芽:芦苇的嫩芽。
③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④欲:将,要。
4.常见题型:
①《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七言绝句(体裁),它是北宋诗人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写的题画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②《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题材),这幅《春江晚景》图中的景物有: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这首诗不仅表现了画中的景物,而且由画面联想到了画外的情景,“正是河豚欲上时”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其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还揭示了:只有置身于相应的环境之中才会有深切的感受的哲理。
③我还积累了带有数字的诗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山村咏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衢道中》(意思是:行走在三衢山的路上)(初夏)
写作手法:以动衬静
主题:本诗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诗意: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时令、天气):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②小溪/泛尽/却山行(出游路线):乘着小舟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③绿阴/不减/来时路(归途所见):山路上绿荫成树,不亚于来时之路。
④添得/黄鹂/四五声(归途所闻):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声。
3.注释:
①三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
②梅子:梅树(果梅树)的果实,一般五月成熟。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④却:再,又。
⑤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⑥阴:树荫。
4.常见题型:
①《三衢道中》是一首七言绝句(体裁),是一首纪行写景的绝句。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曾几(zēng jī),描写的是夏季,从诗句梅子黄时日日晴中可以看出,表示诗人乘小船来到小溪尽头但游性不减,继续走山路前行的诗句是小溪泛尽却山行,从中体会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诗人的旅途。
出游时间:梅子黄时 出游天气:日日晴
出游季节:初夏 出游地点:三衢山
出游路线:小溪 山行 来时路 出行方式:先乘船再步行
看到的:绿荫 听到的:黄鹂四五声
旅途环境:幽静 (黄鹂的叫声突出环境的幽静) 诗人心情:愉悦
③我还积累了描写夏天的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