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读雨果的《九三年》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读雨果的《九三年》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7 10: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2单元
第7课读雨果的《九三年》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法国大革命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旧势力的阻扰
B.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性质迥异
C.反对专制主义是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致的目标
D.法国大革命直接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法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其中反封建是二者的共同,都是为了扫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的革命,法国受美国影响也正确,所以B错误,CDA正确。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2. 1789—1814年间,法国的—部法律规定: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年满25岁,动产、雇佣工,并缴纳等于三天工资价值的直接税者,叫积极公民。又规定: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有权任命部驻外使节、高级军官,以及取得立法会议的同意进行宣战或媾和。根据以上内容判断,这部法律制定于
A、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D、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材料中把公民分析“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不仅保留了国王,还赋予国王许多权力。可知这是1791年法国宪法,大资产阶级掌权时期颁布的。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3. 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
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
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
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热月政变”发生在1794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在1791年,都是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A。
点评:考查1793年法国发生的大事
4.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也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近代法国的历史实际,B项是以1794年“热月政变”为标志,C项是1795年以来的法国督政府软弱无能(具体事件是1799年的“雾月政变”),ABC三项都可排除。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5.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农业经营落后,小企业大量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造就了小农业 ②拿破仑统治时期,巩固了小土地所有制 ③传统高档时装、化妆品生产业,造就了小企业 ④缺少资金投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法国大革命以来到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史实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是高利贷帝国主义,大量的资金投在信贷领域,因此④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D,拿破仑曾颁布《民法典》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的保护,因而小农经济大量存在,法国农业经营落。故正确答案为A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6.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的作品不包括
A.《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 C.《九三年》 D.《基督山恩仇记》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雨果的作品掌握情况,《基督山恩仇记》是大仲马的作品。
点评:考查雨果的作品
7.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面临的共同统治危机是
①外国武装干涉 ②反动势力反叛
③人民生活恶化 ④内部出现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外国武装干涉、反动势力反叛、人民生活日趋恶化是君土立宪派和吉伦特派面临的共同统治危机。雅各宾派的统治危机则土要是因为内部的分裂。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8.关于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政策,下列各项表达正确的是
①包括经济恐怖和政治恐怖两方面
②恐怖统治的实质是以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来换取群众的支持
③恐怖统治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要求
④恐怖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的“非资产阶级方式”、“平民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要注意结合恐怖统治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来理解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9.被列宁称为“真正用革命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是指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采取的哪项政策
A.实行革命恐怖政策 B.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C.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D.反击外来势力干涉
答案:B
解析:
分析:要紧扣题意“摧毁封建制度”,A、C、D项与封建制度无关,而B项涉及到封建制度的核心问题即土地所有制问题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0.雅各宾派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的根本原因是
A.雅各宾派是真正民主派 B.法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猖狂进攻的严重危机
C.维护雅各宾派的统治 D.为赢得人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关键是要结合雅各宾派上台面临的内外严峻形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理解。资产阶级所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必然是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雅各宾派实行最高限价虽然暂时损害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有利于物价稳定,赢得人民对雅各宾派的支持,从而维护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另外,根本原因一般从内因角度找,B、D两项是外因,因而排除,而A 项掩盖了其阶级性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1.结束法国封建制度的是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热月党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封建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雅各宾派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封建土地权利。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2.下列派别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热月党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许多政治派别,其中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
1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超出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最典型的措施是
A.雅各宾派的土地法 B.制宪会议撤消内地关卡的法令
C.废除农奴制度和封建义务 D.雅各宾派的限价法令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分析认识能力。资产阶级革命为了资产阶级利益,是为了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的。但在内外交困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有远见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其阶级的长远利益,不得采取了一些有损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以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来稳定其统治。雅各宾派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颁布了限价法令。故正确选项为D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14.雅各宾派专政使法国大革命进入到最高、最激进的阶段,其主要原因是
A.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和处死国王 B.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
C.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D.扭转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其实是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反而使法国大革命进入到最高、最激进的阶段,雅各宾派统治时期是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时期。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15.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但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雅各宾派稳定局势的关键措施是
A.打败了反法联军 B.镇压了国内的商业投机活动
C.拘捕吉伦特派领袖 D.实行恐怖政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知识。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的措施。首先,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10年付清;农村公有土地可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在经济方面,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在政治方面,颁布了嫌疑犯法令,规定一切嫌疑犯都要收押和监管。雅各宾派实行的恐怖政策,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不容抹煞的作用,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为后人所批评。所以选择D。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6.黄万盛先生说:“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面‘革命之镜’,它可以映照革命的合理性,也可以衬视革命的非理性的灾难,这一切都共存于那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革命的历史意义并不是道德情感的批判可以替代的,只有理解那个时代,才能理解那场革命”下列事件最能应证这一观点的是
A.雅各宾派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B.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
C.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各宾派属于比较激进的派别,《惩治嫌疑犯条例》是恐怖政策的体现,是一种非正常措施,符合材料中所说的“非理性”。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7.法国大革命时期,为稳定革命局势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恐怖”的含义是
A.违反资产阶级倡导的法治原则
B.无故屠杀中下层平民和反对派
C.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D.镇压封建势力和不法投机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里的所谓“恐怖”,实际上是指雅各宾派为了确保国内局势的稳定和打退外来的干涉势力而采取的各种高压政策,甚至是违反资产阶级法治原则的非法治手段。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8.“他们的著作中透露出我们现在的那种革命民主气质;他们热爱平等,即使是奴役中的平等也行。一切妨碍他们理想目标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私人权利,只存在公众利益。”与“他们”的政治倾向最为接近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热月党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他们热爱平等,即使是奴役中的平等也行。一切妨碍他们理想目标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私人权利,只存在公众利益。”反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倾向,即认为追求平等可以不尊重人权。而法国大革命正是在雅各宾派时期反对特权的同时也反掉了人权,这是法国大革命的悲剧性效果之一,故选 C。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19.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后来又制约法国经济发展
A.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特权
B.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C.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D.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大革命,其中A中农奴制是俄国的B项内容没有制约经济的发展C是雅各宾派的政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D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在当时调动了农民的经济性,保证了战胜反法同盟,但是土地的私有制从长远来看阻碍了法国的近代化进程,所以正确的是D项。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20.法国大革命期间,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等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
A.共和派与民主派之间的斗争
B.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不同派别间的斗争
D.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中所给定的三个政治派别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因此,他们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斗争。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
二、材料分析题
21.早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就已经对革命政府以恐怖手段制裁资产阶级的非法活动心怀不满了,但是在1793年年底以前,他们的不满尚未发展到想推翻雅各宾专政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革命专政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团结的,它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当时他们还需要这个专政,如果没有这个专政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封建制度就有复辟的可能,而这是资产阶级所不愿意的。但是等到1794年入春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当时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在法国多次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已经解除了,资产阶级不再需要雅各宾派专政了。同时资产阶级对于1789年以来的政局多变早就感到厌倦,而对于雅各宾专政下的变幻莫测的政局更感到不安,他们要求一个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于上面的原因,资产阶级在1794年上半年就下定决心颠覆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沼泽派及丹东派残余分子,而被打倒的、被镇压的吉伦特派及阿贝尔派残余分子也附和了他们。
(1794)7月27日,……国民公会乃通过了逮捕罗纳斯庇尔、丹东及圣鞠斯特的决议。……以来法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干戈扰攘的杌陧不安之中。……而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的,因此法国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这种局面,而只有推翻雅各宾专政,才能结束这个局面。这样,推翻雅各宾专政,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概述雅各宾派倒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答案:原因:一是资产阶级要求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不满;二是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失去人民的支持;三是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性解除了;四是反对雅各宾派的势力比较强大
(2)有人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历史的倒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
答案:观点不对。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具有必然性,在国内外危机解除的情况下恐怖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热月党人统治时期,防止了封建的复辟,维护了共和政体和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是资产阶级正常秩序的起点,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解析:
分析:本试题主要抓住拿破仑上台前后的的社会政治状况来全面分析雅各宾派的内外政策,第一问主要根据材料分析,记得材料的要求是不得摘抄材料原句,因此要高度概括材料的信息,完整的同时注意准确度;第二问主要拿破仑上台的背景说明热月政变的性质和作用,当然也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
点评:考查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被赋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 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材料二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18世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
答案:依据:法国大革命方式激进;破坏巨大;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
答案:评价:否定;肯定。
否定的理由:盲目学美,导致大乱;体制变革应循序渐进;革命带来恐怖统治和社会动荡。
肯定的理由:推翻专制,享有平等权利;革命爆发和处死国王有其必然性;革命并非一定带来破坏。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
答案:时代影响:个人的政治立场,思维方式,阅历等;对历史事件本身了解的程度
解析:
分析:(1)结合材料中柏克的相关叙述可以从中看出其对待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如“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说明在革命中这些龌蹉的手段被革命者认为是很正常的革命的需要,相对与革命来说微不足道,但柏克却对此不屑一顾,希望有一些宏观的革命场面出现;其次柏克对大革命中的“国民议会”是这样认定的:“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外,“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量”,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柏克对大革命的态度,以及他的依据。(2)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终致大乱”,所以其态度为“否定”;寄生则认为“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大革命中被处死和推翻的贵族国王“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肯定大革命。结合材料将二人的言语依据依次翻译整理过来即可。(3)根据题意要求是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影响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的因素,但第一则材料我们只是知道作者对大革命的态度,但对此人物根本没有一点的背景了解,对于第二则材料却迥然不同,我们有关于康有为的相关知识背景,所以本题的答案思路首先从材料二康有为入手,来思考影响对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康有为主张仿效俄日实行改革,直到晚年也是保皇派,所以其对法国革命的否定评价,主要受其政治观点影响,再加上康有为生活在晚清及其身份为儒生举人,接受的大部分是传统文化思想,所以其生活年代和求学经历也影响到他对革除君主的革命行为的反感,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的文化知识影响其对革命政治运动的看法。至于其他影响因素的总结,基本来自我们在历史教材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反思。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23.在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1789—181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法国资产阶级逐步完成了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1)分别简述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掌权期间对法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措施。
答案:君主立宪派: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特权;颁布《人权宣言》;制定1791年宪法。吉伦特派: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颁布新的土地法;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土地问题;实行恐怖政策,颁布限价法令;发布总动员令。
(2)拿破仑一直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其在维护和巩固农民利益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对后来法国工业化讲程有何影响
答案:颁布《民法典》,在法律上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致使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进程,历史分期比较复杂,容易混乱,各种斗争穿插其中,各派别都是同一阶级但是属于不同阶层,他们对法国的改造就有差异。
点评:考查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统治
24.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三任美国总统。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实际首脑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杰斐逊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态度,纵观他的一生,不改初衷。
----《杰斐逊集》
材料二 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以法律为保障。”……他秉持卢梭的教导:公民的天赋人权在达成社会契约时全部交给了社会,声称国家或社会的主权者的永远正确的意志就是“公意”。每个公民分担公意,虽然有违背公意的个人意志,但社会契约论的要求不言而喻,谁不服从公意,都要被逼的服从。·…
但雅各宾派通过起义掌握政权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从思想观念到现实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主张支持出版自由到限制自由”、“从主张思想多样性到统一思想,不允许思想分歧的存在”、“从反对操纵舆论到主张政府影响舆论”。
---张昆《杰斐逊与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杰斐逊和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观念的异同?
答案:同:二者都信仰天赋人权的理念,都主张依靠法律保护言论自由;
异:杰斐逊主张个人新闻自由,用以监督政府;罗伯斯庇尔主张主权者新闻自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杰斐逊始终秉持新闻自由观念以及罗伯斯庇尔最终放弃新闻自由的原因?
答案:杰斐逊:受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的影响,坚持民主共和的观念(监督政府防止暴政),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时期面临内忧外患,为捍卫大革命成果,强调以公意为重,牺牲少数派的自由成为必然选择。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材料二中的“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以法律为保障。”可以总结出二人的相同点。根据材料,杰斐逊主张新闻自由“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罗伯斯庇尔主张限制自由,主张政府影响舆论;由此可以概括出二人的不同点。(2)本问要结合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对新闻自由观念的态度;根据材料及所学,杰斐逊是北美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之一,其目标是追求民主共和,监督政府;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首脑之一,其目标是捍卫大革命的成果。由此可以分析出二人对新闻自由观念不同的原因。
点评:考查罗伯斯庇尔、杰斐逊等
25.材料一 “如果说在和平时期政府的根基是美德,那么在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
——罗伯斯庇尔
材料二 1793年5月罗伯斯庇尔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罗伯斯庇尔……以革命的恐怖政策惩罚罪犯和革命的叛徒,史称“恐怖统治”,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有人批评这种政策为“诛九族”和违反人道。
(1)概括材料一中罗伯斯庇尔的主要观点。
答案:观点:革命时期需要恐怖;恐怖有利于强化美德;恐怖是革命的正义;恐怖是民主原则的体现。
(2)结合材料二,应该如何评价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要求答出评价方法和具体评价内容)
答案: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或者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评价。革命时期实行恐怖政策,一方面,惩罚了罪犯,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颠覆阴谋,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另一方面,极端的恐怖政策使许多无辜的人被杀害,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法治原则。
解析:
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答案一定依据来自于对材料的归纳。由材料中“革命时期就是美德和恐怖”“没有恐怖的美德是有害的”“恐怖就是严厉不可动摇的正义”“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原则,它是民主原则的结果”等信息便可归纳出正确答案。
第(2)问,本问以罗伯斯庇尔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恐怖政策为主要内容,考查学生评价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对其的评价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结合时代背景首先应该看到恐怖政策“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即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其次还应看到恐怖政策使“许多无辜的人都被诬告并杀害,成千上万人被送上断头台”即使许多无辜的人被杀害,违反了人道主义精神和民主法治原则。
点评:考查罗伯斯庇尔与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