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荷花》朗读单(3.7班)
姓名:___________ 我读了( )遍 家长签字:___________
听写词语(加点字要求注音,带横线的字不要求听写)
荷花 清香 圆盘 花瓣 豆瓣 莲蓬 蓬松 肿胀
饱胀 裂痕 破裂 姿势 姿态 权势 模仿 仿佛
眼前 本领 跟随 随便 舞蹈 停止 禁止 随风飘动
会认字组词
挨:(挨家挨户)(挨近)(挨挨挤挤) 蓬:(莲蓬)(蓬松)(蓬勃)
胀:(膨胀)(肿胀)(腹胀) 势:(地势)(优势)(时势)(手势)
翩:(翩然)(翩翩起舞) 蹈:(手舞足蹈)(赴汤蹈火)
形近字
瓣:(花瓣)(蒜瓣) 辩:(辩论)(争辩)
辨:(辨别)(分辨) 辫:(辫子)(发辫)
蓬:(莲蓬)(蓬头垢面) 篷:(斗篷)(帐篷)(车篷)
胀:(膨胀)(肿胀) 帐:(帐篷)(蚊帐)(营帐)
势:(势力)(劣势) 努:(努力)(努嘴)
仿:(仿照)(仿冒)(效仿) 访:(访问)(拜访)
姿:(千姿百态)(多姿多彩)(英姿) 资:(资料)(资本)(工资)(资格)
多音字
āi(挨近)(挨边)(挨个儿) ɡū(花骨朵儿)(骨碌)
挨 骨
ái(挨打)(挨骂)(挨饿) ɡǔ(骨头)(骨肉)
fó(佛祖)(佛教)(佛像)
佛
fú(仿佛)
近义词
清香——芳香 展开——舒展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反义词
清香——恶臭 饱胀——干瘪 破裂——完好 展开——收拢
挨挨挤挤——稀稀落落
词语积累
AABB式词语
挨挨挤挤 风风火火 浩浩荡荡 轰轰烈烈 熙熙攘攘 祖祖辈辈
哭哭啼啼 婆婆妈妈 郁郁葱葱 骂骂咧咧 唯唯诺诺 松松垮垮
AABC式词语
翩翩起舞 息息相关 咄咄逼人 赫赫有名 沾沾自喜 耿耿于怀
念念有词 斤斤计较 遥遥领先 亭亭玉立 依依不舍 楚楚动人
课文重点
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改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儿童诗《小小的船》,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中心: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脉络梳理
第1自然段: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闻)
第2-3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看)
第4-5自然段: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想)
课文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花香——观察形状——欣赏姿态——展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闻到花香
①“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加点关联词给人一种未见其容先闻其香之感,突出荷花香气袭人的特点。
②“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写出了“我”迫不及待(急切)想看到荷花的心情。
观察形状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的“挨挨挤挤”换成“密密麻麻”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因为“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而“密密麻麻”只能突出荷叶的多而密,不能这样生动地展现它的姿态。
②你喜欢“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吗?为什么?
答案:喜欢,“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特点,还赋予荷叶人的特征,仿佛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一起,热闹欢快,富有生命力。该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了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碧绿的颜色和又大又圆的形状,体现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能否换成“长”?为什么?
答案:不能。“冒”的意思是“向外透,往上升”,传神地写出白荷花特有的生命力。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了白荷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使劲地、急切地想挣脱荷叶的束缚,努力地向上伸展,动感十足。如果换成“长”,则表达不出这样的效果。
④“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漏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的……有的……有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半开(初绽)”“全开(绽放)”“未开(含苞待放)”三种不同的姿态。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略带夸张,写出荷花即将盛开的样子,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给人呼之欲出的感觉。
⑤“画家”指大自然。
欣赏姿态
①作者为什么要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因为这一池荷花十分美丽而又充满了生机,的确像一幅色彩明丽的画。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一大幅活的画”的?
A荷花有初绽的、有绽放的、有含苞的,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像画一样美丽。
B荷叶挨挨挤挤,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充满了生命力、活力。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摇曳生姿,仿佛“画”拥有了生命,活了过来。
C “一大幅活的画”写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美丽多姿、形态万千。
③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课后习题2)
答案:从“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等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这些生动形象地语句不但描绘了一幅色彩明艳的荷花图,而且运用“挨挨挤挤”“冒”“饱胀”“破裂”等富有动感的词语,让静态的画面活了起来,所以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展开想象
①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里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写出了他当时美好的感受,说明他看荷花看得入迷了,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和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②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荷花人的动作,将荷花随风摆动的姿态表现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把荷花在风中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回到现实
①“过了好一会儿”这句话和上文中的“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相照应,这句话说明时间久,表明“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地吸引了,突出荷花的美丽迷人。
②我为什么会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因为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我”在欣赏荷花的时候,深深陶醉于这幅美丽的荷景图,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所以才会幻化为荷花,而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课文仿写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拟人句;谁怎么样过来告诉我什么)
①青蛙跳过来告诉我它捉虫的成果。
②小露珠滚过来告诉我阳光的温暖。
③小乌龟游过来告诉我水中巡游的欢畅。
④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清早花蜜的香甜(蜜蜂飞过来告诉我花间采蜜的艰辛)。
2.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梧桐树叶层层叠叠的,像一个个张开的手掌。
②松树叶子挨挨挤挤的,像一根根碧绿的绣花针。
③星星一闪一闪的,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石。
3.仿照第二段,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课后小练笔)
分析:“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总写荷花,再用“有的……有的……有的”将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串联起来。
①公园里的水仙花千姿百态,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睡觉的小宝宝;有的刚刚绽开,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仿佛在打听周围的消息;有的已经盛开,薄薄的白色花瓣儿衬托着金杯似的副冠,宛如一张灿烂的笑脸,美丽极了。
②微风送来了菊花的清香,远远望去,菊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舒展着细长的花瓣,像在随风舞蹈;有的昂着头,向人们展开美丽的笑容;有的三五成群,仿佛在商量着什么。
③梅林里的梅花大多还没有开放,虬枝上挤满圆圆的花苞,在醉人的清香里透出点点生机,不过在向阳的枝头上,有些“急性子”已经等不及了。有的刚刚展开几片白色的花瓣,有的已经露出了黄色的花蕊,有的挂着清晨的露水,好看极了。
④桃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桃枝弯弯曲曲的,像无数双褐色的手臂托着春天的礼物。
粉嫩的花儿挨挨挤挤的,有的才绽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完全舒展着,露出深红色的花蕊,有的还是紧紧裹着的花苞,仿佛裹着小被子的婴儿,正做着甜甜的梦。
⑤茉莉花真美。有的刚开,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有的全开了,花瓣向外分开,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散发出阵阵清香;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跃跃欲试,仿佛要和盛开的花儿争个高低。
拓展
【荷花别称知多少】
芙蓉、芙蕖:《尔雅》:“荷,芙蕖,别名芙蓉,亦作夫容。”
藕花:李清照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写道:“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藕花”就是荷花。
水芙蓉:拒霜花又名芙蓉。人们为了区分荷花和拒霜花,称荷花为“水芙蓉”,称拒霜花为“木芙蓉”。
莲花:这是荷花最常见的别称,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
水芝:荷花因其生长在水中,且具有药用价值,故被称为“水芝”。《本草纲目》中记载:“荷花,一名水芝”。
此外,荷花还有很多别称。如君子花、菡萏(hàn dàn,指荷花的花苞)、溪客、水华等,其中“君子花”出自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因为荷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往往象征纯洁,也象征了现实生活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2.【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技巧】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A比作了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C,表达了D(感情)。
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A人的情态/动作(或把“A”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表达了C(感情)
排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A(特点/状态),表达了B(感情),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更有气势。
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A,表达了B(感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