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4课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四单元第14课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7 10: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4单元
第14课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自19世纪下半叶起,英国议会制定了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重要法律;20世纪初,《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等法律又先后出台。这类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当时英国
A.以法律手段普及社会福利 B.社会贫困化加剧
C.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B
解析:
分析:英国普及社会福利的时间是20世纪60—70年代,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中时间19世纪下半叶起,20世纪初以及“《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的信息说明当时出现贫富差距才制定类似法律,故B项正确;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与题干反映信息相反,故C项错误;法律政策出台不能说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点评: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巴黎公社的成立
答案:B
解析: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为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而斗争。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3.列宁评价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下列关于宪章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为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最终失败
B.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重要标志之一
C.有力地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D.经济根源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宪章运动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英国宪章运动失败原因主要是: 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工人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降低。再加上资产阶级政府的分化瓦解政策,最终导致运动的失败。分析选项,A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
点评:考查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
4.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A.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主要考查战后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依据材料“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可知,C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5.1871年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会法》,它
A.保障了个人的工作时间B.使工会取得了合法地位
C.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D.确保了工人的劳保福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工会法》的出台使得工会合法化。
点评:考查工会
6.工业革命后,由于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大批失业破产的是英国(  )
A.资产阶级        B.农民
C.工人阶级 D.手工业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机器生产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点评: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7.英国早期工人斗争的形式主要有(  )
①武装起义
②请愿
③罢工
④发动“无印花之战”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英国早期工人斗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争取经济权益和政治权利,因此主要斗争形式是请愿、罢工。
点评:考查早期工人斗争的形式
8.英国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标志是(  )
A.卢德运动 B.议会改革
C.“无印花之战” D.宪章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工人阶级意识觉醒的史实,其标志是“无印花之战”。
点评:考查英国工人阶级觉醒的标志
9.19世纪初期,英国议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的直接目的是(  )
A.维护统治秩序 B.推进工业革命
C.镇压“卢德运动” D.改善工人生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卢德运动”捣毁机器,1812年英国议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动用军警对付工人。A是其根本目的。B、D明显与题干不符。
点评:考查《保障治安法案》
10.下列关于“卢德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13年,工人的斗争得到政府的承认
B.1811年的工人运动以“卢德将军”的名义展开
C.1813年在政府的大力镇压下,卢德运动逐渐停止
D.卢德运动处于工人运动最初阶段,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1813年政府颁布了《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
点评:考查卢德运动
11.1832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议会改革法案》,该法案(  )
①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②使各郡的富裕农民和城镇有产者取得了选举权
③重新确定下院席位,对选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分配
④在平等选举、财产资格限制等方面仍带有保守色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议会改革法案》的内容。
点评:考查《议会改革法案》
12.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取消了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的背景下进行的,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席位,从而使工业资本家逐渐参与并掌握政权,但工人、农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故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而不是取消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故排除B、D两项。
点评:考查议会改革
13.下列有关英国宪章运动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该运动提出年满21岁的男女应享有选举权、秘密投票等要求
B.该运动影响深远,至20世纪初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
C.该运动系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世界史上工人阶级首次独立争取普选权的全国性的政治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
点评:考查宪章运动
14.第一国际在《成立章程》中指出的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是
A.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解放
B.夺取政权
C.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
D.消灭任何阶级统治
答案:D
解析:
分析: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这是实现经济上和政治上解放的前提;但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消灭任何阶级统治。
点评:考查第一国际
15.英国无产阶级认清工业资产阶级的反动面目,并与之决裂,为争取自身权利进行独立政治斗争开始于
A.1688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1832年议会通过改革法案
C.1839年议会否决宪章派提出的请愿书
D.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B
解析:
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但曾与工业资产阶级在争取选举权斗争中并肩作战的工业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有所恶化,这就使无产阶级逐渐认清了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认识到民主平等权利只有靠自己的斗争来争取,宪章运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点评: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
16.英国宪章运动中,标志着宪章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界限的事件是
A.《人民宪章》的提出
B.全国宪章协会的成立
C.1842年提交的新请愿书
D.1848年提交的新请愿书
答案:C
解析:
分析:1842年的请愿书抨击了社会贫富不均现象,这表明宪章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
点评:考查1842年提交的新请愿书
17.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
A.工人群众
B.小资产阶级
C.商业资产阶级
D.工业资产阶级
答案:D
解析:
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为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掀起运动,迫使国会通过的。
点评:考查1832年议会改革
18.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的准确含义是
A、无产阶级由自发斗争转变为自觉斗争
B、夺取政权成为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
C.国际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统—的组织领导
D.无产阶级由经济斗争转入政治斗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第一国际的成立背景,第一国际性质的掌握情况。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的产物,它是直接领导各国的工人运动。因此,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新阶段”的准确含义是C
点评:考查第一国际
19.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的斗争 B.启蒙运动的深入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选举制度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材料的时间“1563年至1846年”及内容可知,正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促使英国国内不断调整国内法以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所以C项正确。
点评: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主要含义是指 ( )
A .无产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B .无产阶级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独立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C .这些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
D .工人运动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理解“独立”两字,是指无产阶级由原来追随资产阶级参与反封建斗争,没有明确目标,到提出政治纲领,领导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进行斗争。
点评:考查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英国病”这一沉疴严重地缠绕着美国。工会实际上是英国最有权势的力量,他们组织罢工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不厌其烦地要求加薪、福利和带薪休假,导致英国庞大的国有企业巨额亏损,产出效率极为低下。
1979年撒切尔夫人登上权力宝座,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被称为“撒切尔革命”。这位外表强硬的女人手里拿着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重重地扔在英国议会的讲台上,说:“这就是我们相信的哲学。”她对议员们讲了自由主义的哲学,她要恢复英国的自由的传统,得到了议员们的热烈掌声。1984年,英国全国矿工联合会发动大罢工,撒切尔夫人用铁腕手段,使工会势力完败,并借此迅速推进国有行业的私有化。
经过十年的革命,企业活力和个人创造力的释放使得英国这个“欧洲病夫”很快焕发活力,经济迅速转入繁荣周期。在英国,恢复私有制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活力的撒切尔革命成为了英国政治的遗产。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病”产生的原因。
答案:原因:国家干预经济(优厚的福利制度和国有化);1973年经济危机。
(2)据材料概括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特点。
答案:特点:铁腕手段;恢复自由的传统;推进国有行业的自由化。
解析:
分析:(1)首先要理解材料中提到的“英国病”的含义,它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工会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力量,他们组织罢工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不厌其烦地要求加薪、福利和带薪休假,导致英国庞大的国有企业巨额亏损,产出效率极为低下。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一方面培植了社会惰性,另一方面加重了政府负担。另一方面,197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巨增。(2)根据材料中“她对议员们讲了自由主义的哲学,她要恢复英国的自由的传统”可知,撒切尔夫人要恢复自由传统。根据“1984年,英国全国矿工联合会发动大罢工,撒切尔夫人用铁腕手段,使工会势力完败,并借此迅速推进国有行业的私有化”可知,撒切尔夫人用铁腕手段推进国有行业的自由化。
点评:考查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2.材料一: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答案: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答案: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
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解析:
分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即可;从“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和“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的信息可归纳出工业城市的兴起;从“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等信息可归纳出工人阶级意识形成;从“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等信息可概括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2)首先依据材料二归纳出费边社的斗争目标和斗争方式,再联系所学知识,联系宪章运动的史实来对比归纳即可,从材料二中“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的信息可得出费边社的目标是消灭私有制;从“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的信息可得出费边社主张社会改良;而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政治方面争取普选权;手段主要是通过工人运动。
点评:考查宪章运动
23.材料 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
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机器……
他们不只是要捣毁这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兰开夏事件》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
答案:自发斗争阶段。
(2)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答案: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错误地认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3)这种运动叫什么?有何影响?
答案:“卢德运动”。这是工人阶级进行经济斗争的一种手段,是一场争取工作权利的斗争;但由于觉悟和经验限制,这种斗争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工人阶级尚未认识到造成其苦难的根源所在。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英国工人为争取经济权益而进行的斗争。第(1)问涉及该运动历史阶段特征;第(2)问涉及该运动原因;第(3)问涉及如何评价的问题。
点评:考查英国工人运动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
材料3: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材料2、3均据《法兰西内战·序》
请回答:
(1)材料1对无产阶级的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认识:用暴力夺取政权。原因:《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残酷镇压无产阶级斗争,和平进行革命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
(2)材料2、3对无产阶级的夺权方式又有怎样的认识?依据材料分析其理由。
答案:认识:都主张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有利方式。理由:无产阶级的斗争条件发生变化;“能有效地使用普选权”。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恩格斯对原先结论的修正说明了哪些问题?
答案: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恩格斯坚持以实事求是、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说。
解析:
分析:问题一:从材料1中“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以得出他们认为无产阶级的夺权方式是暴力夺权,分析原因要和当时的工人运动形势密切联系,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被残酷镇压,和平斗争不可能。问题二:分析材料2,其中提到的1848年的斗争方式是暴力斗争,材料2认为这种方式错了,材料3明确提出了利用工人政党进行合法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环境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选权的实现。问题三:综合三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方式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不断发展变化而且不断修正的,给我们的理论启示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特点。
点评:考查无产阶级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空前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答案: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答案: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3)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关系?
答案: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解析:
分析:第(1)问,注意材料中强调的“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来分析总结;第(2)问,注意分析两则材料中所涉及工人运动发生的原因,一个是饥饿,一个是在一种思想指导下进行有组织的斗争;第(3)问,可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去分析。
点评:考查工人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