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6课《鸿门宴》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B.韩厥告赵朔趣亡
C.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D.召有司案图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A项,“卒”,通“猝”;B项,“趣”,通“促”;D项,“案”,通“按”。所以选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 )
A.宁许以负秦曲
B.然奇其材
C.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D.知我不羞小节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项,负,使动用法;BCD意动用法。所以选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C.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上便宜事
答案:C
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以,前者,连词,相当于“而”;后者,连词,因为;B项,则,前者,或许;后者,算是,倒是;C项,之,二者均用于主谓语间,表去独,无译;D项,因,前者,通过;后者,趁机。所以选C。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军中无以为乐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答案:C
解析:①做。②④替,给。③是。⑤变成; 成。⑥作为。⑦跟“所”字合用,表示被动。⑧表判断。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
5.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举孝廉不行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⑧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答案:D
解析:①④⑦宾语前置句。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且恶乎待哉。——他还有什么要依赖呢?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出生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想想他们死去的祖父,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荆斩棘。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怕得不到秦国的城,只是被欺骗。
答案:A
解析:B项,“生”应翻译为“天赋”,是通假字,同“性”;C项,“祖父”指祖辈和父辈,这是古今异义词;D项,“徒”句中意为“白白地”。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颜色憔悴,形容槁枯。
C.列坐其次。 D.发其志士之悲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大致有下面几种方式,词――词:古代也是一个词,但词义、色彩已有不同。如A项“亲戚”,古代指直系亲属,现在词义范围扩大,泛指与母系一方有亲缘关系的人。词组一-词;古代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而现在已是固定的双音词,如B项古意“形容”,“形”。形态,“容”,面容,今意除上述意思外还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的意思。伪双音节词――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词碰巧连在了一起,但不是词组,只是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相同。C项古意是它的旁边,今意是指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少北而东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善遇之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D
解析:A.连词,表顺承 / 连词,表修饰 B.介词,凭借、通过 /介词,趁机 C.动词,到、往 / 宾语前置的标志。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洎牧以谗诛 B.沛公安在
C.夫晋,何厌之有 D.彼且奚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及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A项,被动句;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故选A。
10.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未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是寡人之过也
(9)怅恨久之 (10)公从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 (3)(5)/(4)(6)(10)/(7)(8)
D.(1)(3)/(2)(10)/(5)(8)/(4)(6)/(7)(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1)(9)是时间副词;(2)是动词,到;(3)(5)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4)(6)(10)是代词,作宾语;(7)(8)是结构助词,的。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需要结合具体句子,逐项加以分析、判断。C项是被动句,“为”是标志词;A.B.D,三句均为判断句。
12.下列句子属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
A.此天子气也 B.毋从俱死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将军战河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需要结合具体句子,逐项加以分析、判断。A.判断句;B.省略句;C.被动句。
13.下列各句中不全都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距关,毋内诸侯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项伯
D.沛公起如厕 何厌之有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通假字,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A项,共—供,倍—背;B说—悦,内—纳;C蚤—早,要—邀;D项,“沛公起如厕”无通假现象,厌—餍。
14.下列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臣死且不避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不如因善遇之一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前者,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后者,代词,他。B项,前者,副词。意思是:尚且,还;连词,况且;C项,因,前者,副词,于是,就;后者,介词,趁机;D项,夫,二者均为代词,这、那。所以选D。
15.下列各句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答案:D
解析:A.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婚姻”的今意为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古义:不会行走。 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C.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D.没有古今异义词。
16.下列各句句式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大王来何操
C.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D.姜氏何厌之有?
答案:A
解析:A项为被动句,其余三句都为宾语前置句。 B.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 D.宾语前置。
17.下列各项加点虚词用法和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B.皆尝小人之食也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且大乱,若何 不出,火且尽
D.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乃有所不得已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A
解析:A项的“以”分别为:连中,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或顺承,相当于“而”;介词,凭着……的身份。B项的“之”分别为:助动词,“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项三项为副词,“将,将要”。D项的“乃”分别为:副词,“只,仅”;动词,相当于“是”;动词,“是”。
18.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无伤也,请辞于军:辞谢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推辞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拿起,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全
C.沛公起如厕;去,往 以如司农治事堂:送往
D.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答案:A
解析: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一定要把它放在句子中,也就是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同时,不要用现代汉语的词义来解释文言现象,A项就是犯这个毛病。辞,在句子中是谓语动词,根据其在前后的具体语境,应为致辞之意。
19.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如因善遇之:对待 门衰祚薄:福分 无物以相之:辅佐,帮助
B.朱泚幸致货币:送 有怠而欲出者:懒惰 汉王使人间问之:暗中
C.目眦尽裂:眼角 听臣微志:听任,准许 思垂空文以自见:表现
D.沛公则置车骑:备办 不矜名节:自尊、自夸 形影相吊:安慰
答案:D
解析: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一定要把它放在句子中,也就是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置,在句子中是谓语动词,根据其在前后的具体语境,应为舍弃、废弃之意。
20.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臣亡国贱俘
D.此亡秦之续耳
答案:A
解析:题中,A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应译为“在安(在哪里)”; B.C.D都是判断句,翻译时应补充判断词“是”。
二、翻译
2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答案: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关键词“距”“内”“王”。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2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关键词“所以”“出入”“非常”“……者,……也”。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2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答案:范增几次用眼光示意项羽,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关键词“数目”“示”“三”。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24.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答案: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关键词“举”“胜”。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25.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答案: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关键词“细说”“诛”“窃”。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