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囚绿记》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0:4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3课《囚绿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墙壁 嵌着 果脯 视同至宝
B.心焦 爽直 安慰 急不暇择
C.留恋 浆液 剪除 揠苗助长
D.炽热 嗔怒 悬垂 了接爽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掌握情况。对于一些易错的字,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归类。中学阶段常见的易错字约有1000个,突击和积累记忆都会起到很好效果。D项,“接”应为“截”。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际社会的斡旋_______,国内各政治派别的克制,终于使乌克兰顺利地进行了新的总统选举,从而避免了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_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市区二手房基本上是小户型的单元房,______三五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房在交易中引领市场风骚。
A.干预 领悟 甚至/尤其 B. 干涉 领略 尤其/甚至
C.干预 领略 尤其/甚至 D. 干涉 领悟 甚至/尤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对于近义词的辨析,应该掌握以下一些方法: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安静和平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2.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轻视,看轻,一般程度。藐视,小看,程度重些。蔑视,轻蔑唾弃地看,较重。鄙视,把对方看得十分低劣,更重。 
  3.词义范围不同
  例:边界、边境、边疆
  边界,指两地或两国之间的界线。边境,靠近边界的狭长地带。边疆,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比较抽象。 
  (二)从感彩方面辨析
  1.感彩不同
  例:谋取、牟取
  谋取,通过正当渠道设法取得。褒义。牟取,往往指谋取名利,含贬义。
  2.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等
  如商量和磋商、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像“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三)从词的用法方面辨析
  1.搭配习惯不同
  如:执行、履行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搭配。 
  2.词性成分不同
  如:担心、担忧
  担心,可以接宾语。担忧,不能带宾语。
“干预”意为过问;“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领悟”意为领会;“领会”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甚至”,连词,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雷雨》剧情的矛盾冲突是这样构成的:周朴园与要求个性解放的妻子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感情矛盾则是条暗线,还有周朴园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这三条线索同时并存,互为影响,引人入胜。
B.《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能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善于健忘,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的,临死前他对画押的圈画的不圆一直耿耿于怀。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认为要实行王道,关键在于保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而他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同时认为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人皆可以为尧舜”。
D.陆蠡的《囚绿记》通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描写,再现出作者“永不屈服于命运”的追求精神;而戈埃罗的《炼金术士》则通过做梦、解梦、弃梦、促梦、寻梦、破梦、圆梦的过程叙写,生动地表达要曲从于命运安排的主题。
答案:D
解析:戈埃罗说:“实现自己的天命是人们唯一的义务。”《炼金术士》是一种积极地寻梦过程。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出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B.古人常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便指寓情于景。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里的“白杨”、陆蠡《囚绿记》里的“绿枝条”,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C.乡土的熏陶,家庭的影响;父母的严格教育,故乡的漫漫历史,为先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滋养和哺育出一代文学大师。
D.日前,西藏卫视推出的《西藏诱惑》——集西藏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历史风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于一体的特色栏目——正式向全国开播。
答案:B
解析:A项“我疑惑地问”后应用句号;C项“家庭的影响”后应为逗号;D项“《西藏诱惑》”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5.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 《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B.有人说,巴金是“20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的人生映照着一代五四知识分子坎坷而不平凡的命运。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毁灭》,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家》《春》《秋》)和“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等小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录诗歌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时间跨度较长。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文学成就最高。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D.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从结构上看,一篇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答案:B
解析: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张冠李戴。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B.《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以为是公子书房。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C.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D.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答案:B
解析: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那句话是刘姥姥自己说的;在藕香榭午饭。
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拔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陆蠡《囚绿记》)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C.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然无恙,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D.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答案:C
解析:此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理解句子的具体语境,然后再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判断。C.安然无恙:原指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与句意“毫无反应”不相符,此处应用“安之若素”。所以选C。
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英年早逝的陆蠡,只给世人留下《海星》、《竹刀》和《囚绿记》三本薄薄的散文集。尽管他的作品无法等同于著作等身的大家巨匠,但他的艺术价值和高尚人格是永存的。
B.陆蠡是台州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他正直的品格、博爱的胸怀、质朴的感情、缜密的思绪、清丽的文风,流露在字里行间,凝成一篇篇现代散文史上的杰作。
C.对真善美的追求,在陆蠡的三本作品集中有一条鲜明的轨迹,那就是童年的纯真,对家乡人和物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对祖国和人民可以为之献身的爱。
D.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具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答案:D
解析:望文生义。“从善如流”是形容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迅速和顺当。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所说的被囚之绿,实际上就是一株常春藤。
B.文中对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先称其为“绿色”,然后又称其为“绿友”、“绿囚”,称谓的变化暗示着作者情感的变化。
C.“我”因为心中魔念作怪,所以囚住了常春藤,这个魔念实际上对绿的一种挚爱。
D.文中写到“我”从前住乡下时,一个友人剪除了自己不忍剪除的杂草,“我”当面批评了友人,怪他多事。
答案:D
解析:“我”只是心里责怪,并未批评友人。
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岁时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B.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
C.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D.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答案:A
解析:A.陆蠡是在十三岁考入高中后才 “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的”。
11.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囚绿记》 陆蠡 散文
B.《包身工》 夏衍 报告文学
C.《游褒禅山记》 苏轼 山水游记
D.《离骚》 屈原 诗歌
答案:C
解析:《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山水游记
12.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拙政园、网师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B.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造成工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C.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一年来美俄“重启”关系的进程表明,虽然两国都有尽快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但事实上,彼此对对方的一些成见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答案:D
解析:A项,不合逻辑,应为“使中外游人倾倒”;B项,语序不当,应先造成“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再“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C项,句式杂糅,“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糅合了“应该洗净削皮”“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急功近利之风,已经无孔不入地腐蚀着教育界和学术界,“教育和学术腐败使最后的净土沦丧”已不是什么微言大义。
B.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C.刚从中国返回的休斯敦火箭队似乎遇到了时差反应,19日队员在训练中显得没精打采,无法集中精力完成训练任务。
D.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楼价的飞涨。
答案:C
解析:A项,微言大义:泛指含蓄的语言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此处用“危言耸听”。B项,不忍卒读:文章悲惨得令人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可用于形容文章写得不好。D项,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的闲逛或随意行动。
14. 选出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 )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光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③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A.①拟人、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反问、反问
B.①拟人、拟人 ②比喻 ③拟人、反问、反问
C.①拟人、暗喻 ②比喻 ③拟人、设问、反问
D.①拟人、暗喻 ②拟人 ③拟人、反问、反问
答案:A
解析:①处有两个修辞格:“没精打采”是拟人,“是渴睡人的眼”是比喻;②处虽然出现修辞的地方有两个,“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微雨似的”但是都是比喻;③有三个:“可爱的”是拟人,“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无疑而问,是设问,“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是反问。这里要注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设问后面有时候有对提问的回答,反问一定没有。
15.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云南普洱地震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抢救受伤群众,要求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有关方面妥善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
B.近30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数十年后才获诺贝尔奖认可,部分人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C.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3月20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访问。
答案:D
解析:A“做好群众避险和安置”缺少宾语,应在“安置”后加上“工作”;B偷换主语,应 将“由于”放至“验证突破性”前面;C“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不合逻辑,应改为“五 折、四折甚至三折”。
二、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6.《囚绿记》的作者是_____,写于_____年。它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____。
答案:陆蠡|1940|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掌握情况和课文理解情况。学生应该在熟读课文,熟记常识的基础上对课文涵盖的知识进行梳理。
17.它渐渐失去了_____的颜色,变成_____,变成_____,枝条变成_____,变成_____,好像病了的孩子。
答案:青苍|柔绿|嫩黄|细瘦|娇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掌握情况和课文理解情况。学生应该在熟读课文,熟记常识的基础上对课文涵盖的知识进行梳理。
18.陆蠡在《囚绿记》中,抒写自己对于 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 的热爱和对 的追求。
答案:绿色|生活|光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掌握情况和课文理解情况。学生应该在熟读课文,熟记常识的基础上对课文涵盖的知识进行梳理。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9.揠苗助长:(  )________
答案:揠(yà),拔。
解析:“揠”不能读成“yàn”。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对于一些易读错的字,要注意记忆。如:炽热 chì |zhì粗糙 cāo| zào瞠目 chēng |táng嗔怒 chēn| zhēn重创 chuāng |chuàng阐明 chǎn |shán颤动 chàn |zhàn鞭笞 chī |dài场院 cháng |chǎng(后面是错音)。
20.涸辙:(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涸(hé),水干,枯竭。
解析:“涸”不能读成“gù”。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对于一些易读错的字,要注意记忆。如:炽热 chì |zhì粗糙 cāo| zào瞠目 chēng |táng嗔怒 chēn| zhēn重创 chuāng |chuàng阐明 chǎn |shán颤动 chàn |zhàn鞭笞 chī |dài场院 cháng |chǎng(后面是错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小题。 
囚绿记 (陆蠡)
①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②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③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④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在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⑤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⑥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⑦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⑧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⑨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⑩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⑾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⑿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友”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⒀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⒁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21.文章第二段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这朝东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的房间,“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理由是“窗外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欢喜这片绿影”。写房间简陋、狭小、炎热、潮湿意在说明:只要有绿在,一切度可以忍受。由此突出了“我”对绿的向往,为下文赏绿作铺垫。
解析:回答作用的题目都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内容上就是突出了“我”对绿的向往,结构上就是为下文赏绿作铺垫。
22.文章第④自然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手法。作者只瞥见绿“影”,便有喜悦之感,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这是正面描写;小伙计都感到惊奇是侧面衬托,用以表现作者对绿的特别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第④自然段画横线部分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的手法,首先找出何为正面描写、何为侧面衬托,再分析其作用。
23.“囚绿”是表达文章主旨的重要环节,文章命名为“囚绿记”自有其道理。请你谈谈文章命名为“囚绿记”的道理。
答案:第一、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有关。文章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可以理解为暗示国运艰难;“囚绿”表明作者心情复杂,这是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第二、从行文思路上来看“见绿”“赏绿”写对绿的感情的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绿”作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到了畸形的程度,正是“囚绿”环节中常春藤所表现出的不屈服与黑暗、向往光明和自由的倔强感动了“我”,才有了后面的“释绿”“怀绿。”
解析:一、从行文思路上来分析;二、从文章主题分析。
24.“绿囚”从文本看,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从写作背景出发来思考,“绿囚”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绿囚”具体指的是作者在北京生活时,牵进居室的两枝碧绿的常春藤。“绿囚”的象征意义是抗日战争中不怕任何黑暗势力的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解析: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绿囚”的含义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实际意义——牵进居室的两枝碧绿的常春藤,二是象征意义——抗日战争中不怕任何黑暗势力的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25.“绿”被囚前和被囚后有什么不同?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当前的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绿”被囚前是自由的、舒展的、发出淅沥的声音,且婆娑的摆舞,浆液丰富(1分)。被囚后的“绿”则是柔绿的、嫩黄的,细瘦而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1分)。绿的“病变”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溺爱”与“自私”所致,这告诉我们过于溺爱有可能损害被爱的对象(2分)。我们当前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家长过于宠爱,孩子是不可取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生怕孩子吃了苦,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这样的孩子在“爱”河中长大,往往很不适应社会“海浪”的冲激,变得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对孩子应该大胆放手,要树立正确的“爱子教子观”。
解析:按照提出问题即由“绿”被囚前和被囚后的不同给我们的启示、分析问题即我们过于溺爱有可能损害被爱的对象、解决问题即如何爱子教子的三层意思来表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