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采薇》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4课《采薇》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0 10: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课《采薇》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不遑( ) 启居 我戍( )未定 王事不盬( )
小人所腓( ) 四牧骙骙( )
答案: huáng shù gǔ feí kuí
解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戍”“戊”“戌”三个字应该联系起来记,“盬”属于生僻字,“遑”“腓”“骙”属于形声字。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B.①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②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C.①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D.①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答案: C
解析:①动词,出行;②名词,行为。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数见不鲜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答案: D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没选项中两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互相代入另一个句子考察。A项,前“说”通“悦”,喜爱;后“说”通“脱”,解脱。B项,前“数”是“多次”之意;后“数”是“几”之意。C先个,前“适”是“依照”之意;后“适”是“出嫁”之意。D项的“贸”和“市”都是“买”之意。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 (差错) 无与士耽(迷恋,沉溺)
B.杂英满芳甸(花) 山不厌高(满足)
C.俟我于城隅(等候) 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D.夙兴夜寐(早) 躬自悼(悼念)矣
答案: D
解析:悼:伤心。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5、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答案: B
解析:A夙,夜,名词作状语;C象,鱼,名词作状语;D雨,名词用为动词。
6、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形容词,快乐。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动词,访问,探问。
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载:动词,承载。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动词,遮蔽。
答案: C
解析:载:动词词头,无义。
7.下列有关《诗经》的介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答案: D
解析:《采薇》选自《小雅》,在《雅》中,除《小雅》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8.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答案: B
解析: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二、名句名篇默写。
9.(1)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2)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5)杜甫在《春望》中写因战火不断,跟家人难通音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6)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
答案:(1)各领风骚数百年 (2)无可奈何花落去 (3)不尽长江滚滚流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6)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
三.课外拓展: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
(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0.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答案: A
解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根据主谓之间要停顿的方法,可以判断为A的划分是正确的。此句应该这样划分:论者∕谓有神相云。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尝( ) (2)悉( )
答案:(1)曾经 (2)全、都
解析:“尝携妹北上”中“尝”是曾经的意思,“悉让其田宅”的“悉”是全、都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答案: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
解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顷”“持”“而”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规律: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里)出来。
13.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案: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写出两件事即可)
解析: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考生在认真阅读文章之后,选文详写了奋力救妹,让出田宅,遵从父愿三件事。考生只要写出其中两件事即可以得满分。
14.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案: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型,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方法是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谈获得的人生启示。考生只须围绕“孝敬父母,善待家人,体恤父母”几个要点来谈即可。
四. 综合性学习
15.某班组织了“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请根据下面的两则材料,探究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诺贝尔奖得主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童年时期的博物馆经历。国外曾有研究,当一个孩子6岁前常参观博物馆,这种习惯会伴随其一生;若6岁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博物馆在他此后的生活里将会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材料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在回忆童年生活时写道:“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
答案:①童年博物馆经历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为其成就奠定基础;②童年博物馆的记忆重要而持久,有利于儿童的发展。(童年参观博物馆的体验促使幼儿产生对于历史及生产实践的浓厚兴致)
解析:语段概括主要考查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一般要求对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缩
减或拟写新闻导语、标题、一句话新闻,或对所给语段进行高度概括提炼要点,归纳主旨,或根据材料对某一概念下定义等等,本题需要概括的是博物馆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从两则材料可知,意义主要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和“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两个方面产生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