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课《氓》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夙( )兴夜寐 渐车帷裳( )
咥( )其笑矣
答案:qiāng guǐ sù cháng xì
解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二.解释2--5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2.氓之蚩蚩
今义:流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民
解析:“氓”在古代称民(特指外来的),如“氓隶”即“充当隶役的平民”。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平时要积累常见的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法。
3.泣涕涟涟
今义:鼻涕 古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泪
解析:“涕”即眼泪,如“痛哭流涕”。 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平时要积累常见的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法。
4.总角之宴
今义:宴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快乐
解析: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宴:快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平时要积累常见的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法。
5.三岁食贫
今义:确数,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约数,多。
解析:古代的“三”一般表示“多”的意思,是一个约数,如“三顾茅庐”“三省吾身”等。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平时要积累常见的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法。
三、文言知识细梳理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氓之蚩蚩(chī) 涉淇(qí) 垝垣(gèn) 归荑(tí)
B.踟蹰(chí zhú) 体无咎(jiù)言 象弥(mǐ)鱼服 城隅(yú)
C.载(zǎi)笑载言 隰(xí)则有泮 咥(xì)其笑矣 说怿(yì)
D.隰(xí)则有泮 愆期(qiān) 汤汤(shāng) 渐(jiān)车帷裳
答案: D
解析:A垣yúan;B蹰 chú;C载zài。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7.下列选项中全包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女也不爽 ②夙兴夜寐 ③夫人之相与 ④长太息以掩涕兮 ⑤复得返自然 ⑥亦将有感于斯文 ⑦处分适兄意 ⑧感慨系之矣
A.①③⑤⑦⑧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⑦⑧ D.②④⑤⑥⑧
答案: B
解析:“爽”:古义指差错,今义指爽快;“夫”,古义句首发语词 ,今义指男人的妻子;“ 掩涕”是掩面哭泣,今义涕指鼻涕;“斯文”古义指这篇文章,今义指很有涵养;处分古义处理,今义惩罚犯错的人。
8.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解释,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 )
A.抱布贸(交换)丝 不遑(无暇)启居 将(愿,请)子无怒
B.体无咎(灾祸)言 总角之宴(快乐) 忧心孔(很)疚
C.匪我愆(拖延)期 多谢(辞别)后世人 常(平常)在于险远
D.以我贿(贿赂)迁 茂林修(密布)竹 或取诸怀抱(胸怀抱负)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文言实词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遑:闲暇;B项,全对;C项,谢:告诉;常:副词,常常;D项,;贿:财物;修:高。所以选A。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匪来贸丝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课内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A项,于—吁,感叹词;泮—畔,边岸;C纫—韧,坚韧;说—脱,脱身;D冯—凭,乘;匪—非,不是。所以选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恐年岁之不吾与 唯江上之清风
B.既遵道而得路 羽化而登仙
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
D.静女其姝 汝其善抚之
答案: B
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A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C介词,在/介词,从;D形容词词头/副词,表劝诫。所以选B。
11.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A、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B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用了赋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女子的喜爱。所以选C。
1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耽:耽搁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疚:痛苦
答案: B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课文知识的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解释不正确,耽:沉迷。所以选B。
13、对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以见复关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二三其德 吾其还也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答案: D
解析:以:连词,表目的;介词,把。 其:他,代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四.课外拓展: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18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逐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 ”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恶吴起 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戒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卒:士兵
答案: C
解析:“谢”应为“辞退”。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B.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 乃设九宾之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C.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D.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答案: D
解析:A.到,前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没实在意义。B.因为;/在。C.可是、却;/用来。D.因为。
16.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杀妻以求将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④⑤⑥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答案: D
解析:“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合,文中的内容与此刚好相反。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答案:①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②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
③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但是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无法超过他。
解析:第①句的考查点为“将”、“取”、“疑之”。第②句的考查点为“于是”、“贤”、“事”。第③的考查点为“贪”、“不能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