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3月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垛田是一种由泥土堆积而成、高出水面的台状高地,是江苏省兴化地区独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兴化位置和垛田照片。完成1-2题。
1.近年来,不少垛田合并成块,主要原因是( )
A.提高抗灾能力 B.发挥水运优势
C.节约劳动成本 D.保持土壤肥力
2.最适合垛田推广的地区有(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下表为青藏高原某峡谷四地的气候资料。完成3-4题。
植被 甲 乙:常绿季雨林 丙:半常绿季雨林 丁
年降水量(mm) >1800 >1800 800-1300 800-1300
旱季延续时期 无 3个月,每月小于100,大于50mm 5个月,每月小于100,大于25mm 5个月以上,每月低于100mm,大于25mm
年较差(℃) 1-6 6-8 8 >8
3.甲乙丙丁四地植被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丁地植被特征最可能是( )
A.根系发达深厚 B.有茎花板状根 C.季相变化明显 D.树叶较小较硬
安徽铜陵因铜得名,因铜而兴,曾被称为“铜都”,经济长期依赖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2009年3月入列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户籍人口170.8万(其中常住人口130.1万人)。下图为皖江城市群图。完成5-6题。
5.造成铜陵户籍、常住人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业吸纳劳动力少 B.矿产资源枯竭
C.长三角吸引人口迁入 D.环境污染严重
6.铜陵受南京的辐射强于合肥,主要原因有( )
①距离南京都市圈近 ②长江流经 ③南京交通条件优越 ④南京地形平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下图引汉(江)济渭(河)工程输水路线示意图和地形剖面图。完成7-8题
7.该工程( )
A.扩大渭河的流域面积 B.加剧秦岭水土流失
C.沟通黄河长江水系 D.导致长江水资源短缺
8.推测三河口水库的作用是( )
A.利用落差发电 B.减轻汉江洪灾 C.稳定渭河供水 D.提供清洁能源
冰岛水资源、地热能丰富。完成9-11题。
9.冰岛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
10.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石灰岩
11.关于冰岛河流的水文特征,说法正确是( )
A.都有结冰期 B.含沙量高
C.冬季水位高 D.流速较快
越南梯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山区,东部海水运动受风向影响明显,图1为越南的示意图,图2为当地气候资料图。完成12-14题。
12.越南3月份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最大 B.南风势力较弱
C.副热带高压控制 D.暖流势力强
13.越南梯田集中在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山地多 D.人口多
14.符合1月甲地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特点是( )
A. B. C. D.
下图是中国某山脉局部等高线分布图。完成15-17题。
15.图示地区最大海拔高差可能为( )
A.1200米 B.1500米 C.1700米 D.1800米
16.影响甲乙段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变化 B.白天谷风 C.晚上山风 D.下沉气流
17.符合甲地温度垂直分布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北京某同学发现自家阳台朝向为南偏东30°,当日为春分。回答18-19题。
18.该日阳台的光照时间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19.此后3个月内,阳台光照的时长变化可能是( )
A.不变 B.持续变长 C.匀速变短 D.先变长后不变
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0万台。机器人的发展对我国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成20-22题。
20.机器人背景下的工业区位变化最大的是( )
A.技术 市场 B.市场 劳动 C.规模 技术 D.技术 劳动力
21.机器人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 )
A.区域间技术鸿沟扩大 B.劳动力失去竞争优势
C.生产成本升高 D.产业加速转移
22.以下措施,不能应对机器人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是( )
A.优化区域分工 B.促进资源共享 C.提升基础设施 D.防止产业转移
冰碛垄是由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的地貌,是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下图示意某地区三条冰碛垄分布位置。完成23-25题。
23.甲乙丙三条冰碛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A.甲 乙 丙 B.乙 甲 丙 C.丙 乙 甲 D.同时形成
2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考察冰碛垄,可( )
A.通过RS识别冰碛垄的冰雪覆盖 B.通过GIS分析冰碛垄的空间分布
C.使用GIS获取冰碛垄的精确位置 D.通过RS分析冰碛垄的地层特征
25.冰碛垄常见于青藏高原的( )
A.南坡 B.北坡 C.东坡 D.西坡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在海气相互作用中,大气以风的形式驱动海水,对海洋渔业资源有深刻的影响,渔业是亚丁湾沿岸国家经济来源之一。石油则是波斯湾沿岸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极大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图1是亚丁湾和波斯湾位置示意图。表1为亚丁湾气压梯度逐月变化,单位(hPa/100km)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0.5-1 0.5-1 <0.5 0.5~1 1-2 2-4 4-6 3-5 1-2 0.5-1 0.5-1 1-2
表1
(1)石油工业对沿岸国家城市化进程有积极影响,从劳动力的角度说明原因。(4分)
(2)亚丁湾地区冬、夏季盛行风向分别是________风、________风。试分析甲地夏季白天风力较强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分析亚丁湾夏季渔业资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宁波与舟山同处杭州湾南翼,但长期以来因行政区划分割,两地港口存在重复建设、产业恶性竞争问题。2015年,浙江省政府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营,成立统一的港口管委会;2020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打造“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推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下图为“舟山港周边海域示意图”,表1为图示岸线信息。
岸线 天然65% 人工35%
岩石及硬度 花岗岩 凝石灰
7级 4级
表1
(1)分析图示地区海岸线曲折的原因(4分)。
(2)简述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指出“甬舟一体化”的推进路径。(7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阴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南北差异大。河套平原洪灾的频率较高,为此修建了大堤,导致水沙运动发生变化,加重盐碱化。图1为河套平原和阴山位置图。图2为河套平原的气候资料。
(1)阴山南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阴山北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6分)
(2)与北坡比,南坡的流水侵蚀更明显,从地质角度解释。(4分)
(3)分析河套平原洪灾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4分)
(4)河套平原修建大堤导致盐碱化严重,从水沙运动的角度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3月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B C C C C C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C C D A B D D
21 22 23 24 25
B D A B A
二、非选择题
26.(1)石油产业吸引大量劳动力(1分);石油产业带动金融、旅游等相关服务业发展(1分),创造大量就业(1分),吸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分),推动城市化进程。
(2)东北风、西南风(2分)。夏季气压梯度力大(1分);夏季风来自海洋,摩擦力小(1分);夏季海风强,叠加了季风(1分)。
(3)西南季风为离岸风(1分),亚丁湾形成上升流(1分),影响盐类上泛,鱼类积聚(1分)。夏季西南季风在高地抬升降水(1分),形成季节性河流(1分),携带营养物质入海,鱼类积聚(1分)。
27.(1)潮流作用强(1分),海浪侵蚀强(1分),岩性差异大,侵蚀差异明显(1分),人工修筑岸线导致海岸线弯曲(1分)。
(2)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整合了深水港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1分);通过统一管理提升航运竞争力(1分);带动临港产业集聚、错位发展(1分),促进舟山、宁波、杭州及长三角经济协同发展(1分)。
(3)打破行政壁垒(1分),构建同城化交通网络(2分);促进产业分工协作(2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技术创新与人才共享(2分)。
28.(1)温带大陆性气候(1分)。畜牧业(1分),北侧受东南季风影响小(1分),降水少(1分),冬季积聚冷气团(1分),气温低(1分),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合畜牧业。
(2)南坡为断层(1分),地势陡峭(1分),岩层破碎(1分),流水侵蚀强度大(1分)。
(3)夏季降水集中(2分);(初冬初春)易发生凌汛(2分)
(4)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套平原沉积(2分)。修建大堤加速河床的抬高(2分),导致河水从侧面渗透,地下水埋深浅(1分)蒸发旺盛,盐分积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