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滨江校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素养测试语文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滨江校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素养测试语文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6 09:20:20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滨江校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素养测试语文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1)xiá(2)契
  2.D。语序不当,应将“引出往往”改为“往往引出”。
  3.C。A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不能用来形容面对困难的态度;B项“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是贬义词,用于形容李老师工作认真不恰当;D项“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来,不能用于拿东西的动作。
  4.B。③句总起,引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的话题;①句承接③句,阐述传统技艺的价值;②句举例说明;⑤句“除此之外”进一步补充其他技艺;④句总结强调传统技艺的传承意义。
  5.B。《左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不是道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6.D。“春在溪头荠菜花”与开头在情感上不是转折关系,而是进一步强调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并非对春天的无奈。
  7.词中选取柔桑、嫩芽、细草、黄犊、荠菜花等意象,描绘了乡村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城中桃李愁风雨”与“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对比,以桃李喻城中追求功名利禄之人,以荠菜花自比,表达了词人在遭受弹劾、隐居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的情怀。
  (二)(10分)
  8.(1)偏爱(2)每天(3)封赏
  9.
  (1)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2)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贿赂我的近臣来求得好名声啊!
  10.齐威王善于纳谏,听取邹忌的建议并广开言路,让群臣吏民进谏,使国家政治清明;赏罚分明,对即墨大夫进行封赏,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使群臣不敢作假,尽心做事,从而使齐国大治。
  (三)(6分)
  11.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5分)
  12.B。“竟”表达的是对母亲送白纸作为生日礼物这一行为的意外,并非没有收到礼物的失望,而是对母亲独特礼物的惊讶。
  13.“仿佛”一词表明这是“我”的想象,将雪比作“纸”,母亲走进雪一样的“纸”里并与之相融,既写出了母亲一生对纸的热爱,也暗示母亲与纸已经融为一体,纸成为了母亲精神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4.开头说家里的纸生活在幸福之中,引出下文对母亲敬惜字纸、赋予纸诸多意义等相关内容的叙述;结尾说如果人人都像母亲那样,纸会很幸福,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以及对母亲精神的呼吁传承,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5.母亲对纸“弯腰鞠躬”,从行为上体现了母亲对纸的珍惜,她不忍纸被浪费、被践踏;从情感上体现了母亲对纸的敬畏,她认为纸是有生命的,承载着文化;从深层意义上,这一情景蕴含着母亲对中国文化的敬重,也启示人们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6分)
  16.A。B项,我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人才培养,还有政策支持等因素;C项,是别有用心之人利用“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挑战法律底线,不是“AI换脸”技术本身;D项,我国已陆续发布相关法律法规,不是“即将制定”。
  17.政策支持,如国务院发布规划,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相关行动;人才培养,高校开设专业课程,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法律保障,发布法律法规防控发展风险。
  (三)(9分)
  18.D。A项,诗性面对雕刻没有巨石阵般的冲突性和压力;B项,作者提到评价标准是为了说明中国文学有自己的特色,并非中国文学不具备深刻性;C项,立足于土地写作不一定就会熠熠生辉,还需要探究共通的人性、人情等。
  19.C。文中虽未直接提及“理性”,但从对诗性的阐述可看出,诗性赋予文学审美价值,而文学也需要有一定深度和逻辑性,可推断出诗性与理性相互补充。
  20.举例论证。列举简 爱得知罗切斯特情况后重回其身边、《边城》中爷爷去世翠翠孤独、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亮火柴等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悲悯是文学的古老命题,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是文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怀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四、名著阅读(10分)
  21.D。简 爱对宗教产生怀疑并非因为海伦对宗教教义的过度迷信,而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对宗教教义有了自己的思考。
  22.严监生临终前,病情严重,却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觉得浪费油,一直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灯草,他才咽气。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吝啬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封建文人吝啬、守财的丑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23.原因:简 爱追求平等、独立和尊严,她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真诚的基础上,罗切斯特已有妻子违背了她的价值观。性格特点:这一行为体现了简 爱自尊自爱、勇敢果断、坚守原则的性格特点,她不依附于他人,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平等的生活。
  五、写作(50分)
  24.写作思路: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可从沙漠玫瑰的经历中提炼出主题,如“苦难成就美丽”“坚持与成功”等。以“苦难成就美丽”为例,开头可引用材料引出观点;中间选取历史人物(如司马迁遭受宫刑后著《史记》)、名人故事(如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坚持创作音乐)或自身经历(如学习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作为论据,运用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论证观点;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苦难对于成就美丽人生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注意文体选择除诗歌外不限,不少于600字,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出感悟和思考,避免抄袭套作。九年级语文素养测试卷
2025.3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读书分享会上,他总是带着一种狡黠()的微笑,仿佛对书中隐藏的秘密了如指
掌。他常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然而,当别人提出观点时,他却总爱用犀
利的提问来挑战对方,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挖掘问题的本质。他的行动非常(q)合他
的性格。这种看似刁钻的追问,却能引出往往更深入的思考,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黠
(2)(qi)
2.以下句子中,存在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读书分享会上,他总是带着一种狡黠的微笑,仿佛对书中隐藏的秘密了如指掌。
B.他常说:“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
C.然而,当别人提出观点时,他却总爱用犀利的提问来挑战对方,试图从不同的角
度挖掘问题的本质。
D.这种看似刁钻的追问,却能引出往往更深入的思考,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浮光掠影,而应该深入探究。
B.李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总是吹毛求疵。
C.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喜欢高谈阔论。
D.他在超市信手拈来地拿了一瓶酱油。
4.将下面几个句子重新排列,组成一段通顺、连贯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这些传统技艺不仅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②例如,剪纸艺术以其精美的图案和丰富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
③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
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⑤除此之外,还有刺绣、陶瓷、木雕等众多技艺,每一种都独具特色。
A.③②⑤①④B.③①②⑤④C.①②⑤④③D.①⑤③②④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其作者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
B.《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道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4分)
九年级语文素养测试卷第1页共8页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宋)
陌上①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幕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莱花。
【注释】①陌上:在江西上悦一带。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弹劾,隐居上饶。
②些sa:句末语助词。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陌上柔桑破嫩芽”一句中的“破”字,不仅有动态,还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
量和速度。
B.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
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C.词中“青旗沽酒有人家”中的“青旗”通常指的是酒家的招牌,词人推远一层看,
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家。
D.这首词的结尾“春在溪头荠菜花”与开头“陌上柔桑破嫩芽”在情感上形成了转
折关系,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
7.意象,通常是指自然物象,是词人选取大自然中的物象借以寄托情思。阅读本首词,
从词人选择的一系列的意象中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姜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寨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
赵攻郭,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
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南部。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
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私()
(2)日(
(3)封()
九年级语文素养测试卷第2项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