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五单元第18课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五单元第18课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7 10:4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版新课标高二历史选修二第5单元
第18课反思民本与民主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下列言论中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②③都体现了民本思想,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关注民生,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体现了古人的人才观、用人观,与题意不符。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2.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
A.“因民之利而利之”
B.“兼相爱,交相利”
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强调的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思想。题目要求的是不符合民本思想,明显A、B、D适用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原则。而C项法家思想,强调的是以法治人、以暴治世。故选C。
点评:考查民本思想
3.中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就是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其中首推来自本土的儒家民本思想。下列言论属于孔子的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审题注意抓住关键,选择孔子的言论,且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纵观四选项都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所以分清各言论的出处很重要。A属于荀子(唐太宗也多次引用舟水关系),B为孟子的仁政思想,C为孔子的德政思想,D为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应为黄宗羲的言论。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儒家民本思想
4.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很大区别,造成区别的根源是( )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制度相异
C.阶级利益有别 D.地域环境差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理解根源。
点评:考查民本与民主思想
5.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答案:C
解析:
分析:《尚书》是儒家经典,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提供治国方法,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的“主权在民”不相吻合,故答案选择C项。材料的“民主”是人民的主人,即君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故B项正确;儒家民本思想没有现代民主思想,故D项正确。
点评: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
6.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
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过于绝对,排除;秦汉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因此B项“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错误;C项表述错误;儒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民为邦本”,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择D项。
点评:考查汉代儒学
7.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
D.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人的品格;B项强调“天人感应”;C项强调爱民,体现了民本思想;D项是教育思想。所以答案选C。
点评:考查儒家民本思想。
8.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
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注意材料的前提条件是“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来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因此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错误。B是客观条件,C“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过于绝对,排除。儒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民为邦本”,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因此选择D。
点评:考查民本思想;
9.阅读下表内容。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答案:C
解析:
分析: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教育思想,而材料中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均无教育方面的涉及,故A项错误;农本思想实际上是重农思想的另一种表述,材料中三个人的思想均无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民贵君轻”、“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体现出了对人民的重视,是民本思想的体现,故C项正确;三个人的思想既没有涉及到重农也没有体现抑商,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百家争鸣
10.“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民本思想即以民为本,正确看待民众的地位与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执政者与民众、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儒家的“君以民为本”、“民贵君轻”论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题中②主张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是法家思想的体现,④是封建等级制度在法律领域的反映。二者均不是以民为本思想的体现,故答案为A项。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11.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里“民生在勤,勤而不溃”;《尚书》中记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里“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更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所说的“民生”已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
B.这里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只能是以民众勤劳营生为基本要求
C.材料中“民生”与后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本质相同
D.孙中山的“民生”上升到政治革命的范畴,与材料中民生本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民生”与政治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左传》、《尚书》、《管子》、《孟子》这些书籍的本质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阶层的统治,所以这里的“民生”只是统治阶级眼中的“民生”,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民生”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孙中山的“民生”其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其本质不同,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和资本两大问题,应当属于经济范畴,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12.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B
解析:
分析:董仲舒主张“限田”“轻徭薄赋”,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项正确。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13.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 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
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是传统“民本”思想的表现,故A项错误;“新民本”思想是一种以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观念,但其本质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极限,故B项正确;明末清初中国还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新民本”思想不具备民主启蒙性质,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民本与民主思想
14.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答案:C
解析:
分析:黄宗羲思想受西方的自然科学影响,与启蒙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没有跳出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理想,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故B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法治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故C项正确;新兴资产阶级出现在近代,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15.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  )
A.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
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作者认为黄宗羲思想具有近代思想色彩,故A项正确;黄宗羲虽有反封建的近代思想内容,但没有摆脱儒学思想,没有提出先进的政治制度,不能称之为近代制度的典范,故B项错误;C项表述没有体现出材料的主旨内容,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不符,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黄宗羲思想
16.赵轶峰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①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
②开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③君臣平等有“新见”
④作者对黄宗羲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材料“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可知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故①正确;据材料“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可知只是民本精神制度化的蓝图,还处于封建时代认识,尚未达到现代民主代议制的高度,故②错误;据材料“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可知君臣平等有“新见”,故③正确;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材料处在封建社会晚期,重点认识民本思想,尚未达到现代化史观高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黄宗羲民本与民主思想
17. “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答案:D
解析:
分析:“是非来自公论”意思是,公众的意见决定了事物的正确与否。“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强调要变法,故A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君主要重视老百姓,才能巩固统治,故B项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心学的观点,故C项错误;“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意思是天子认为对的未必对,天子认为错的未必错,强调民众应有自己的判断,故D项正确。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思想
18.有专家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中“新见”是指(  )
A.保留君主制 B.君臣分治 C.以民为本 D.民贵君轻
答案:B
解析:
分析:明清时期,黄宗羲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提出来新的政治主张,他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其为“天下之大害”,但是仍主张保留君主制,因此不是“新见”,故A项错误;黄宗羲要求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改革,主张建立“学校”,实行君民分治,这体现了新的主张,属于“新见”,故B项正确;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以民为本”,因此不属于“新见”,故C项错误;“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提出的,主张统治者重视百姓,不属于黄宗羲提出的“新见”,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与民主思想
19.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北洋政府时期指1912—1927年间,“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应该对应“回归”,故A项错误;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对应“再选择”,故B项错误;1912—1927年间未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接受指的是利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推动民主共和的实现,即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民主和科学,故D项正确。
点评:考查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20.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思想中就已经有民权思想,故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不可不取资于欧美”可知,孙中山侧重借鉴欧美制度不仅仅是美国,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民权思想的来源,并没有体现其目标,故C项错误。
点评:考查孙中山的民本与民主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本思想是在中国数千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文化,是维护皇权的一种柔情政治。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
民主一词源于西方,在英语中民主一词指Democracy,来自于希腊文Demokratia,字面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含义指的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由此可见,民主指的是人民真正掌握国家的权力,按照人民的意思来实现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区别进行论述。
(要求:从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民本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的一种君本理念,通过重民、敬民、爱民等措施来维护统治,实现长治久安。民主是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古代希腊的民主就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抽签选举和公民大会等民主形式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的。到了近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民主制,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主张,规划了资本主义的理性蓝图,资本主义代议制不断完善,公民主体地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得以强化。
示例二:人民和执政者的关系不同。在民本理念中,民众和君主之间的地位是完全不平等的,君主是权力的中心,是权力的来源,民众是君主统治的对象,民众是被动的、消极的,民众的要求是否得以满足完全取决于君主的恩赐和怜悯。而在民主理念下,个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执政者和人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民众是主动的、积极的。政府及各级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并服务于人民。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关于民本和民主思想的由来和含义,任选角度对二者的区别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点评:考查古代民本与民主思想
22.蔡元培先生称黄宗羲为“东方的卢梭”,其思想充满浓厚的民本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
——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孟子、黄宗羲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
答案:内容:孟子:民贵君轻;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或批判君主专制)。
地位或作用:孟子: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黄宗羲: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批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
答案:区别: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或封建传统民本思想)。
原因: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及缓慢发展;文化思想专制(写八股取士1分);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或理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3)材料三作者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思想?请用这一方法评价卢梭的民主思想。
答案: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或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专制王权,描绘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得出孟子:民贵君轻;根据“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得出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第二小问地位或作用,根据教材可以得到孟子: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黄宗羲: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2)第一小问区别,结合卢梭和黄宗羲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区别的本质在于卢梭否定封建王权,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范畴;第二小问原因,从黄宗羲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来作答。(3)第一小问方法,结合应该是将历史事件或者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第二小问评价,结合卢梭思想的意义和评价来作答,即否定专制王权,描绘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点评:考查古代民主思想
23.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
答案: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
成因: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②思想或政治(中):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③思想(外):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
答案:不同:①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②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认识,从材料一“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归纳可知早期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是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没有正确认识民主的本质;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2)据材料二“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对比材料一分析其不同,可知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等信息可知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孙中山认识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点评:考查中国对民主的认识的发展
24.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官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公共机关)。……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它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改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同时,中国大地已经萌生一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与此适应,黄宗羲提出的与当时社会经济中出现的封建异动因素相适应的政治观点,是令人瞩目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客观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生活愿望。
——摘编自谢贵安《<明夷待访录>“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特点。
答案:特点:反对君主专制,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君主和大臣都是为百姓服务的;不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让学校参与评判是非;承认人们追求私利的权利;工商皆本。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出现的时代特征。
答案:特征: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及弊端显露,明清朝代更替引起的思考(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9分)
解析:
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反对君主专制,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依据材料一中“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官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可知君主和大臣都是为百姓服务的;依据材料一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公共机关)。”可知不以君主的是非为是非,让学校参与评判是非;依据材料一中“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可知承认人们追求私利的权利;依据材料一中“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而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共商皆本。(2)依据材料一中“”依据材料二中“新民本思想形成于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并带来国破家亡的明清之交,它是中国旧知识分子探讨中国君主政治制度改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可知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及弊端显露,明清朝代更替引起的思考;依据材料二中“中国大地已经萌生一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依据材料二中“与此适应,黄宗羲提出的与当时社会经济中出现的封建异动因素相适应的政治观点,是令人瞩目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客观上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生活愿望。”可知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点评:考查黄宗羲的民本与民主思想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三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四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五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理念?根据材料二、三、四简述该理念的内容。这一理念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理念:“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民众是立国的根本。内容:关心民众的疾苦;不要过度掠夺民众;根据民意任用贤人;取信于民。意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2)上述理念在明清时期被进步思想家继承并发展,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并作简要评价。
答案: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并给后世以深刻启迪。
解析:
分析:(1)概述材料一的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或“民本理念”;结合材料二、三、四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即材料二主张不要过度掠夺民主,即 “轻徭薄赋”;材料三,根据民意使用贤人;材料四,取信于民;“民本”理念的现实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①有助于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②解决“民生”问题;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群众需求。(2)本题属于开放式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找出他们当中的“民本”思想内涵,并作出简要评析即可。
点评: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