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四课《蜀道难》课堂检测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石栈(zhàn)边塞(sài) 长吁短叹(xū)
B.猿猱(náo) 扪参(shēn)喧豗(huī) 嗟来之食(jiē)
C.巉岩(chán) 吮吸(yǔn) 砯崖(pīnɡ) 峥嵘岁月(zhēnɡ)
D.凋零(diāo) 湍急(tuān) 崔嵬(wéi) 多难兴邦(nàn)
答案:C
解析:分析:“吮”应读shǔn。
点评:字音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危:高 B.开国何茫然茫然:指时间久远
C.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
答案:C
解析:分析:坐:徒,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B.只是当时已惘然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百年多病独登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答案:C
解析:分析:C.均为介词,比。A.名词,对男子的尊称/名词,生成、出现;B.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名词,疾病/动词,担心、忧虑。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横绝峨眉颠 B.铁骑突出刀枪鸣 C.老大嫁作商人妇 D.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D
解析:分析:D.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古今意义相同。A.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可能或能够;许可”。B.突出:古义为“突然冲出”,今义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C.老大:古义为“上了年纪”,今义为“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并随时整理学过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多看、多思、多练,就能把这类题做好。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转徙于江湖间 D.血色罗裙翻酒污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为被动句,其余均为状语后置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侧身西望长咨嗟 B.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雄飞雌从绕林间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雄鸟,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
8.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答案:B
解析:分析: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除此之外,C、D两项还是省略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9.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答案:B
解析:分析: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涵义的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语句,然后理清相关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
10.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答案:D
解析:分析: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做题之前,首先要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情、思想等等,再结合作品内容从篇、段、句、字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11.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答案:秦|蜀|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
解析:分析:本首诗歌作者写的气势磅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着力刻画蜀道的艰险。再具体的描绘过程中,作者运用古代作品中常用的复沓形式,描绘了在由秦入蜀的道路上惊险奇丽的山川风光,可以说展示了祖国壮丽山河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气势磅礴的赞美乐章。同时,作者也告诫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忧虑和关切。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旨的把握能力。要想把握主旨,一定要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文体。感受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
12.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答案: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解析:分析:默写时不能出现误写、漏写、增写字的情况。答案是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和猿猱欲度愁攀援。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3.《蜀道难》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 、 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 ,又 。
答案:设问句|感叹句|错落有致|极其酣畅
解析:分析:《蜀道难》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语言运用特点的鉴赏能力,做题之前,首先要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再结合作品内容从篇、段、句、字词等方面进行赏析。
14.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 , 。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的句子是 , 。
答案: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解析:分析:蜀道历来以艰险而名扬千古。其地形复杂,绝壁古木斑斑可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间佳境。诗歌中描写绮丽风光的语句很多,比如“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根据题干要求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诗歌中描写绮丽景色的语句很多,可以随便挑选两句写出答案。
15作者在诗中用“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为了说明 ,即这么长时间不和秦塞想通,足见 ,这样写, ,烘托蜀道的艰难。
答案:古蜀国历史的久远|蜀道之难|时空杂糅
解析:分析:诗歌中,作者用“尔来四万八千岁”这句话,而该句是表示一个时间概念的。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作者为了说明古代蜀国历史的久远:这么长的时间,古蜀国都没能和秦塞有往来,可以想见蜀道的艰难,更能烘托出古代蜀道的艰险。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涵义的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语句,然后理清相关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
阅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各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6.“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哪些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运用了夸张、拟人,更生动形象地反衬出天姥山的高耸雄奇。
解析:分析:“一万八千丈的”山峰,是作者极言天台山的高大,然后用“这么高大的天台山在天目山前,也矮了许多”衬托的方式突出天目山的高大雄奇。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涵义的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语句,然后理清相关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
17.请指出“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并就其作用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了比喻,将人生万事比作东流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一去不复返的哲理,寄予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
解析:分析:作者在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人生万事如东流之水,不会复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涵义的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语句,然后理清相关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这些句子进行总体的分析评价。
18.诗人既然梦游天姥,为何用简洁的语言写登山见闻及游山经历,却浓墨重彩地描绘仙境?
答案: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并非抒发对天姥奇景的热爱之情,而是借“仙境”抒发对自由解放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权贵的轻蔑、对污浊现实的弃绝,从而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
解析: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登山的乐趣,而在抒发自己出京城的复杂心情。做该题伊奥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意图。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19.从题目看,李白此诗是为“别东鲁诸公”而作,文中那句话照应了此意?作者又为何要采用“游仙”这种形式?
答案:文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照应“留别”之意。因为“游仙”的形式便于超脱现实,从而发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才能,可随意挥洒,更随心所欲地一吐长安三年屈身权贵、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气。
解析:分析:诗歌中有一句“别君去兮何时还”,该句应该和“别东鲁诸公”相照应;李白官场三年,痛苦三年。之所以大胆描写仙境,就是为了一吐胸中的闷气。以及自己向往自由解放的生活的心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20.诗的哪两句揭示全诗的主旨?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思想感情同梦境的描写有什么关系?
答案:表现主旨的两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这种思想感情是在前面梦幻的基础上发出的,梦境的记述和描写是为篇末主题服务的。
解析:分析:通读全诗就可以感受得到诗歌的主旨;然后根据主旨找到体现主旨的两句诗歌;因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诗人就是i通过这两句话把描写的景色和诗歌的主题联系起来了。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体会作品中寄予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做该题时,首先要抓住作品当中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字、词语或句子,并对这些字词句进行不同方面的赏析,然后对赏析的结果进行整合,最后把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来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