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古诗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横线中。
(2)《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字按照笔顺、笔画叙述错误的是
A.“茅”的第3笔是“竖”
B.“排”的第4笔是“横”
C.“檐”共有17画
D.“送”共有9画
(3)诗题中的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杨骥的别号,诗题“书湖阴先生壁”的意思是写在杨骥家墙壁上的诗。诗题中“书”的近义词是
A.编 B.作 C.题 D.描
2.根据字音选择正确的词语。
《书湖阴先生壁》的大意是:茅屋庭院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tái xiǎn(1)(A.苔藓 B.苔显) ,院内一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植的:院外,一条chéng bì(2)(A.澄璧 B.澄碧)
的小溪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把那翠色送到眼前。整首诗写出了湖阴先生居所环境的qīng yōu(3)(A.青幽B.清幽) 。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王安石,字介甫(1)(A.pǔ B.fǔ) ,号半山。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写过人们熟知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2)(A.wéi B.wèi)
有暗香来”的《梅花》外,还曾写过许多文章。如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通过故事告诉人们,天资固然很重要,但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勤能补拙(3)(A.zhuō B.zhuó) 、天道酬勤。
4.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zhān 帽 tuí 然 单bó
干zào 技高一chóu 汹涌péng pài
5.选择词语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旦联欢会上,伴随着老师在钢琴前弹出的______,同学们纷纷走上舞台______,动作______,好看极了。
A.高山流水 笔走龙蛇 栩栩如生
B.余音绕梁 巧夺天工 妙笔生花
C.黄钟大吕 画龙点睛 惟妙惟肖
D.天籁之音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6.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完全与戏曲有关的是( )
A.亮相 跑龙套 粉墨登场
B.行当 唱白脸 字正腔圆
C.压轴 死对头 有板有眼
D.行头 对台戏 科班出身
7.将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 。诗中准确地写出暴雨骤来骤去动态的字是 。
(3)“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情景是
A.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B.向楼下望去,眼前波涛汹涌,非常难分辨。
C.望湖楼映照在水中,仿佛在天上一般雄伟。
8.按原文填空。
(1)那些小丘的 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更喜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
(4)祖宗疆土,当以 ,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9.阅读。
桥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④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⑤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⑦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⑧老汉消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⑨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⑩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读文章,将下表中对环境描写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⑥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⑦
⑧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2)读上题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用四字词语将洪水从来临到消失的过程补充完整。
山洪来临—— —— ——山洪退去
(3)随着洪水从来临到消失的变化,故事的情节分别是什么?写出来。
慌忙逃离—— —— ——
(4)当读了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时,再去读⑤和 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
(5)洪水退去了,乡亲们要给老支书立一块碑来纪念他。请替村民们写出老支书的英勇事迹。百字以内 。
(6)如果你来到老支书的纪念碑前,读着老支书的事迹,你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
10.
学习实践一:抗日战争我了解
材料1:
①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短短几个月内,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个省份,建立了伪满洲国。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②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抵抗日本侵略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③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向中国递交投降书,这场十四年的抗战终于结束。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不仅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学习实践二:壮士情怀我知道
材料2: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沈重《狼牙山五壮士》
材料3:
①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9月25日,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五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被敌人逼到狼牙山顶峰,跳下了悬崖。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而得救。
②1942年1月,晋察冀一分区决定,在棋盘坨顶峰五勇士跳崖处修建纪念塔。在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建筑民工的艰苦努力下,三层楼高的“三烈士纪念塔”于当年9月底基本建成。“三烈士纪念塔”鼓舞着革命人民抗战的决心,同时招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时刻想摧毁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大扫荡中,“三烈士纪念塔”遭到敌人山炮的轰击而被毁。为继承和发扬五勇士的英雄业绩,1959年易县人民重修纪念塔,聂荣臻亲自题写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的塔名。但由于地震的破坏,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毁坏。纪念塔两次修建、两次被毁,但毁不掉人民对五勇士的怀念。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新塔呈乳黄色,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69平方米,底座直径3.06米,高21.5米,塔身5层,呈正五边形,塔顶设凉亭式黄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面)嵌有聂荣臻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黄色大字。五勇士浮雕像镶嵌在与塔底同高的一面汉白玉旗上,与塔底层相连。向东有一碑廊,碑廊东端是一碑亭,亭内有一个六棱大理石碑,碑上刻有彭真、聂荣臻、杨成武、刘澜涛、陈正湘、史进前等12位领导人的题词,纪念塔周围还有浇筑的栏板和围墙。
(1)在这场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事件不计其数,写出自己知道的至少两个事件 。
(2)阅读“材料2”,填写下面的内容。
五位壮士是带着 和 英勇跳下悬崖的。
(3)“材料2”和“材料3”对人物的称谓分别用了“壮士、勇士、烈士”三个词语,结合内容,写出对“壮士”一词的理解 。
(4)来到狼牙山,面对纪念塔,望着镶嵌在汉白玉旗上的浮雕,写下自己想表达的敬意 。
11.
阳光下的含笑花
①①那一年流浪在外,历尽了挫折失意,最后终于踏上了向北的列车,回家。然而所剩的钱只能买半程的车票,我只好走到哪里算哪里了。坐在火车上我已身无分文,夜色沉迷,疲惫使我困倦,饥饿却让我清醒,那份折磨难以描述,我坐在那里木然地看一本很久以前买的杂志。车厢里的人大多沉睡着,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没有睡,也拿着一本书在看,书名叫《爱的教育》。
②时间慢慢地流逝着,手中的杂志已不知翻了多少遍,车窗外天已蒙蒙放亮。过道上已有服务员推着小车叫卖各种早点。身旁的中年妇女买了一瓶矿泉水,我看着杂志,努力不去想那些美味的食品。低头一瞥间发现那中年妇女把找回的一把钱只随意地塞在口袋里,外面还露出一半来。我的心忽然狂跳起来,随之而生的诱惑迅速占领了我的意识。我相信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拿过来,可又不愿因此而让生命受到丑恶的玷污。然而饥饿像一个恶魔占据着我的身心,此时此刻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那念头压也压不住。天已大亮,有阳光照射进来,人们都打着呵欠醒来,我想我应该动手了,这也许是最后的机会了。
③我把手伸过去,由于紧张竟碰到了中年妇女的胳膊,她转过身来,微笑地问:“有什么事吗?”
④我一时惊呆,好久才怯怯地说:“阿姨,你口袋里的钱快要掉出来了。”
⑤她笑了笑,把钱装好后连声向我道谢,然后便和我闲聊起来。看我手拿杂志,她便问我是不是喜欢读书,我点头,她把自己手中的书递过来,问我是否读过,我惭愧地摇头,她宽容地笑笑。我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六月的阳光照在脸上,让我欣喜自己没有在洁白的青春岁月中留下污点。
⑥快到中午的时候,火车停靠在一个美丽的小站。这是一个小镇,每家的门前都开满了一种细密的小花。身旁的阿姨在这里下车,她走了几步又折回来,把那本《爱的教育》放在我手上,说:“送给你,没事的时候读一读!”说完便含笑而去。
⑦我翻开书,里面夹着两张五十元的钞票,我的眼泪涌上来。忽然,车窗外递进来一大把花,正是那阿姨,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她略胖的身影已消失在出站口的人群中。我低头看那花,正是外面四处开遍的那种,金黄色,灿烂而芬芳,淡淡的香气弥漫了整个车厢。
⑧乘务员走过来,告诉我这叫含笑花,这个镇上开得最多最美。手捧这些含笑的花朵,忽然觉得人间的爱并不遥远,就像这些阳光下的小花,平凡地开遍每一个角落。
⑨以后的日子中,我的心总是充满了温暖的感动,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因为那些含笑花常摇曳在心底最温柔的角落,让我总是情不自禁。
(1)文章最后一段主要写的是“这件事对‘我’此后人生道路的影响。”“这件事”主要说的是哪件事? 。
(2)对第②自然段中“然而饥饿像一个恶魔占据着我的身心,此时此刻金钱的诱惑实在太大,那念头压也压不住。”这一描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描绘出了“我”当时能否下手偷钱的矛盾心理
B.为“我”能够下手偷钱找到了充足合理的理由
(3)当“我”碰到阿姨的胳膊,找借口掩饰时,其实阿姨已经知道了真相。她为什么不直接指出来,反而将钱放在书里来帮助“我”? 。
(4)结合全文填空并说一说理由。
文中的阿姨是一个既 又 的人。
(5)文中的“我”假如在人生的过往中能够再次见到帮助过自己的阿姨会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
12.片段习作。
从《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本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向同学们写一个好书推荐(至少写两条理由)。(50到100字。)
13.篇章习作,从下列两个要求中选择一个习作,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1)在感受时间带给我们改变的同时,生活中那一段段欢声笑语也印在了记忆中。在其中一定有许多内心被温暖的时刻,拿起笔,把那些温暖的时光记录下来。
(2)读词语“饱经风霜的脸、树林的深处、老屋、深秋”。请根据词语联想到的画面,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
2023-2024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1)
书 湖 阴 先 生 壁
宋 王 安 石
茅 檐 长 扫 净 无 苔 ,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
(2)B
(3)C
2.【答案】(1)A (2)B (3)B
3.【答案】(1)B (2)B (3)A
4.【答案】毡 颓 薄燥 筹 澎湃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1)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2)苏轼 忽
(3)A
8.【答案】(1)线条 柔美
(2)绝弦
(3)岷山 开颜
(4)死守
9.【答案】(1)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⑦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2)迅猛肆虐 水位攀升 (3)有序过桥 揪出儿子
(4)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后,再读⑤自然段,老汉在洪水威胁下坚守职责,不徇私情,令人敬佩; 自然段中,老汉在生命最后时刻又体现出对儿子的爱,这种先公后私、大爱与父爱的交织,让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他的精神震撼人心。
(5)洪水暴发,老支书临危不惧,指挥村民过桥,让党员排后。他揪出儿子,维护秩序。桥塌时,先推儿子求生。最终父子牺牲,老支书用生命守护了村民。
(6)老支书,您为了乡亲们不顾自己和儿子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您的无私和担当,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我们会铭记您的付出,传承您的精神,好好生活,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10.【答案】(1)百团大战、淞沪会战
(2)胜利的喜悦 坚定的信念
(3)“壮士”是指具有勇敢无畏精神、视死如归并能为祖国和人民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人。狼牙山五位战士表现出英雄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尤其是在艰难困苦中毅然决然地去完成使命和保卫国家,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4)面对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心中充满敬重和感慨。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当年那激昂的枪声,看到他们坚定而果敢的眼神。五壮士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1.【答案】(1)“我”在火车上因饥饿而动手行窃,一位阿姨用宽容和爱心拯救了“我”的灵魂,让“我”心生温暖。
(2)A
(3)阿姨想要在维护“我”的自尊的前提下帮助困难中的“我”,不让“我”的人生留下污点。
(4)乐于助人 善于待人
(5)阿姨,感谢您当年对我的帮助和不直接指出我的错误。您赠送给我的那本书《爱的教育》和那一大把含笑花让我明白了爱的力量,我一直铭记在心并努力用善意回报这个世界。
12.【答案】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爱的教育》。推荐理由:第一,这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形式非常新颖。第二,这本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第三,这本书写出了对祖国和人民、父母和兄弟、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对我们非常有教育意义。
13.【答案】范文(1):
温暖的时光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温暖瞬间,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化作心中暖阳,给予我无尽力量。
犹记那次校运会800米比赛,站在起跑线的那一刻,我的心脏砰砰直跳,紧张与期待交织。发令枪响,大家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起初,我状态尚好,但跑到中途,体力严重透支,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超越我,我的心情跌入谷底,满心沮丧,甚至想要放弃。
就在我几乎要停下脚步时,跑道边传来了同学们震耳欲聋的呼喊:“加油!加油!”我艰难地抬眼望去,只见他们挥舞着手中色彩鲜艳的彩旗,小脸涨得通红,大声为我助威。那一张张熟悉亲切的面孔,一句句饱含力量的话语,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咬着牙,重新调整呼吸,拼尽全力向终点冲去。
比赛结束,我并未取得好成绩,可同学们立刻围了过来,有人递水,有人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有人竖起大拇指鼓励我,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
还有一回,考试失利的我心情低落地回到家,默默躲在房间流泪。妈妈敏锐地察觉到我的异样,她轻轻推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到我身边,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轻声细语地询问。我哽咽着把考试的事告诉她,本以为会迎来批评,没想到妈妈只是微笑着,耐心地安慰我:“一次失利说明不了什么,只要努力就好,妈妈相信你下次行。”
妈妈的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振作精神,努力学习,终于在下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温暖时刻,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给予我勇气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范文(2):
深秋老屋的温暖回忆
深秋,树林的深处,一座老屋静静地伫立着。四周的树木像是被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金黄、橙红交织在一起,落叶在秋风中簌簌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老屋里,住着一位老人,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就像一本写满故事的书。一道道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沧桑,深陷的眼眸中,却偶尔闪过一丝温柔的光。
这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坐在老屋前的摇椅上,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眼神有些迷离。照片里是年轻时的他和家人,背后就是这座老屋。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老屋也崭新如初。如今,家人都已离去,只剩他和老屋相伴。
一阵寒风吹过,老人不禁打了个寒颤。他起身,缓缓走进老屋。屋内的陈设简单而陈旧,一张木桌、几把椅子,还有一个烧得正旺的火炉。老人往火炉里添了些柴,火苗欢快地跳跃起来,温暖了整个屋子。
突然,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传来。老人走到窗边,看到一只小鸟在窗外的树枝上瑟瑟发抖。它的羽毛被秋风吹得凌乱,小小的身子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无助。老人心生怜悯,他打开门,轻轻地呼唤着小鸟。小鸟似乎听懂了他的话,扑腾着翅膀飞进了老屋,停在了火炉边。
在温暖的火炉旁,小鸟渐渐恢复了生机,欢快地叫着。老人看着小鸟,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这个深秋的日子里,一人一鸟,在老屋里相互陪伴,共同抵御着外界的寒冷。这片刻的温暖,也成了老人心中一段珍贵的回忆,让他在这孤独的岁月里,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