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5 16:14:05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世界屋脊
1.下面关于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西南部
B.横断山脉以西
C.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
D.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显著的地理特征是( )
A.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B.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C.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D.纬度较低,温暖湿润
3.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早晚时藏族人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袍一天中不同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 )
A.气温低 B.气温年较差小
C.气温日较差大 D.气温高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中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 )
A.四川盆地
B.宁夏平原
C.藏南高原
D.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5.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河谷地带(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日照时间长
C.昼夜温差大
D.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6.小明暑假去“世界屋脊”游玩,回来后高兴地与同学们讲述着可爱的“高原之舟”。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
A.三河马
B.细毛羊
C.伊犁马
D.牦牛
7.藏族同胞的生活深深刻印着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民服饰是为了适应年温差大的环境
B.居民主食是糌粑和牛羊肉
C.区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发展河谷农业
D.区域特有畜种是三河牛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据此回答8~9题:
8.某项目组把藜麦种植作为经济发展项目在我国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和该地区作物的熟制分别是( )
A.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B.东南丘陵、一年两熟
C.塔里木盆地、一年两熟
D.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9.藜麦引种成功迈出了地区发展的关键一步,为了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生产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D.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10.“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属于“青藏风情”的是( )
①碉房 ②窑洞 ③酥油茶 ④米线 ⑤白羊肚头巾 ⑥藏袍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农业发展是怎样的呢 读青藏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最暖月平均气温仅为10~18 ℃,原因是 。
(2)青藏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 (方位)。根据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推测其降水分布规律是 ,我们可以选择 (内容)的地图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3)青藏地区的农业以 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 (答出两点即可)。
(4)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他们都具有 的特点。
(5)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农业的发展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B.为解决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种植业
C.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D.控制养殖数量,防止土地沙化
12.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该山脉名称是 ;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 (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 (填数码);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 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主题二 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至少两点)。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和小麦。
主题三 寻访特色民俗
(5)在当地特色民居—— 住宿时,发现其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世界屋脊
1.下面关于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 C )
A.位于我国西南部
B.横断山脉以西
C.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
D.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显著的地理特征是( A )
A.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B.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C.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D.纬度较低,温暖湿润
3.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早晚时藏族人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中午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藏袍一天中不同的穿戴方式,反映了当地( C )
A.气温低 B.气温年较差小
C.气温日较差大 D.气温高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读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回答4~5题:
4.图中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 D )
A.四川盆地
B.宁夏平原
C.藏南高原
D.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5.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河谷地带( A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日照时间长
C.昼夜温差大
D.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6.小明暑假去“世界屋脊”游玩,回来后高兴地与同学们讲述着可爱的“高原之舟”。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D )
A.三河马
B.细毛羊
C.伊犁马
D.牦牛
7.藏族同胞的生活深深刻印着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居民服饰是为了适应年温差大的环境
B.居民主食是糌粑和牛羊肉
C.区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发展河谷农业
D.区域特有畜种是三河牛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据此回答8~9题:
8.某项目组把藜麦种植作为经济发展项目在我国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和该地区作物的熟制分别是( A )
A.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B.东南丘陵、一年两熟
C.塔里木盆地、一年两熟
D.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9.藜麦引种成功迈出了地区发展的关键一步,为了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D )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生产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D.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10.“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属于“青藏风情”的是( B )
①碉房 ②窑洞 ③酥油茶 ④米线 ⑤白羊肚头巾 ⑥藏袍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1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农业发展是怎样的呢 读青藏地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最暖月平均气温仅为10~18 ℃,原因是 海拔高 。
(2)青藏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 东南部(或东部和南部) (方位)。根据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推测其降水分布规律是 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我们可以选择 青藏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内容)的地图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3)青藏地区的农业以 畜牧业 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是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较肥沃;水源充足;等等(任答两点) (答出两点即可)。
(4)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他们都具有 耐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 的特点。
(5)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对青藏地区农业的发展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双选) ( CD )
A.发挥草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
B.为解决粮食问题,大力发展种植业
C.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
D.控制养殖数量,防止土地沙化
12.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该山脉名称是 祁连山脉 ;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 内流河 (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 ④ (填数码);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 高寒 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主题二 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
环境。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青稞 和小麦。
主题三 寻访特色民俗
(5)在当地特色民居—— 碉房 住宿时,发现其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