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江河的源地
1.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指( )
A.珠江、长江、雅鲁藏布江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C.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因为 ( )
A.海拔高,像铁塔一样
B.雪山、冰川广布,水源充足
C.河流、湖泊、沼泽多
D.是三条河流的发源地
3.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沼泽广布,人口稀少
C.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D.季风影响,降水集中
5.(2024西藏模拟)国家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近年来国家在青藏高原、黄河和长江流域新设一批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净化空气
B.增加公园数量,发展旅游业
C.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D.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6.下列哪个问题不属于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 )
A.草场退化
B.生物种类减少
C.洪涝灾害严重
D.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7.下列不属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措施的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
B.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C.打击盗猎者
D.转变轮牧方式,开采砂金增加收入
8.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正式确定。“一座绿色山峰,三条河流从山顶蜿蜒流下”是人们对标识的直观感受。主色调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下列对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9.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中④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 )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B.冰川消退
C.过度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
(石家庄中考节选)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典型景象是( )
A.草地上藏羚羊成群
B.狮虎出没于丛林
C.大片喀斯特峰林
D.千沟万壑的黄土
11.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是( )
A.保护动植物,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B.保护珍稀树种,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
C.保护典型动植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2.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共同汇流冲积而成,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图甲所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地区,图乙所示区域位于 地区。
(2)图甲中,A是 平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收获 次。青稞、小麦、玉米、油菜几种农作物中,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是 。请从气候角度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图乙中,山脉B是 ;河流C是 ,注入 (大洋)。
(4)图乙所示区域是我国多条大江大河的源头,主要原因是什么
(5)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共同保护的生态环境是 。
13.某中学同学在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进行研学旅行。请将他们的研学记录补充完整:
(1)如图中的照片,可能是同学们在此次研学途中拍摄到的是 。
A B
C D
(2)见到的地理现象:①土地沙化;②草场退化;③采挖虫草;④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
研学思考一:以上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研学思考二: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 。
(3)研学观察: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 谷地。
研学思考三:这里粮食作物大多穗大粒饱,主要原因是 。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江河的源地
1.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指( D )
A.珠江、长江、雅鲁藏布江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C.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因为 ( B )
A.海拔高,像铁塔一样
B.雪山、冰川广布,水源充足
C.河流、湖泊、沼泽多
D.是三条河流的发源地
3.下列描述反映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A )
A.雪山连绵,沼泽密布
B.小桥流水,绿树成荫
C.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D.山高谷深,一山四季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4.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原因是 ( C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沼泽广布,人口稀少
C.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D.季风影响,降水集中
5.(2024西藏模拟)国家公园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近年来国家在青藏高原、黄河和长江流域新设一批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 C )
A.提高森林覆盖率,净化空气
B.增加公园数量,发展旅游业
C.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D.扩大绿化面积,改善人居环境
6.下列哪个问题不属于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 C )
A.草场退化
B.生物种类减少
C.洪涝灾害严重
D.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7.下列不属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措施的是 ( D )
A.退耕还林还草
B.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C.打击盗猎者
D.转变轮牧方式,开采砂金增加收入
8.三江源国家公园形象标识正式确定。“一座绿色山峰,三条河流从山顶蜿蜒流下”是人们对标识的直观感受。主色调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下列对三江源所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原,所以气候严寒
B.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较少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全年高温
9.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面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结构图中④处应填入的内容为 ( A )
A.水土流失、草地沙化
B.冰川消退
C.过度放牧
D.全球气候变暖
(石家庄中考节选)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典型景象是( A )
A.草地上藏羚羊成群
B.狮虎出没于丛林
C.大片喀斯特峰林
D.千沟万壑的黄土
11.设立国家公园的意义是( D )
A.保护动植物,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
B.保护珍稀树种,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
C.保护典型动植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D.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2.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共同汇流冲积而成,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分别设立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从四大地理区域看,图甲所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北方 地区,图乙所示区域位于 青藏 地区。
(2)图甲中,A是 松嫩(或东北) 平原,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收获 一 次。青稞、小麦、玉米、油菜几种农作物中,适宜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是 小麦、玉米 。请从气候角度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是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条件是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农作物易发生低温冻害。
(3)图乙中,山脉B是 昆仑山脉 ;河流C是 长江 ,注入 太
平洋 (大洋)。
(4)图乙所示区域是我国多条大江大河的源头,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多雪山和冰川,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众多湖泊和沼泽湿地是重要的调蓄器,使冰川融水源源不断输向河流。
(5)三江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共同保护的生态环境是 沼泽、湿地 。
13.某中学同学在暑假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进行研学旅行。请将他们的研学记录补充完整:
(1)如图中的照片,可能是同学们在此次研学途中拍摄到的是 D 。
A B
C D
(2)见到的地理现象:①土地沙化;②草场退化;③采挖虫草;④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
研学思考一:以上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研学思考二: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 有利于保护江河源头的生态系统,保护好高原湿地,为高原特有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保护青藏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的自然景观;有利于促进源头地区和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3)研学观察:该地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 雅鲁藏布江 谷地。
研学思考三:这里粮食作物大多穗大粒饱,主要原因是 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粮食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粮食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