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葡萄喜光、喜暖、耐干燥、忌潮湿。宁夏处于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萄是这里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下图为宁夏葡萄酒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葡萄酒主产区位于( )
A.水运发达区 B.回族最大聚居地
C.贺兰山以西 D.台风频繁登陆区
2.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夏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B.地势平坦,河湖众多
C.邻近首府,市场需求大
D.雨热同期,降水充足
3.图中河流( )
A.大致自北向南流
B.为葡萄酒外运提供水运条件
C.冬季无结冰期
D.为葡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
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回答4~6题:
4.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A.湿润 B.半湿润
C.干旱 D.半干旱
5.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6.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事物的是( )
A.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C.雅丹地貌
D.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023梧州期中)兰新高铁全长约1 776千米,设计时速200~250千米,主要经过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内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7~9题:
7.关于兰新高铁沿线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可见大面积柑橘林
B.既可见冰川,又可见荒漠
C.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阔
D.均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8.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
B.加快了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步伐
C.增进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
9.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近年来,青甘大环线成为一条“网红旅游线”。读下图,回答10~11题:
雅丹地貌景观图
西北(青甘)大环线图
10.我国柴达木盆地西部有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绝大多数雅丹地貌分布在极端干旱区。请推断上图雅丹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 D.海浪拍击海岸
11.“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旺季时因游客进入需要穿着塑料鞋套,导致一天清理出十多吨垃圾。为保护茶卡盐湖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①景区限制每日游客流量 ②游客租赁可再生环保鞋套 ③永久性关闭茶卡盐湖景区 ④游客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甲是我国某种水利工程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2~13题:
图甲
图乙
12.判断图甲所示的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 )
A.广东 B.黑龙江
C.四川 D.新疆
13.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绿洲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
A.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水热丰富,热量条件好
C.光热充足,无霜期较长
D.雨热同期,复种指数高
下图是跨区域输出自然资源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资源种类及实施工程分别是( )
A.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
B.天然气、川气东送工程
C.水能、西电东送工程
D.煤电、北电南送
15.关于该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通过管道从新疆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
B.有利于开发东部沿海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有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D.工程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区域特征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①处是( )
A.呈团块状分布 B.呈扇形分布
C.呈放射状分布 D.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17.图中②处是(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河流多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
C.都是季节性河流
D.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读图,回答18~20题:
18.该地河流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
A.处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降水多
D.夏季上游受来自境外河水暴涨的影响
19.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城镇、人口分布多
20.下列诗句,反映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毛乌素沙地,昔日满天飞沙,大漠苍茫。然而,经过勤劳的中国人民数十年努力奋斗,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联合国环境专家称之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 相关研究表明,毛乌素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乌素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趋于减少,气候有干旱化倾向,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同时,由于该区域地表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另外,不同的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如下
表所示:
成因 人为因素
草原开 荒垦殖 草原过 度放牧 过度 樵采 交通、 水利、 工矿建设 水资源 不合理 利用 合 计
占土地沙漠化的比重/% 26.9 30.1 32.7 0.7 9.6 100
材料三 下面为我国西北地区景观图(图1)、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以及毛乌素沙地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3)。
图1
图2
图3
(1)毛乌素沙地分布的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 (填西北地区景观图的数码),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毛乌素地区荒漠化及治理的思维框图。(12分)
22.(2023鹤壁模拟)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丝路咽喉】
(1)河西走廊地处 西部,因位于 (河流)以西而得名,南侧为高大的 山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成为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3分)
(2)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军事重镇,这里的 铁路和兰新铁路联系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2分)
【风光无限】
玉门素有“世界风口”之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朝诗人李白留下传唱千古的边塞名句。如今,边塞诗中的“风光”(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再出“关”时,已成为玉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3)请分析玉门市适合“风光”发电的有利条件。(2分)
【沙湖共存】
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很多被称为“海子”的湖泊,像蓝宝石洒落在沙漠中,并隐藏着从地下涌出的万千泉眼。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景观图。
(4)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湖泊多属于 (填“内流”或“外流”)湖,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 (填“地下水”或“降雨”)。
(2分)
23.2023年暑假,兰州的小明和家人一起完成了一次新疆之旅。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他们乘火车从兰州到新疆,经过河西走廊时,看到片片绿洲,这些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和地下水。绿洲周边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
(2)到达新疆后,他们游览了维吾尔族传统民居——“阿以旺”式住宅。这种住宅分前后两室,前室又称“夏室”,较通透,带天窗;后室称“冬室”,相对封闭,通常不开窗。试分析这种住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3)在新疆南部地区,小明看到了成片的棉田。他了解到这里的长绒棉品质优良,采摘期集中在9-10月,由于新疆地多人少,采棉人力严重短缺。小明思考了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是(1分)( )
①招募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帮助采摘 ②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改种水稻 ③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机械采摘 ④从我国东南部大规模移民到新疆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返程时,邻座的一位支教老师和小明聊起了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将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请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2分)
24.乌珠穆沁部落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乙 图丙
(1)乌珠穆沁部落居民生活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1分)
(2)图丙所示区域,降水量大多在 毫米以下, 毫米以上。所在干湿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区。(3分)
(3)图乙中由②到③的变化主要受 影响,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3分)
(4)该区域的主要民居是 ,由他们所在区域推断,他们的日常游戏主要有 (列举两种)。(3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葡萄喜光、喜暖、耐干燥、忌潮湿。宁夏处于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葡萄是这里的特色优势农产品。下图为宁夏葡萄酒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葡萄酒主产区位于( B )
A.水运发达区 B.回族最大聚居地
C.贺兰山以西 D.台风频繁登陆区
2.该地区种植葡萄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 )
A.夏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B.地势平坦,河湖众多
C.邻近首府,市场需求大
D.雨热同期,降水充足
3.图中河流( D )
A.大致自北向南流
B.为葡萄酒外运提供水运条件
C.冬季无结冰期
D.为葡萄种植提供灌溉水源
读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回答4~6题:
4.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C )
A.湿润 B.半湿润
C.干旱 D.半干旱
5.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变化的规律大致是( C )
A.荒漠草原—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6.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事物的是( A )
A.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C.雅丹地貌
D.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2023梧州期中)兰新高铁全长约1 776千米,设计时速200~250千米,主要经过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内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读图,回答7~9题:
7.关于兰新高铁沿线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B )
A.可见大面积柑橘林
B.既可见冰川,又可见荒漠
C.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阔
D.均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8.兰新高铁的通车对西北地区发展意义重大。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完善了西北地区的铁路网
B.加快了新疆天然气资源外运步伐
C.增进民族团结,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加快西部大开发进程,有利于丝绸之路再度繁荣
9.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C )
A.地形条件 B.光照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近年来,青甘大环线成为一条“网红旅游线”。读下图,回答10~11题:
雅丹地貌景观图
西北(青甘)大环线图
10.我国柴达木盆地西部有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绝大多数雅丹地貌分布在极端干旱区。请推断上图雅丹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 D.海浪拍击海岸
11.“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旺季时因游客进入需要穿着塑料鞋套,导致一天清理出十多吨垃圾。为保护茶卡盐湖自然环境,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D )
①景区限制每日游客流量 ②游客租赁可再生环保鞋套 ③永久性关闭茶卡盐湖景区 ④游客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甲是我国某种水利工程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该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2~13题:
图甲
图乙
12.判断图甲所示的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 D )
A.广东 B.黑龙江
C.四川 D.新疆
13.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绿洲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是( A )
A.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水热丰富,热量条件好
C.光热充足,无霜期较长
D.雨热同期,复种指数高
下图是跨区域输出自然资源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资源种类及实施工程分别是( A )
A.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
B.天然气、川气东送工程
C.水能、西电东送工程
D.煤电、北电南送
15.关于该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主要通过管道从新疆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
B.有利于开发东部沿海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有利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D.工程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区域特征是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①处是( D )
A.呈团块状分布 B.呈扇形分布
C.呈放射状分布 D.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17.图中②处是( A )
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河流多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地区
C.都是季节性河流
D.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读图,回答18~20题:
18.该地河流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B )
A.处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降水多
D.夏季上游受来自境外河水暴涨的影响
19.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C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城镇、人口分布多
20.下列诗句,反映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D )
A.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毛乌素沙地,昔日满天飞沙,大漠苍茫。然而,经过勤劳的中国人民数十年努力奋斗,30%的沙漠覆盖了植物,8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联合国环境专家称之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材料二 相关研究表明,毛乌素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乌素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趋于减少,气候有干旱化倾向,加速了荒漠化的发展。同时,由于该区域地表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另外,不同的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如下
表所示:
成因 人为因素
草原开 荒垦殖 草原过 度放牧 过度 樵采 交通、 水利、 工矿建设 水资源 不合理 利用 合 计
占土地沙漠化的比重/% 26.9 30.1 32.7 0.7 9.6 100
材料三 下面为我国西北地区景观图(图1)、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以及毛乌素沙地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3)。
图1
图2
图3
(1)毛乌素沙地分布的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 ③②① (填西北地区景观图的数码),主要影响因素是 海陆位置 。(2分)
(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毛乌素地区荒漠化及治理的思维框图。(12分)
参考答案:①气温逐渐升高,降水趋于减少 ②地表由沙砾物质组成 ③草原开荒垦殖 ④草原过度放牧 ⑤过度樵采 ⑥贺兰山 ⑦阴山山脉 ⑧吕梁山 ⑨较多 ⑩自西北向东南 AD AC
22.(2023鹤壁模拟)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丝路咽喉】
(1)河西走廊地处 甘肃省 西部,因位于 黄河 (河流)以西而得名,南侧为高大的 祁连 山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成为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3分)
(2)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军事重镇,这里的 陇海 铁路和兰新铁路联系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2分)
【风光无限】
玉门素有“世界风口”之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朝诗人李白留下传唱千古的边塞名句。如今,边塞诗中的“风光”(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再出“关”时,已成为玉门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3)请分析玉门市适合“风光”发电的有利条件。(2分)
参考答案:深居内陆,距冬季风源地近,植被稀少,大风天数多,且风力大;晴天多,光照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沙湖共存】
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很多被称为“海子”的湖泊,像蓝宝石洒落在沙漠中,并隐藏着从地下涌出的万千泉眼。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景观图。
(4)巴丹吉林沙漠地区的湖泊多属于 内流 (填“内流”或“外流”)湖,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 地下水 (填“地下水”或“降雨”)。
(2分)
23.2023年暑假,兰州的小明和家人一起完成了一次新疆之旅。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1)他们乘火车从兰州到新疆,经过河西走廊时,看到片片绿洲,这些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高山冰雪融水 和地下水。绿洲周边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土地荒漠化 。(2分)
(2)到达新疆后,他们游览了维吾尔族传统民居——“阿以旺”式住宅。这种住宅分前后两室,前室又称“夏室”,较通透,带天窗;后室称“冬室”,相对封闭,通常不开窗。试分析这种住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参考答案:新疆夏季高温少雨,前室开天窗,通风凉爽;冬季气候寒冷,后室通常不开窗,防寒保暖。(意思正确即可)
(3)在新疆南部地区,小明看到了成片的棉田。他了解到这里的长绒棉品质优良,采摘期集中在9-10月,由于新疆地多人少,采棉人力严重短缺。小明思考了以下几种解决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是(1分)( C )
①招募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帮助采摘 ②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改种水稻 ③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机械采摘 ④从我国东南部大规模移民到新疆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返程时,邻座的一位支教老师和小明聊起了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将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往东部地区,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请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意义。
(2分)
参考答案:缓解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意思正确即可)
24.乌珠穆沁部落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乙 图丙
(1)乌珠穆沁部落居民生活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西北 地区。(1分)
(2)图丙所示区域,降水量大多在 400 毫米以下, 200 毫米以上。所在干湿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半干旱 区。(3分)
(3)图乙中由②到③的变化主要受 水分(或降水) 影响,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畜牧业(或放牧、游牧) ,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草地 。(3分)
(4)该区域的主要民居是 蒙古包 ,由他们所在区域推断,他们的日常游戏主要有 射箭、赛马、摔跤(任答两种) (列举两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