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综合评价卷(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十章综合评价卷(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5 16:17:57

文档简介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4滨州改编)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2.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3.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约13个小时。据此回答4~6题:
4.从成都到拉萨,沿川藏铁路依次经过( )
A.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横断山脉
5.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更小
C.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沙漠戈壁广布
6.修建川藏铁路面临的难题有( )
①地势起伏大 ②人口、城市众多 ③台风频繁 ④脆弱的生态环境 ⑤全线高温多雨 ⑥地质灾害多 ⑦跨越河流多
A.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③⑥⑦ D.④⑤⑥⑦
7.(2023滨州期末)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 ℃。将蔬菜、淀粉类食物,在热水中持续加热,就可以煮熟。但在海拔高的地区,由于气压低,水的沸点比较低,不到100 ℃就沸腾了,沸水温度较低,食物就不易煮熟。人们多以炒、烤等烹饪方式做饭。下列地形区,会出现食物不易煮熟现象的是 ,当地的主食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面条
B.东北平原 米线
C.青藏高原 糌粑
D.塔里木盆地 粽子
 (2023昌平期末)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注:种质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读图,回答8~10题:
8.三江源地区有着众多的湖泊,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其表现为( )
A.①冻结 ②消融 ③蓄水 ④补给河流
B.①消融 ②冻结 ③蓄水 ④补给河流
C.①消融 ②冻结 ③补给河流 ④蓄水
D.①冻结 ②消融 ③补给河流 ④蓄水
9.三江源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因为( )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为高寒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热量条件 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独特的高寒气候,孕育了高寒生物 
③南临太平洋,终年降水丰富,为高寒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条件 ④位于大江大河发源地,湖泊、沼泽众多,高寒生物种类丰富多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目的是( )
①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②建设美丽中国 ③以发展地区经济为主 ④促进人地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江源地区是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于2021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读图,回答11~12题:
11.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 。( )
A.都是外流湖
B.有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
C.都是淡水湖
D.完全依靠冰雪融水补给
12.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 )
A.加速发展旅游业 B.发展生态经济
C.加大畜牧业投资 D.开发矿产资源
  五一过后,小明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火车从济南去了日喀则。读图,回答13~15题:
13.旅行途中需携带( )
①氧气袋 ②解暑药 ③保暖衣物 ④遮阳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在图中阴影区域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②保护高原湿地 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 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小明可体验的当地特色生活是( )
A.品尝米线、米酒等当地美食
B.骑乘“高原之舟”骆驼
C.住当地特色民居竹楼
D.穿特色民族服饰藏袍
16.青藏高原分布有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为了维护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①发展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对方让步 ②要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 ③要尊重史实 ④要公平合理,原则问题上绝不退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钓鱼岛属于我国的自然原因是( )
A.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B.典籍记载,早在明朝时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
C.钓鱼岛离我国台湾省比离日本近
D.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2023秦皇岛期末)进入21些纪以来,我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此回答19~20题:
19.在国际事务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做到的是( )
①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④继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称霸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在草原上无节制地放牧
B.在海洋实行休渔制度
C.过度开采地下水,用来发展工业
D.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线桥隧比达81%。川藏铁路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跨14条大江大河、21座4 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康林段(康定—林芝)于2018年启动勘察工作。
材料二 图1为川藏铁路路线图,图2为川藏铁路沿线海拔图,图3为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图3
(1)简述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气温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2分)
(2)康林段为“最难建的铁路”中最难的一段。分析康林段修建难度最大的原因。(2分)
(3)分析西藏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3分)
(4)青藏地区农区和城镇多见以石块为材料、墙体厚实的平顶碉房(图4)。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4分)
图4
(5)2020年5月27日11时,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在缓慢增高,请解释原因。(2分)
22.(2023南阳阶段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影响了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同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幼,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材料二 “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季。(1分)
(2)“三江源”位于我国 省南部,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铁路。(2分)
(3)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2分)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4)为保护三江源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主要采取 、 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5)“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2分)
23.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与自然保护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 (地形区),其南部的山脉甲是 。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3分)
(2)西藏自治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 ,气候 。(2分)
(3)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东南部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分)
(4)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 类型,该保护区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 。(2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力争2060年前抵消自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能源低碳]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占50%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8%。
(1)我国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除了要降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比重外,还要大力开发 、 、 等新能源。(3分)
[技术创新]
  2021年9月,某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收集固定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在未来也可以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目标助力,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和思考。
(2)我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可以通过减少煤炭、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 等生物措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还可以通过 等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3分)
[生活低碳]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
(3)作为中学生,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3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4滨州改编)茶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叶和西藏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通过茶马古道互换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是( B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果业 D.渔业
2.古代茶农将茶叶制成茶砖运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A )
A.储运方便 B.便于冲泡
C.提升品质 D.方便晾晒
3.茶马古道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 D )
①地形崎岖 ②高寒缺氧 ③沙尘风暴 ④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川藏铁路将连接成都和拉萨,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约13个小时。据此回答4~6题:
4.从成都到拉萨,沿川藏铁路依次经过( A )
A.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横断山脉
5.与修建青藏铁路相比,川藏铁路( C )
A.平均海拔更高
B.沿线地势起伏更小
C.大型桥梁、隧道更多
D.沿途沙漠戈壁广布
6.修建川藏铁路面临的难题有( A )
①地势起伏大 ②人口、城市众多 ③台风频繁 ④脆弱的生态环境 ⑤全线高温多雨 ⑥地质灾害多 ⑦跨越河流多
A.①④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③⑥⑦ D.④⑤⑥⑦
7.(2023滨州期末)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 ℃。将蔬菜、淀粉类食物,在热水中持续加热,就可以煮熟。但在海拔高的地区,由于气压低,水的沸点比较低,不到100 ℃就沸腾了,沸水温度较低,食物就不易煮熟。人们多以炒、烤等烹饪方式做饭。下列地形区,会出现食物不易煮熟现象的是    ,当地的主食是    。( C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面条
B.东北平原 米线
C.青藏高原 糌粑
D.塔里木盆地 粽子
 (2023昌平期末)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注:种质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之称,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青藏地区简图。读图,回答8~10题:
8.三江源地区有着众多的湖泊,起着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其表现为( B )
A.①冻结 ②消融 ③蓄水 ④补给河流
B.①消融 ②冻结 ③蓄水 ④补给河流
C.①消融 ②冻结 ③补给河流 ④蓄水
D.①冻结 ②消融 ③补给河流 ④蓄水
9.三江源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因为( D )
①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为高寒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热量条件 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独特的高寒气候,孕育了高寒生物 
③南临太平洋,终年降水丰富,为高寒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条件 ④位于大江大河发源地,湖泊、沼泽众多,高寒生物种类丰富多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目的是( B )
①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②建设美丽中国 ③以发展地区经济为主 ④促进人地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江源地区是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于2021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读图,回答11~12题:
11.三江源地区湖泊众多,    。( B )
A.都是外流湖
B.有调蓄河流水量的作用
C.都是淡水湖
D.完全依靠冰雪融水补给
12.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应该( B )
A.加速发展旅游业 B.发展生态经济
C.加大畜牧业投资 D.开发矿产资源
  五一过后,小明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火车从济南去了日喀则。读图,回答13~15题:
13.旅行途中需携带( D )
①氧气袋 ②解暑药 ③保暖衣物 ④遮阳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在图中阴影区域设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 D )
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 ②保护高原湿地 ③保护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 ④恢复草场植被,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小明可体验的当地特色生活是( D )
A.品尝米线、米酒等当地美食
B.骑乘“高原之舟”骆驼
C.住当地特色民居竹楼
D.穿特色民族服饰藏袍
16.青藏高原分布有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①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③雪山、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④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为了维护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C )
①发展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对方让步 ②要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 ③要尊重史实 ④要公平合理,原则问题上绝不退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钓鱼岛属于我国的自然原因是( D )
A.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
B.典籍记载,早在明朝时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
C.钓鱼岛离我国台湾省比离日本近
D.钓鱼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2023秦皇岛期末)进入21些纪以来,我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此回答19~20题:
19.在国际事务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做到的是( C )
①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④继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称霸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B )
A.在草原上无节制地放牧
B.在海洋实行休渔制度
C.过度开采地下水,用来发展工业
D.只要金山银山,不管绿水青山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线桥隧比达81%。川藏铁路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跨14条大江大河、21座4 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康林段(康定—林芝)于2018年启动勘察工作。
材料二 图1为川藏铁路路线图,图2为川藏铁路沿线海拔图,图3为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图3
(1)简述拉萨、成都两市多年平均气温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2分)
参考答案: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势低,气温比拉萨高。
(2)康林段为“最难建的铁路”中最难的一段。分析康林段修建难度最大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康林段经过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修建难度大。
(3)分析西藏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
充足。
(4)青藏地区农区和城镇多见以石块为材料、墙体厚实的平顶碉房(图4)。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4分)
图4
参考答案:青藏地区多山地,平顶碉房多以石块为材料,可就地取材;该地区气候寒冷,墙体厚有利于保暖;该地区多大风,厚实的石块建筑有利防于大风。
(5)2020年5月27日11时,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资料显示,珠穆朗玛峰在缓慢增高,请解释原因。(2分)
参考答案:珠穆朗玛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之间不断碰撞挤压,使珠穆朗玛峰缓慢升高。
22.(2023南阳阶段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影响了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同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幼,加剧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材料二 “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夏 季。(1分)
(2)“三江源”位于我国 青海 省南部,A是世界海拔最高的 青藏 铁路。(2分)
(3)下面词语描述的不是三江源地区景观的是 C 。(2分)
A.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B.湖泊星罗、沼泽密布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4)为保护三江源的自然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主要采取 休牧育草 、 全面禁猎 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2分)
(5)“三江源”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出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光照充足,有冰雪分布且水资源充足 。(2分)
23.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与自然保护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 青藏高原 (地形区),其南部的山脉甲是 喜马拉雅山脉 。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拉萨 。(3分)
(2)西藏自治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 较低 ,气候 较温暖 。(2分)
(3)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东南部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形 。
(2分)
(4)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 荒漠生态 类型,该保护区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 干旱、半干旱区 。(2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力争2060年前抵消自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能源低碳]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占50%以上,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8%。
(1)我国2030年前要实现碳达峰,除了要降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比重外,还要大力开发 风能 、 潮汐能 、 太阳能 等新能源。(3分)
[技术创新]
  2021年9月,某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收集固定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在未来也可以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目标助力,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和思考。
(2)我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可以通过减少煤炭、石油等燃料的燃烧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 植树造林 等生物措施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还可以通过 收集固定二氧化碳 等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3分)
[生活低碳]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
(3)作为中学生,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践行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3分)
参考答案:离开教室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旧作业本当演草纸,节约纸张;节约粮食,减少浪费;上下学绿色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减少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