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月乍暖还寒之时,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回答1~3题: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2.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寒意仍浓,棉服护身”和“昼暖夜寒,衣服叠穿”的分界线大致接近我国( )
A.地势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1月0 ℃等温线
手机购物App销售的产品分类中有“特产馆”,经营各地特色产品。下面为中国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晋鲁豫”特产馆中产品的主要产地最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湘鄂赣”特产馆产品产地( )
A.主要位于北方地区,适合生长脐橙、柑橘等水果
B.河湖众多,农副产品丰富,出产板鸭等美食
C.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出产米粉、米酒
D.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盛产优质茗茶
6.(2023承德期末)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排水不畅,每到夏季,极易积水形成低湿地,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治理低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因洼制宜”,采取“鱼塘—台田”模式。读图,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是( )
A.梨树、水稻 B.苹果树、小麦
C.椰树、花生 D.柑橘树、油菜
(眉山中考)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山脉是(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 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图中年降水量①地大于②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9.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广人稀 ②土壤肥沃 ③水热充足 ④地形平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陕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下图为该省部分地理事物简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区域属于( )
A.河西走廊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1.能有效解决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 )
①陡坡建梯田 ②缓坡栽果树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层)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读黄河流域简图(图1)和桥上桥景观图(图2),回答12~13题:
图1
图2
12.根据材料推断,“桥上桥”景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桥上桥”的下桥被泥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变动 B.过度开垦
C.水土流失 D.围河造田
某热播剧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漠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塞罕坝林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
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原
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D.位于季风气候区
15.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
B.受气候的影响,图示平原区只能种植冬小麦
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
D.塞罕坝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
读北京市简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众多, 多自东南流向西北
B.北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燕山
C.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17.下列属于北京特色文化的是( )
A.四合院、京剧 B.窑洞、腰鼓
C.高脚屋、孔雀舞 D.碉房、锅庄舞
读京津冀地区简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京津冀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京津冀地区濒临的海洋是渤海
B.京津冀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
C.北京的经纬度大致是(40°N,116°E)
D.图中省级行政中心A是郑州
19.限制北京所在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城市人口过于拥挤
B.水资源短缺
C.多沙尘暴灾害
D.雾霾天气严重
20.(2024湖南)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博物馆、首都国际机场等,还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等。北京建设街心公园和绿地有助于( )
A.提高矿产储量
B.缓解住房紧张
C.增加耕地面积
D.改善空气质量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2分)
(2)③④区域以 (山脉)— (河流)一线为界,该线大致与干湿地区中 区与 区的分界线一致。(2分)
(3)③区域的农田类型以 为主,④区域的农田类型以 为主;广州位于图中 (填数码)区域,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2分)
(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位于 (填数码)区域,主要原因是 。(2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 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城市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表。
项目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面积/公顷 0.31 0.20 0.10 0.07 0.04 0.10 —
谷物单位面积产 量/(千克·公顷-1)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1)图中甲是 平原,土壤肥沃,被称为“黑土地”。(2分)
(2)东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读材料二,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东北稻米口感好、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灌溉水源充足
B.冬季寒冷
C.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D.生产技术先进
(4)东北地区的工业以 (填“重”或“轻”)工业为主,图中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2分)
A.矿产资源 B.技术资金
C.消费市场 D.劳动力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请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分)
23.读黄土高原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数码①是 (山脉),说明其自然地理意义(一条即可)。(2分)
(2)图中数码②是 (河流),描述其在图示区域的主要水文特征(一条即可)。(2分)
(3)延安与西安相比,年平均气温 (填“高”或“低”),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条即可)。(2分)
(4)在流水的冲刷作用下,黄土高原形成了黄土峁、黄土塬和黄土墚等基本地貌形态。推测这三种地貌形态的演变先后顺序: 。(填数码) (1分)
① ②
③
(5)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如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其中打坝淤地应在 处,修筑梯田应在 处。(填字母)(2分)
24.读北京市及其周边图(图1)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1 图2
(1)北京附近H河流受地势影响,其流向大致为 。北京市的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 色表示。(2分)
(2)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成功,体现北京是 中心的城市职能。(1分)
(3)由图2可知,北京1月和7月温差约为 ℃,属于 气候;从干湿状况来看,北京属于 区。(3分)
(4)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有可能是 资源。(2分)
A.水电 B.甜菜
C.天然气 D.淡水
(5)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列举出北京三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答出三个)。(3分)
(6)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北京 ,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答出一点即可)。(2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月乍暖还寒之时,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回答1~3题:
1.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B )
A.从北向南递减 B.南北温差大
C.从西向东递减 D.东西部气温相同
2.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穿衣差异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寒意仍浓,棉服护身”和“昼暖夜寒,衣服叠穿”的分界线大致接近我国( D )
A.地势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1月0 ℃等温线
手机购物App销售的产品分类中有“特产馆”,经营各地特色产品。下面为中国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晋鲁豫”特产馆中产品的主要产地最可能位于( B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湘鄂赣”特产馆产品产地( B )
A.主要位于北方地区,适合生长脐橙、柑橘等水果
B.河湖众多,农副产品丰富,出产板鸭等美食
C.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出产米粉、米酒
D.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盛产优质茗茶
6.(2023承德期末)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排水不畅,每到夏季,极易积水形成低湿地,限制了当地农业发展。治理低湿地的主要措施是“因洼制宜”,采取“鱼塘—台田”模式。读图,图中的果树和农作物可能是( B )
A.梨树、水稻 B.苹果树、小麦
C.椰树、花生 D.柑橘树、油菜
(眉山中考)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山脉是( B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之一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 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图中年降水量①地大于②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9.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D )
①地广人稀 ②土壤肥沃 ③水热充足 ④地形平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陕西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下图为该省部分地理事物简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区域属于( C )
A.河西走廊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1.能有效解决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 B )
①陡坡建梯田 ②缓坡栽果树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层)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读黄河流域简图(图1)和桥上桥景观图(图2),回答12~13题:
图1
图2
12.根据材料推断,“桥上桥”景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C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桥上桥”的下桥被泥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 C )
A.地壳变动 B.过度开垦
C.水土流失 D.围河造田
某热播剧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漠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塞罕坝林场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
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原
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D.位于季风气候区
15.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
B.受气候的影响,图示平原区只能种植冬小麦
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
D.塞罕坝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
读北京市简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河流众多, 多自东南流向西北
B.北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燕山
C.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17.下列属于北京特色文化的是( A )
A.四合院、京剧 B.窑洞、腰鼓
C.高脚屋、孔雀舞 D.碉房、锅庄舞
读京津冀地区简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京津冀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京津冀地区濒临的海洋是渤海
B.京津冀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
C.北京的经纬度大致是(40°N,116°E)
D.图中省级行政中心A是郑州
19.限制北京所在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B )
A.城市人口过于拥挤
B.水资源短缺
C.多沙尘暴灾害
D.雾霾天气严重
20.(2024湖南)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博物馆、首都国际机场等,还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等。北京建设街心公园和绿地有助于( D )
A.提高矿产储量
B.缓解住房紧张
C.增加耕地面积
D.改善空气质量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① 西北地区 ,② 青藏地区 ,③ 南方地区 ,④ 北方地区 。(2分)
(2)③④区域以 秦岭 (山脉)— 淮河 (河流)一线为界,该线大致与干湿地区中 湿润 区与 半湿润 区的分界线一致。(2分)
(3)③区域的农田类型以 水田 为主,④区域的农田类型以 旱地 为主;广州位于图中 ③ (填数码)区域,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水稻 。(2分)
(4)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位于 ② (填数码)区域,主要原因是 地势高 。(2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为全国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
材料二 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城市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谷物单位面积产量比较表。
项目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面积/公顷 0.31 0.20 0.10 0.07 0.04 0.10 —
谷物单位面积产 量/(千克·公顷-1)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1)图中甲是 东北 平原,土壤肥沃,被称为“黑土地”。(2分)
(2)东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读材料二,分析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多 。(2分)
(3)东北稻米口感好、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C 。(2分)
A.灌溉水源充足
B.冬季寒冷
C.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D.生产技术先进
(4)东北地区的工业以 重 (填“重”或“轻”)工业为主,图中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2分)
A.矿产资源 B.技术资金
C.消费市场 D.劳动力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传统工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不断下降,请你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分)
参考答案: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等。
23.读黄土高原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图中数码①是 秦岭 (山脉),说明其自然地理意义(一条即可)。(2分)
参考答案:1月0 ℃等温线大致通过的地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的一部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的一部分,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的一部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的一部分,水田与旱地分界线的一部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一部分等。(任答一条)
(2)图中数码②是 黄河 (河流),描述其在图示区域的主要水文特征(一条即可)。(2分)
参考答案:汛期较短,有结冰期,含沙量大。(任答一条)
(3)延安与西安相比,年平均气温 低 (填“高”或“低”),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条即可)。(2分)
参考答案:地势较高、纬度较高。(任答一条)
(4)在流水的冲刷作用下,黄土高原形成了黄土峁、黄土塬和黄土墚等基本地貌形态。推测这三种地貌形态的演变先后顺序: ②→③→① 。(填数码) (1分)
① ②
③
(5)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如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其中打坝淤地应在 d 处,修筑梯田应在 c 处。(填字母)(2分)
24.读北京市及其周边图(图1)和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图1 图2
(1)北京附近H河流受地势影响,其流向大致为 自西北流向东南 。北京市的地形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 绿 色表示。(2分)
(2)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成功,体现北京是 国际交往 中心的城市职能。(1分)
(3)由图2可知,北京1月和7月温差约为 30 ℃,属于 温带季风 气候;从干湿状况来看,北京属于 半湿润 区。(3分)
(4)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有可能是 D 资源。(2分)
A.水电 B.甜菜
C.天然气 D.淡水
(5)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列举出北京三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任答三个即可) (答出三个)。(3分)
(6)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北京 中关村科技园区 ,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有 人才集中、高等院校多、科技力量雄厚等(任答一点) (答出一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