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5 16:23:08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1.下列四幅地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的是( D )
A  B
C  D 
2.从地势来看,我国东西差异特点表现为   ( A )               
A.西部高,东部低 B.西部低,东部高
C.西部平原,东部高原 D.东西地势差异不大
3.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其中气温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下列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D )
A.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B.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C.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D.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4.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差异,描述错误的是  ( D )
A.农业西牧东耕
B.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C.人口东密西疏
D.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5.地理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图所示的景观图。下列关于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为主 ③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④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⑤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 B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7.图中丙、丁之间的山脉为( A )
A.秦岭 B.昆仑山脉
C.太行山脉 D.横断山脉
8.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C )
①地理位置 ②范围大小 ③自然地理特点 ④人文地理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4广安)(跨学科·语文)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B )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是 青藏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地形地势 。④是 西北 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分布一致。
(2)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②③ ,牧区主要分布在 ①④ 。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秦岭 (山脉)和C 淮河 (河流)一线,该线与1月 0 ℃ 等温线接近,是暖温带与 亚热带 (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与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是半湿润区与 湿润区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1.上海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寒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旅”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穿越中国之旅”依次经过我国的 四 个地理区域。
(2)在旅行途中,同学们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农作物熟制很不一样,原因是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 亚热 带(温度带),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
(3)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同学们享受了很多当地的特色饮食,比较发现这三个区域的农业类型不相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风俗习惯
(4)途中同学们所见到的民居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D )
A  B
C  D
A.A—长春 B.B—上海
C.C—拉萨 D.D—吐鲁番
(5)同学们在上海看到户外是 常绿 (填“常绿”或“落叶”)植被,合理的旅游活动是 D 。
A.室外滑雪 B.看冰瀑
C.骑骆驼 D.观鱼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1.下列四幅地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的是( )
A  B
C  D 
2.从地势来看,我国东西差异特点表现为   ( )               
A.西部高,东部低 B.西部低,东部高
C.西部平原,东部高原 D.东西地势差异不大
3.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其中气温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下列有关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B.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
C.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D.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4.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差异,描述错误的是  ( )
A.农业西牧东耕
B.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C.人口东密西疏
D.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5.地理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图所示的景观图。下列关于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为主 ③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④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⑤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 )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7.图中丙、丁之间的山脉为( )
A.秦岭 B.昆仑山脉
C.太行山脉 D.横断山脉
8.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①地理位置 ②范围大小 ③自然地理特点 ④人文地理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4广安)(跨学科·语文)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是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④是 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北段分布一致。
(2)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山脉)和C (河流)一线,该线与1月 等温线接近,是暖温带与 (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是半湿润区与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1.上海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寒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旅”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穿越中国之旅”依次经过我国的 个地理区域。
(2)在旅行途中,同学们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农作物熟制很不一样,原因是长江三角洲主要位于 带(温度带),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
(3)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同学们享受了很多当地的特色饮食,比较发现这三个区域的农业类型不相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风俗习惯
(4)途中同学们所见到的民居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A.A—长春 B.B—上海
C.C—拉萨 D.D—吐鲁番
(5)同学们在上海看到户外是 (填“常绿”或“落叶”)植被,合理的旅游活动是 。
A.室外滑雪 B.看冰瀑
C.骑骆驼 D.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