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地球仪(左图所示)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右图所示)。读图,回答1~3题:
1.右图中的铅笔表示(D)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D.地轴
2.同学们想要成功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现象,需要(A)
①地球仪不发光 ②有光源模拟太阳光照射 ③地球仪不透明
④地球仪不停地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左图中地球仪上P点位于F点的正东方向
B.所有纬线都是等长的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赤道是0°纬线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最早建设的卫星发射中心,2024年4月25日3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如图为甘肃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读图中酒泉地理位置,可知酒泉位于(B)
A.低纬度、南温带 B.北温带、东半球
C.中纬度、西半球 D.亚热带、北半球
5.下列关于酒泉和兰州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经线长
C.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经线短
B.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纬线长
D.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纬线短
读某半球的经纬网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为(D)
A.(90°S,60°W) B.(60°N,90°E)
C.(90°N,60°W) D.(60°S,90°W)
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之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C)
A.①在②的东北方 B.③在④的西北方
C.②在④的正东方 D.③在①的东南方
读图,回答8~9题:
8.如图所示,下列地点昼长夜短的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在我国新疆北部和黑龙江地区(北纬50°附近)的雷鸟是国家保护动物,它的羽毛颜色因季节改变而改变,这是雷鸟最典型的一个特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雷鸟在我国的生活区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C)
A.北寒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南寒带
11.与雷鸟羽毛颜色变化密切相关的是(D)
A.海陆分布 B.降水分布
C.昼夜更替 D.四季更替
图1示意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图2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1和图2,回答12~13题:
图1 图2
12.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男生(B)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示意一天
13.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所示日期相一致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读图可知此时节气为北半球夏至
B.②点位于西半球
C.③点有阳光直射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
15.此时,山东省枣庄市的情况是(B)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枣庄处于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枣庄的昼夜等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通过A、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 经线(或子午线或本初子午线) ;通过B、D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 纬线 。(2分)
(2)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 (40°N,60°E) 。(1分)
(3)图中C点,从南、北半球看位于 南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 东 半球。(2分)
(4)图中D点,从地球的五带位置看位于 北温 带,属于 中 (高或中或低)纬度。(2分)
(5)在图中赤道附近,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1分)
参考答案:绘图略。
17.某校地理社团准备进行演示地球自转,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借助日影辨别方向等实验。图1为演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图2为日影辨别实验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1
图2
(1)实验时,小俊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缓缓拨动地球仪,他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地球仪旋转方向有所不同,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呈 顺 时针方向。(2分)
(2)观察地球仪上的A、B两地,同学们发现,随着地球自转,A地渐渐由白天进入黑夜,B地由黑夜进入 白天 。这演示了地球自转产生了 昼夜更替 现象。(2分)
(3)A点位于B点的 正东(或东) 方向,随着地球的自转,可推测出A点比B点的时间 早 (早或晚),说明两地存在 时间差异(或时差) 。(3分)
(4)日月的移动可分辨方向。风和日丽的一天,小毅在学校借助手表和利用“棒影”进行辨别方向的实验。判断图中表示朝南方向的数码是 D 。(1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8.同学们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绘制了某个重要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的这一天,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B (填字母)位置,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的节气称作 夏至 ,太阳直射在 北回归线 上。(3分)
(2)当地球处在图2中B位置时,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天时间最长,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多,北半球处于 夏 季。(1分)
(3)图1中①②③④四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③ (填数码)。(1分)
(4)2024年的夏至是6月21日,这天之后直到冬至,昆明的白昼时间都是逐渐 变短 (变长或变短)。(1分)
(5)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D位置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最短夜最长 。此时,南半球的学校该放暑假了,北半球物体的影子会 最长 (最长或最短)。(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日月运行所总结出来指导生活、生产的知识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北半球二至日日影长短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北半球二至日日影长短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与昼夜变化]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1)诗句“宵漏自此长”说明,北半球的黑夜从夏至日这天开始逐渐变 长 (长或短);在北半球二至日日影长短示意图中,符合北半球夏至日日影的是 ② 。(2分)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河南南阳地区农事说法: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2)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都是 自西向东 ;每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由此可推算,河南南阳地区小麦种植的时间大致在 秋季 (季节)。(2分)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宋)舒岳祥《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3)惊蛰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南 半球。值此节气前后,惊雷响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进入了一年中的繁忙的 春耕 (春耕或秋收)时节。(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地球仪(左图所示)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同学们制作了简易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右图所示)。读图,回答1~3题:
1.右图中的铅笔表示( )
A.经线 B.纬线 C.赤道 D.地轴
2.同学们想要成功演示地球表面有昼夜现象,需要( )
①地球仪不发光 ②有光源模拟太阳光照射 ③地球仪不透明
④地球仪不停地自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左图中地球仪上P点位于F点的正东方向
B.所有纬线都是等长的
C.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D.赤道是0°纬线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最早建设的卫星发射中心,2024年4月25日30时5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如图为甘肃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读图中酒泉地理位置,可知酒泉位于( )
A.低纬度、南温带 B.北温带、东半球
C.中纬度、西半球 D.亚热带、北半球
5.下列关于酒泉和兰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经线长
C.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经线短
B.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纬线长
D.酒泉比兰州所在的纬线短
读某半球的经纬网图,回答6~7题: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点的经纬度为( )
A.(90°S,60°W) B.(60°N,90°E)
C.(90°N,60°W) D.(60°S,90°W)
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之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在②的东北方 B.③在④的西北方
C.②在④的正东方 D.③在①的东南方
读图,回答8~9题:
8.如图所示,下列地点昼长夜短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在我国新疆北部和黑龙江地区(北纬50°附近)的雷鸟是国家保护动物,它的羽毛颜色因季节改变而改变,这是雷鸟最典型的一个特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雷鸟在我国的生活区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北寒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南寒带
11.与雷鸟羽毛颜色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
A.海陆分布 B.降水分布
C.昼夜更替 D.四季更替
图1示意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图2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1和图2,回答12~13题:
图1 图2
12.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男生(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示意一天
13.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所示日期相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读图可知此时节气为北半球夏至
B.②点位于西半球
C.③点有阳光直射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
15.此时,山东省枣庄市的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枣庄处于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D.枣庄的昼夜等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通过A、C两点,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 ;通过B、D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 。(2分)
(2)图中B点的经纬度是 。(1分)
(3)图中C点,从南、北半球看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 半球。(2分)
(4)图中D点,从地球的五带位置看位于 带,属于 (高或中或低)纬度。(2分)
(5)在图中赤道附近,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1分)
17.某校地理社团准备进行演示地球自转,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借助日影辨别方向等实验。图1为演示地球自转示意图,图2为日影辨别实验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1
图2
(1)实验时,小俊 (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缓缓拨动地球仪,他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地球仪旋转方向有所不同,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2分)
(2)观察地球仪上的A、B两地,同学们发现,随着地球自转,A地渐渐由白天进入黑夜,B地由黑夜进入 。这演示了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2分)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随着地球的自转,可推测出A点比B点的时间 (早或晚),说明两地存在 。(3分)
(4)日月的移动可分辨方向。风和日丽的一天,小毅在学校借助手表和利用“棒影”进行辨别方向的实验。判断图中表示朝南方向的数码是 。(1分)
A.① B.② C.③ D.④
18.同学们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绘制了某个重要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的这一天,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 (填字母)位置,北半球的人们将这一天的节气称作 ,太阳直射在 上。(3分)
(2)当地球处在图2中B位置时,对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天时间最长,地面得到的热量最多,北半球处于 季。(1分)
(3)图1中①②③④四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填数码)。(1分)
(4)2024年的夏至是6月21日,这天之后直到冬至,昆明的白昼时间都是逐渐 (变长或变短)。(1分)
(5)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D位置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时,南半球的学校该放暑假了,北半球物体的影子会 (最长或最短)。(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日月运行所总结出来指导生活、生产的知识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和北半球二至日日影长短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北半球二至日日影长短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与昼夜变化]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1)诗句“宵漏自此长”说明,北半球的黑夜从夏至日这天开始逐渐变 (长或短);在北半球二至日日影长短示意图中,符合北半球夏至日日影的是 。(2分)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
河南南阳地区农事说法: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
(2)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方向都是 ;每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由此可推算,河南南阳地区小麦种植的时间大致在 (季节)。(2分)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宋)舒岳祥《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3)惊蛰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值此节气前后,惊雷响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进入了一年中的繁忙的 (春耕或秋收)时节。(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