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章末复习提升(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基础自然要素 章末复习提升(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5 18:39:21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提升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下图为运用皮尔斯梅花投影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①~⑦代表七大洲。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大洋依次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2)下列地理事物与②⑦两大洲分界线无关的是( )
A.乌拉尔山脉、里海
B.土耳其海峡、乌拉尔河
C.大高加索山、黑海
D.苏伊士运河、红海
[变式练1]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根据图中信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①②两点都位于东半球
C.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甲、丙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
板块运动及其影响
1.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会使板块之间的海洋缩小,甚至消失,陆地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如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逐渐缩小,陆地隆起形成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如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张裂拉伸,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将来有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3.两大火山地震带与板块的关系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相互挤压碰撞的为消亡边界,彼此张裂分离的为生长边界。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北京时间2024年2月10日11时22分,菲律宾发生5.6级地震。下图为此次地震中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中心位于( )
A.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生长边界
B.板块彼此张裂分离的生长边界
C.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
D.板块彼此张裂分离的消亡边界
(2)据板块位置推测,除地震外菲律宾还常面临的地质灾害是( )
A.干旱 B.暴雨
C.台风 D.火山喷发
[变式练2]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地震位置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当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错误的是( )
A.在公共场所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在家中可躲避到结实的家具附近
C.在高楼内可以迅速从窗户跳下楼
D.在户外时应及时撤离到空旷场所
世界的气温分布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海陆因素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地形因素
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世界主要滑雪场的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B.集中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
C.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地区
D.全部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2)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1月平均气温多处于( )
A.20 ℃以上 B.0~10 ℃
C.0 ℃~-10 ℃ D.-20 ℃以下
[变式练3]如图为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位于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
(2)关于甲、乙两地海陆位置的判读,正确的是( )
A.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
B.甲位于海洋、乙位于陆地
C.甲、乙两地均位于陆地
D.甲、乙两地均位于海洋
世界的降水分布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地形因素
在下面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 )
A B
C D
[变式练4]下面是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N)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气候类型的判读
1.以温定带:根据气温状况确定所属的温度带。
热带 最低气温高于15 ℃
亚热带 最低气温为0 ℃~15 ℃
温带 最低气温低于0 ℃(高于-15 ℃)
寒带 最高气温在0 ℃左右
2.以水定型:根据降水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夏雨型 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此外,还需根据最冷月与最热月出现的具体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否则可能将夏雨型与冬雨型气候类型混淆。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还可以依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经纬网以及海陆轮廓等辅助判断。
读某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判断该地降雨类型为( )
A.常年多雨型 B.夏季多雨型
C.冬季多雨型 D.常年少雨型
(2)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变式练5]读世界两区域轮廓图及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地气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
B.气温最低月为12月
C.终年严寒
D.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2)下列关于乙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均匀
B.降水集中在冬季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年降水量稀少
(3)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甲——亚热带季风气候 乙——地中海气候
B.甲——热带季风气候 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甲——热带沙漠气候 乙——地中海气候
D.甲——热带雨林气候 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借助世界海陆分布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探讨并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项目主题 图说自然环境
活动1 借助世界地图,设计海上航线
  近年来,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下图示意上海港经北极航道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航道和传统航道线路。
1.一艘考察船从我国上海出发,沿北极航道(东北航道)到达鹿特丹。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 穿越的大洋有哪些 经过海峡A和大洋B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传统航道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 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海峡(或运河) 其中C是什么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活动2 观察地形剖面图,识别地形分布大势
  地球表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高低起伏,类型多样。借助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出地形分布大势,也可以判断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图1 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
图2 世界某大洋地形剖面图
1.图1A-B沿线主要陆地地形有哪些 其地形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说出该大洲的名称。
2.图2C-D沿线主要有哪些海底地形 其地形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说出该大洋的名称。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对图1中高大山脉的成因做出合理解释。
活动3 比较气候统计图,感悟生活中的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往往也有较大差异。如:鹿特丹居民喜食牛排,上海居民爱吃米饭。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鹿特丹和上海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鹿特丹  上海
1.结合上图,描述鹿特丹和上海的气候特征,说出两地气候差异。
2.查阅资料,从气候的角度,解释鹿特丹居民和上海居民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章末复习提升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下图为运用皮尔斯梅花投影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①~⑦代表七大洲。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对应的大洋依次是(D)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B.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2)下列地理事物与②⑦两大洲分界线无关的是(D)
A.乌拉尔山脉、里海
B.土耳其海峡、乌拉尔河
C.大高加索山、黑海
D.苏伊士运河、红海
[变式练1]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根据图中信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甲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①②两点都位于东半球
C.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甲、丙之间的大洋是大西洋
板块运动及其影响
1.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会使板块之间的海洋缩小,甚至消失,陆地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如由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中海面积逐渐缩小,陆地隆起形成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板块之间的张裂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如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张裂拉伸,红海面积不断扩大,将来有可能成为新的大洋。
3.两大火山地震带与板块的关系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边界分为两种,相互挤压碰撞的为消亡边界,彼此张裂分离的为生长边界。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北京时间2024年2月10日11时22分,菲律宾发生5.6级地震。下图为此次地震中心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地震中心位于(C)
A.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生长边界
B.板块彼此张裂分离的生长边界
C.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消亡边界
D.板块彼此张裂分离的消亡边界
(2)据板块位置推测,除地震外菲律宾还常面临的地质灾害是(D)
A.干旱 B.暴雨
C.台风 D.火山喷发
[变式练2]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了两次7.8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地震位置位于(D)
A.亚欧板块内部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当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震方法错误的是(C)
A.在公共场所应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在家中可躲避到结实的家具附近
C.在高楼内可以迅速从窗户跳下楼
D.在户外时应及时撤离到空旷场所
世界的气温分布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说明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海陆因素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地形因素
读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世界主要滑雪场的分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B)
A.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B.集中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
C.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地区
D.全部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2)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1月平均气温多处于(C)
A.20 ℃以上 B.0~10 ℃
C.0 ℃~-10 ℃ D.-20 ℃以下
[变式练3]如图为某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位于同纬度,虚线表示海岸线。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B)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位于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
(2)关于甲、乙两地海陆位置的判读,正确的是(B)
A.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
B.甲位于海洋、乙位于陆地
C.甲、乙两地均位于陆地
D.甲、乙两地均位于海洋
世界的降水分布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海陆因素
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少,背风坡降水多 地形因素
在下面四块大陆中,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状况的是(B)
A B
C D
[变式练4]下面是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N)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气候类型的判读
1.以温定带:根据气温状况确定所属的温度带。
热带 最低气温高于15 ℃
亚热带 最低气温为0 ℃~15 ℃
温带 最低气温低于0 ℃(高于-15 ℃)
寒带 最高气温在0 ℃左右
2.以水定型:根据降水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夏雨型 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此外,还需根据最冷月与最热月出现的具体月份确定南北半球,否则可能将夏雨型与冬雨型气候类型混淆。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还可以依据气温和降水的坐标、经纬网以及海陆轮廓等辅助判断。
读某地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判断该地降雨类型为(B)
A.常年多雨型 B.夏季多雨型
C.冬季多雨型 D.常年少雨型
(2)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C)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变式练5]读世界两区域轮廓图及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地气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四季如春
B.气温最低月为12月
C.终年严寒
D.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2)下列关于乙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B)
A.全年降水均匀
B.降水集中在冬季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年降水量稀少
(3)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分别为(A)
A.甲——亚热带季风气候 乙——地中海气候
B.甲——热带季风气候 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C.甲——热带沙漠气候 乙——地中海气候
D.甲——热带雨林气候 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借助世界海陆分布图、地形剖面图、统计图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探讨并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项目主题 图说自然环境
活动1 借助世界地图,设计海上航线
  近年来,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下图示意上海港经北极航道至荷兰鹿特丹港的新航道和传统航道线路。
1.一艘考察船从我国上海出发,沿北极航道(东北航道)到达鹿特丹。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 穿越的大洋有哪些 经过海峡A和大洋B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亚洲、北美洲、欧洲。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A为白令海峡,B为北冰洋。
2.传统航道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 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海峡(或运河) 其中C是什么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亚洲、非洲、欧洲。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C运河是苏伊士运河,它是亚洲与D非洲的分界线。
活动2 观察地形剖面图,识别地形分布大势
  地球表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高低起伏,类型多样。借助地形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出地形分布大势,也可以判断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图1 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
图2 世界某大洋地形剖面图
1.图1A-B沿线主要陆地地形有哪些 其地形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说出该大洲的名称。
参考答案:A-B沿线主要陆地地形依次是山地、高原—平原—山地;该大洲地形分布大势是西部主要是高原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低矮的山地。该大洲是北美洲。
2.图2C-D沿线主要有哪些海底地形 其地形分布大势是怎样的 说出该大洋的名称。
参考答案:C-D沿线主要海底地形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洋盆、中央海岭和海沟。该大洋位于南美洲以东非洲以西,为大西洋。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对图1中高大山脉的成因做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图1中高大山脉位于北美洲西部,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活动3 比较气候统计图,感悟生活中的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往往也有较大差异。如:鹿特丹居民喜食牛排,上海居民爱吃米饭。下面两幅图分别示意鹿特丹和上海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鹿特丹  上海
1.结合上图,描述鹿特丹和上海的气候特征,说出两地气候差异。
参考答案:图中鹿特丹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点,上海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两者差异是上海的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大。
2.查阅资料,从气候的角度,解释鹿特丹居民和上海居民饮食习惯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鹿特丹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点,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故喜食牛排。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主食为米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