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结合太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C)
A.不是天体 B.没有穿越地月系
C.在远离太阳 D.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2.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B)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宜的大气条件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相同的公转轨道
3.某影片中描述了太阳因某种原因即将毁灭,地球想借助木星的引力逃离太阳系。在地球向木星靠近的过程中,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C)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土星
“神秘地球”科普展览在校园科技节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纷纷前往,学习体验地理知识,探索感悟地理奥秘。据此回答4~5题: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个(C)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球体 D.正球体
5.在“互动体验”展区,同学们借助计算机工具,一起帮地球量“身材”。下列数据记录有误的是(B)
A.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B.赤道半径约6 371千米
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2023年9月21日15时,柳州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现场直播。图1示意该中学校园平面布局,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图1
图2
6.科技馆位于教学楼的(C)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7.观看直播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C)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为了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常常向上翘起,即飞檐,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1为故宫太和殿飞檐图,图2为飞檐光照原理图。据此回答8~9题:
图1 图2
8.从室内光照角度考虑,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飞檐”主要是为了(B)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9.故宫太和殿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我国(A)
A.昼最短,夜最长 B.昼最长,夜最短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夜等长
北京城区某中学的学生佳佳手绘了一幅校园平面图。读校园平面图和北京市地图,回答10~11题:
10.与北京市地图相比,该校园平面图(B)
①表示的实地范围较大 ②表示的内容较详细 ③比例尺较小 ④比例尺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读校园平面图,可知(C)
A.从大门向南走,能走到操场
B.实验楼在综合楼的西北部
C.自行车停放在大门的东西两侧
D.主席台在操场西部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野生人参生长在原始密林中,随着森林的破坏,野生人参越来越少。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局部地形图。据材料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找到野生人参的是(A)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图中丙地与山峰(海拔850米)的相对高度可能是(C)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700米
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四川西昌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此后,北斗系统在车载导航仪电子地图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C)
A.显示范围将变大
B.表示内容更粗略
C.比例尺将变大
D.比例尺将变小
15.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北斗导航系统没有应用于(A)
A.人口普查 B.汽车导航
C.气象监测 D.搜索营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太空·探索](8分)
材料一 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23年6月4日成功返回。在此过程中,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热爱太空探索的中学生洋洋激动地与在美国纽约的叔叔分享这件事。
材料二 人类进行宇宙空间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综合发展。
图1 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 图2 银河系
图3 地月系
图4 可观测宇宙 图5 洋洋与叔叔分享
图6 地球公转示意图
(1)图1中A~H八大行星中, D (填字母)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2分)
A.地月系 银河系 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地月系
(2)材料一中神舟十五号发射升空时,地球位于图6中①~④四个时段中的 ③ 。随着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神舟十五号成功返回时,通辽市已处于夏季。(2分)
(3)请你列举两个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① 昼夜更替 ,②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分)
(4)请你简要列举两例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1分)
参考答案: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5)请你描述两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1分)
参考答案:①孕育新的技术,解决现有难题;②增强了人类的信心和进取精神。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图3
(1)图1中,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 南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东 半球。(2分)
(2)图2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 10°N,170°E )、B( 30°S,170°W )。A点位于B点的 西北 方向。(3分)
(3)图3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这是从 北极 (南极或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A、B两点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A 点。(2分)
18.德州市某学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将卡纸剪成椭圆形,绘制太阳,使所在平面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齐平。读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和该校教学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演示过程]
(1)使地球围绕椭圆平面 自西向东 (填方向)缓慢移动一周,移动过程中注意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1分)
(2)随着地球仪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不断发生变化。当地球仪移动到图1中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春分 。(1分)
(3)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南 (南或北)移动,德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昼渐短夜渐长 。(2分)
[演示结论]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不同纬度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不断发生变化,据此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北温 带。(1分)
[实际应用]
(5)该校要建一栋新楼作为宿舍楼,同学们在“建设校园我出力”活动中提出,为保证新楼一层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新楼位置应选择在图2中的 甲 (甲、乙或丙)处。(1分)
图3
(6)新宿舍楼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如图3所示,为了在冬季能最大幅度利用太阳能,可以考虑 抬升 (抬升或降低)活动支架。(1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走进新校园
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 收集信息
(1)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西南 方向。(1分)
(2)若量得图中学院路长约4厘米,实地距离约为200米,则此图合适的比例尺为 1∶5 000 。(1分)
任务二 学科融合
(3)计算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其测得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约 2 分钟。(1分)
任务三 思考迁移
(4)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甲地 ,并说出你的理由 靠近足球场和篮球场,运动方便,且背靠河流,环境较好 。(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开启了天问之旅。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结合太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天问一号”在前往火星的过程中( )
A.不是天体 B.没有穿越地月系
C.在远离太阳 D.需要穿越小行星带
2.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与火星相比,其优越的自身条件是( )
A.稳定的太阳光照 B.适宜的大气条件
C.安全的宇宙环境 D.相同的公转轨道
3.某影片中描述了太阳因某种原因即将毁灭,地球想借助木星的引力逃离太阳系。在地球向木星靠近的过程中,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D.土星
“神秘地球”科普展览在校园科技节中拉开帷幕,同学们纷纷前往,学习体验地理知识,探索感悟地理奥秘。据此回答4~5题: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个( )
A.圆形 B.椭圆形
C.不规则的球体 D.正球体
5.在“互动体验”展区,同学们借助计算机工具,一起帮地球量“身材”。下列数据记录有误的是( )
A.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B.赤道半径约6 371千米
C.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D.平均半径约6 371千米
2023年9月21日15时,柳州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观看“天宫课堂”第四课现场直播。图1示意该中学校园平面布局,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图1
图2
6.科技馆位于教学楼的(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7.观看直播当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为了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常常向上翘起,即飞檐,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1为故宫太和殿飞檐图,图2为飞檐光照原理图。据此回答8~9题:
图1 图2
8.从室内光照角度考虑,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飞檐”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9.故宫太和殿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我国( )
A.昼最短,夜最长 B.昼最长,夜最短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夜等长
北京城区某中学的学生佳佳手绘了一幅校园平面图。读校园平面图和北京市地图,回答10~11题:
10.与北京市地图相比,该校园平面图( )
①表示的实地范围较大 ②表示的内容较详细 ③比例尺较小 ④比例尺较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读校园平面图,可知( )
A.从大门向南走,能走到操场
B.实验楼在综合楼的西北部
C.自行车停放在大门的东西两侧
D.主席台在操场西部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野生人参生长在原始密林中,随着森林的破坏,野生人参越来越少。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局部地形图。据材料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找到野生人参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图中丙地与山峰(海拔850米)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400米 B.500米 C.600米 D.700米
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四川西昌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此后,北斗系统在车载导航仪电子地图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操作时( )
A.显示范围将变大
B.表示内容更粗略
C.比例尺将变大
D.比例尺将变小
15.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北斗导航系统没有应用于( )
A.人口普查 B.汽车导航
C.气象监测 D.搜索营救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太空·探索](8分)
材料一 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23年6月4日成功返回。在此过程中,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热爱太空探索的中学生洋洋激动地与在美国纽约的叔叔分享这件事。
材料二 人类进行宇宙空间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综合发展。
图1 太阳系八颗行星示意图 图2 银河系
图3 地月系
图4 可观测宇宙 图5 洋洋与叔叔分享
图6 地球公转示意图
(1)图1中A~H八大行星中, (填字母)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分)
A.地月系 银河系 可观测宇宙
B.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地月系
(2)材料一中神舟十五号发射升空时,地球位于图6中①~④四个时段中的 。随着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神舟十五号成功返回时,通辽市已处于夏季。(2分)
(3)请你列举两个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① ,② 。(2分)
(4)请你简要列举两例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1分)
(5)请你描述两点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1分)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图3
(1)图1中,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 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 半球。(2分)
(2)图2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 )、B(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3分)
(3)图3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这是从 (南极或北极)上空看到的俯视图,A、B两点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 点。(2分)
18.德州市某学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将卡纸剪成椭圆形,绘制太阳,使所在平面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齐平。读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和该校教学楼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图1 图2
[演示过程]
(1)使地球围绕椭圆平面 (填方向)缓慢移动一周,移动过程中注意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1分)
(2)随着地球仪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不断发生变化。当地球仪移动到图1中D位置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1分)
(3)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南或北)移动,德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2分)
[演示结论]
(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不同纬度地表获得的太阳光热也不断发生变化,据此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带。(1分)
[实际应用]
(5)该校要建一栋新楼作为宿舍楼,同学们在“建设校园我出力”活动中提出,为保证新楼一层全年正午都有太阳照射,新楼位置应选择在图2中的 (甲、乙或丙)处。(1分)
图3
(6)新宿舍楼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如图3所示,为了在冬季能最大幅度利用太阳能,可以考虑 (抬升或降低)活动支架。(1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走进新校园
同学们对新校园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为熟悉校园环境,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其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发起了“走进新校园,体验新环境”的活动。
任务一 收集信息
(1)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同学们绘制了一幅校园整体规划图。据图判断,校门在宿舍楼的 方向。(1分)
(2)若量得图中学院路长约4厘米,实地距离约为200米,则此图合适的比例尺为 。(1分)
任务二 学科融合
(3)计算某同学从宿舍楼前往多功能室上课,其测得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若他保持50米/分钟的速度步行,需要约 分钟。(1分)
任务三 思考迁移
(4)同学们通过了解校园各功能区的布局,分析各功能区的合理性,为美化校园、提升文化内涵提出见解。校园里有甲、乙两块空地,学校要在其中选择一处修建学生宿舍楼,应建在 ,并说出你的理由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