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燕子》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燕子》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5 22:1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 燕子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伶俐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在文中,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描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句子,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语言运用: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体会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思维能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过目。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生灵,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烂漫无比和燕子的外形美。(难点) 3.背诵第1自然段。 4.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
环节一:出示燕子图,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谜语: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2. 出示燕子图,引导交流:同学们,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了解燕子吗? 3.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介绍作者)
【学生活动】 1. 思考谜语,猜出谜底是燕子。 2. 观察燕子图,简单分享自己对燕子的了解。 3. 了解作者,对学习课文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和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同时介绍作者,丰富学生文学常识。
环节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字词学习:伶俐、乌黑、活泼、圆晕、电线杆、翼尖、掠过、荡漾、纤细、倦了、沾水、几痕细线、闲散 (1)读词语,认识生字; (2)认识多音字“杆”和“散”; (3)短语积累:交流自己喜欢的短语,并试着说一说。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活动】 1. 按要求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2. 认读词语,学习生字和多音字;分享喜欢的短语。 3. 参与认读和朗读检查,认真倾听并跟读。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和字词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再读课文: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文中的小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爱、漂亮、灵活)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结合关键词,简单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写在自然段的后面。 (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3.主题概括:结合对这五个自然段的理解,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休息的情景,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活动】 1. 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燕子给自己的印象。 2. 默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在书上标注。 3. 倾听老师总结,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环节四:学习课文第 1 自然段
【教师活动】 1.品读外形: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燕子的外形的? (先整体,再局部。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的外形) 2.背诵指导:在脑海中回想一下小燕子的外形,试着背一背吧!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3.小练笔: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写法指导: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写,还可以加上形容词和修辞手法。 (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高高竖起的耳朵,一条短短的兔尾巴,再加上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构成了一只俏皮可爱的小兔子。) 4.书写指导:尔、沾、纤、偶、凑、拂、倦。 小结:在第1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象感受了燕子的外形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更多的内容。
【学生活动】 1. 轻声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描写燕子外形的顺序。 2. 尝试背诵第 1 自然段,填空巩固记忆。 3. 仿照写法,写一种熟悉的小动物外形,如小兔子等。 4. 观察老师书写示范,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指导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学习了第 1 自然段,感受到了燕子的外形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燕子在春天里的精彩表现。 2. 布置作业:课后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13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背诵第 1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心中燕子的外形,写在作业本上。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下节课学习方向。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背诵段落、描述燕子外形。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2 燕子(第 1 课时)
生字:凑、拂……(书写要点)
燕子外形:整体 - 局部(羽毛、翅膀、尾巴)
小练笔:(示例:小兔子外形描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在识字写字、初读感知和学习第 1 自然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对燕子的外形有了深刻印象,也积极参与了小练笔活动。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生动,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实例。在组织小练笔时,个别学生仿写困难,可能是对描写方法的掌握不够扎实,或者启发引导不够。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词语,采用更生动的讲解方式,如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场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在小练笔指导前,增加对描写方法的详细讲解和示例分析,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欣赏燕子伶俐可爱、轻盈自由、闲散有趣的样子,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难点) 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难点) 4.背诵第2、3自然段。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燕子独特的外形,谁还记得它们可爱的样子?背诵第1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2.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燕子。
【学生活动】 1. 背诵第 1 自然段,简单说说对燕子外形的感受。 2. 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期待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巩固对燕子外形的认识,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看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勾画有关语句。 (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小燕子)(板书:春光燕子图)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样子的? (细细的、密密的、轻轻柔柔的,落在地上,一点声音都没有……) (2)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花呀,草呀,叶呀,“赶集似的聚拢来”,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情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颜六色的花迫不及待地开放,小草返青,树叶抽出绿芽,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3)引导学生理解“赶集”一词,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本意指很多人到集市上做买卖或玩耍。这里指花、草、叶都在这时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如同人们赶集一样热闹。) 3.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生趣。为什么说小燕子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呢? (小燕子叽叽喳喳,飞来飞去,给大自然带来了美丽的身影、悦耳的歌声还有优美的舞蹈。动静结合,让春天更有生气了) 4.让我们用轻松欢快的语调,读一读这幅生机盎然的春光燕子图吧!读完试着背一背。
【学生活动】 1. 朗读第 2 自然段,圈画出春天的景物。 2. 参与讨论: (1) 思考并描述 “如毛的细雨” 的样子。 (2) 想象并分享 “花、草、叶赶集似的聚拢来” 的场景。 (3) 理解 “赶集” 含义,交流发言。 3. 思考并回答小燕子给春天增添生趣的原因。 4. 用轻松语调朗读,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讨论和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第 2 自然段内容,感受春天的生机和燕子给春天带来的活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想象能力,积累优美语句。
环节三: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1.在美丽的春光里,小燕子们是怎么展示它们的活力的?自由读一读第3、4自然段,说说从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燕子的飞行)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斜飞”字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2)“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句话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快。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燕子飞行时很快、动作很轻盈的特点。)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1)“掠”是什么意思呢?(轻轻擦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了“掠”字可以体现出燕子飞行时动作的轻快和飞行时优美的姿势,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下子就飞过去了,看不见了。) (2)除了“掠”字,在第4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字、词也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来读一读,圈一圈。 (“沾”用得很好,说明燕子的动作十分灵活。“荡漾”用得很美,平静的湖面因为燕子的到来变得美丽。) (3)从这些词中,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燕子的翼尖轻轻掠过湖面,留下波纹一圈圈散开去……) 4.自由朗读。(读出燕子动作轻快,姿态优美的特点,试着背诵第3自然段。)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第 3、4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学习第 3 自然段: (1) 体会 “斜飞” 展现的姿态美。 (2) 感受燕子飞行速度快的特点。 3. 学习第 4 自然段: (1) 理解 “掠” 的含义和作用。 (2) 圈画好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想象相关画面。 4. 自由朗读,尝试背诵第 3 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培养学生的语言赏析和想象力,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环节四:继续探究,学习第5自然段
【教师活动】 1.读第5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燕子的什么。 (板书:燕子休憩) 2.“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你见过这样的燕子吗?你感受到什么? (“闲散”“纤细”“休憩”写出了燕子很自由,很惬意,身子很灵巧。) 3.“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为什么用“几痕”不用“几根”呢?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隐隐约约的样子。让人感受到燕子的自由。) 4.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导:回顾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燕子的? (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燕子——燕子的飞行与停歇)按照这个顺序,试着背诵课文的第1-3自然段? 6.总结全文: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有了春天的衬托,更显得可爱!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鸟类,这样才能时常看到它们。
【学生活动】 1. 朗读第 5 自然段,回答介绍了燕子休憩的情景。 2. 思考并分享对 “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 的感受。 3. 思考并回答 “几痕” 和 “几根” 的区别。 4. 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情感。 5. 回顾课文顺序,尝试背诵第 1 - 3 自然段。 6.倾听老师总结,感受春天和燕子的美,理解保护自然和鸟类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燕子休憩时的状态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通过背诵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环节五: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聚”“倦”等字。
【学生活动】 1. 在小组内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 2. 观察老师示范书写,练习书写“聚”“倦” 等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和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和书写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环节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深入感受了燕子在春天里的可爱模样,学习了作者描写燕子的优美语句,还练习了生字书写。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发现更多的美。 2. 布置作业:课后请大家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13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观察生活中的一种小动物,用一段话描写它的活动姿态,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仿写段落、观察并描写小动物。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燕子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有了较好的把握,在朗读和背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小组交流和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的表达效果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或其他实例进行讲解。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个别学生对一些复杂生字的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掌握不够好,可能是示范不够细致,练习时间不足。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语句,采用更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如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帮助学生理解。在书写指导方面,增加示范的次数,放慢示范速度,详细讲解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给予学生更充足的练习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