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荷花》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荷花》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5 22: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荷花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思路非常清晰。按照看荷花的顺序,先后记叙了作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这一过程。 第一自然段: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 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 第四、五自然段: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感受生动的语言描绘的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 语言运用:能仿照课文段落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 思维能力:体会作者描写荷花的角度,展开想象,感受荷花姿态。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重点 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重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1自然段,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难点)
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受文人墨客所喜爱。你知道有哪些描写荷花的词语和诗句? (亭亭玉立 娇艳美丽 争奇斗艳 千姿百态 含苞欲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在古人眼中,荷花是纯洁的象征,叶圣陶爷爷眼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瞧瞧。介绍作者。(板书:荷花)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分享自己知道的描写荷花的词语和诗句。 2. 倾听老师介绍作者,对学习课文内容产生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描写荷花的诗词,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课题,同时介绍作者,丰富学生文学常识。
环节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认识字词:蓬松、衣裳、舞蹈、翩翩起舞、姿势、仿佛、饱胀、挨挨挤挤、花骨朵儿、花瓣 (2)指导轻声词(莲蓬、衣裳)和儿化词(花骨朵儿、花瓣)。 (3)指导学习多音字“挨”——[āi]/[ái]、“骨”——[gū]/[gǔ] (4)自由读词语: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指读等。
【学生活动】 1. 按要求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语句。 2. 认读生字词,跟读轻声词、儿化词和多音字,参与多种形式读词语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和检查预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字词认读能力。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探究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第一段先写闻到荷花的清香,接着第二、三段写了荷花的样子、姿态,第四段想象自己变成荷花,最后第五段回到现实。)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描绘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作者在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组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 (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理解“清香”一词的意思。(淡淡的香味,不浓烈,让人感觉很舒服。) (3)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赶紧”“跑”写出了作者想看到荷花的急切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自由读、指名读)
【学生活动】 1.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学习老师总结的课文内容概括。 2. 学习第 1 自然段: (1) 思考 “一…… 就……” 的作用,理解清香的传播距离远。 (2) 理解 “清香” 含义。 (3) 体会作者的急切心情。 (4) 按要求朗读,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探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和主要内容,深入理解第 1 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
环节四:指导写字
【教师活动】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组词。 2.观察结构,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瓣”“蓬”“随”“蹈”) 4.形近字辨析:瓣、辩和辨;蓬和篷;拂和佛。 5.书写练习,自评互评。
【学生活动】 1. 认读生字并组词。 2. 观察生字结构,尝试记忆字形。 3. 看老师示范书写,学习重点字写法。 4. 区分形近字。 5. 进行书写练习,自我评价并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书写技巧,通过形近字辨析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还感受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急切想看荷花的心情。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欣赏荷花的美丽姿态。 2. 布置作业:课后认真书写今天学习的 11 个生字,每个字写 5 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更多描写荷花的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小结,明确本节课收获和下节课学习方向。 2.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朗读课文、收集资料。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3 荷花(第 1 课时)
生字:(瓣、蓬等书写要点)
多音字:挨、骨
课文内容:闻香 - 看荷花 - 想象 - 回到现实
第 1 自然段:清香、急切心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在识字写字、初读感知和学习第 1 自然段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对生字的掌握较好,也初步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情感。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 “一…… 就……” 的表达效果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直观,没有充分结合生活实例。在指导写字环节,个别学生对复杂生字的结构把握不好,可能是示范不够细致,练习时间不足。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词句,采用更直观的讲解方式,如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场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在写字指导方面,增加示范次数,放慢示范速度,详细讲解生字结构和笔画顺序,给予学生更充足的练习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感受荷花的美丽。(难点) 2.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3.背诵第2-4自然段。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 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者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学生活动】 回顾上节课内容,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品读美文,欣赏荷花
【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大幅活的画”?然后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和感受。 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并说说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1)课件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像碧绿的大圆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和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思考:这句话美在哪里?(“冒”字用得好) 这句话连接了荷叶和荷花的描写,如果把“冒”字换成“长”或“钻”行不行? (不行。因为“冒”指在荷叶之中露出头来,高出其他部分,突出荷花不断向上生长的生命力,“钻”和“长”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想象交流: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生机勃勃的白荷花。想象一下,它们冒出来,是想干什么? (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想进行一次时装表演……) (3)课件出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排比句,写了荷花刚开、全开、将要开时的三种状态,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蕊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4)“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 (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想象交流:除了刚才文中描绘的姿态,你还能想出哪些不同的姿态? (有的荷花歪着脑袋,好像在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5)“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句中“一大幅活的画”指什么?“画家”指的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大幅活的画”指池中的荷花,“画家”指的是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让人不得不去赞美她,热爱她! 2.面对千姿百态的荷花,作者沉醉其中,感到自己仿佛也成为其中一朵。接下来又有怎样有趣的经历?大家轻声朗读第4、5自然段。 (1)欣赏了荷花那优美的姿态,一池的荷花将作者深深吸引,他陶醉其中,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了。听老师范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2)师生合作:在池塘边,驻足观望,此时,“我”也是一朵荷花了,“我”觉得……“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3)“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作者被这美丽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通过把自己化身为荷花,表达观赏荷花时的感受。 3.小练笔: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你能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来介绍一种你熟悉的花草吗? (示例:向日葵已经开了不少花了,大片的叶子挨挨挤挤的,像一级级碧绿的台阶。有的向日葵在其中冒出来,歪向一边,和同伴碰碰头;有的高昂着头,对着太阳微笑;有的张开花瓣,像在和微风拥抱。)
【学生活动】 1. 自由读 2 - 3 自然段,小组交流感受,分享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1) 理解 “挨挨挤挤”“像碧绿的大圆盘” 的表达效果。 (2) 体会 “冒” 字的妙处,想象荷花冒出来的意图。 (3) 用 “有的…… 有的…… 有的……” 句式写喜欢的植物。 (4) 用词语形容荷花姿态,想象其他姿态。 (5) 理解 “一大幅活的画”“画家” 的含义及作者情感。 2. 朗读第 4、5 自然段,听老师范读想象画面,参与师生合作,体会作者情感。 3. 仿照课文第 2 自然段,写一种熟悉的花草。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课文、小组交流、想象画面和仿写练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荷花的美,感受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环节三:回顾整体,小结全文
【教师活动】 1.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作者通过先写看到荷花,欣赏荷花,后写想象自己成为荷花,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融入语句中,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大家也都被这美景陶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荷花的美吧。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诵第2-4自然段。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小结,回顾学习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第 2 - 4 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和朗读背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板书设计
3 荷 花 闻到清香 看到荷花的样子和姿态 想到自己仿佛就是荷花 回到现实 热爱大自然 赞美大自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对荷花的美有了深刻感受,在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和仿写练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得到了激发。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 “一大幅活的画” 的含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生动形象,没有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或其他实例进行讲解。在组织仿写练习时,个别学生存在困难,可能是对描写方法的掌握不够扎实,或者启发引导不够到位。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和背诵环节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更生动形象的引导方式,如展示相关视频、图片,联系生活场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在仿写指导前,加强对描写方法的详细讲解和示例分析,增加互动环节,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背诵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