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湖面
教学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主题二的任务二《热闹的湖面》,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复制、粘贴图案,使用“翻转/旋转”命令。
2.会设置透明背景和改变图案的大小。
3.熟练应用所学知识和操作方法对图画作品进行合理布局。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使用“任务驱动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使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和魅力。
教学重点:
学会“复制”、“粘贴”,对图案进行“翻转/旋转”等操作。
教学难点:
熟练使用操作方法对画面进行修饰、美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布置任务。
1.课前激趣。课前,教师变个小魔术。出示热带鱼图片,教师把颜色同、方向同、数量少的热带图片变成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热闹的热带鱼图片。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颜色,大小,方向,数量)
2.创设情景。同学们,哈利波特魔法学校又要开始招收学生了,很多小朋友都想到魔法学校学习。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叫小迪,他用电脑画了一幅画交给魔法学校。你们看,就是这幅画,小迪还特意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热闹的湖面”。
3.评价演示。
提问:如果你是魔法学校的老师,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评价,尝试操作,可能出现如下的情况:
(1) 评价:船太少。发现船太少。教师问,这么多船,一只只画也太麻烦了吧,谁能用电脑变魔法变出更多的船来?请一人上台演示,另一人说操作方法。(板书:复制、粘贴)
(2) 评价:颜色单调。怎样改变帆船的颜色呢?学生说,教师演示操作。
(3) 评价:船的方向相同。学生演示“水平翻转”操作。
(4) 评价:大小一样。改变帆船的大小。指名上台试一试。
4.布置任务。帮助小迪修改一下这幅画,先打开“湖面”这个图片。
二、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1.自主操作。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从颜色、数量、方向等不同方面帮小迪修改图片。
2.案例分析。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
3.修改完善。解决遇到的操作问题,把画面更美观。
4.展示作品。请画得好的学生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和工具。
三、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过渡:刚才,同学们通过变魔术,一下变出了那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帆船,你们都是魔术高手,都可以到魔法学校去学习!如果要你将“热闹的湖面”变成“雨中的湖面”,你还会变吗?
1.两人一组,交流操作方法。比如:去掉太阳,添加雨线,添加水波纹等。
2.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评价。然后每大组选出一幅最好的画在全班展示。
四、练习巩固,熟练掌握。
小游戏:七巧板。用前面学过的操作方法,将色板拖动到右侧灰色图案上的合适位置。动手来玩一玩吧,看谁最先完成“狐狸”的拼图。
五、完成学习评价表。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还可以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画什么呢?如升空的气球,葡萄园,小鸡舍等。
板书设计:
热闹的湖面 → 雨中的湖面
复制、粘贴 去掉太阳
翻转/旋转 添加雨线
改变颜色 画水波纹
改变大小
教学设想:
??????? 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任务去学习信息技术,以探索问题、接受任务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教师作为引导者,以任务为主线,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 在使用任务驱动法时,我按照这个顺序来做,即: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完成—归纳小结。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信息技术操作性强的特点,我认为教师有必要对新的知识点或有难度的任务,进行示范、讲解,并告诉学生详细的操作步骤,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上机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操作。同时,每个任务的知识点不宜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或难点,否则就会因为“任务”过难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 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果布置的任务易于完成,学生就会产生成功的自豪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乐此不疲地继续做下一个“任务”。即使遇到拦路虎,他们也会兴致勃勃地“解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