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热点十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学案(含答案)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考热点十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学案(含答案)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6 14: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考热点十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至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考向1】世界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典例1(2024·广东选择考·T12)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 )
A.互鉴性 B.同源性
C.统一性 D.同步性
审·考题
点拨:
从题型上看,该题属于反映类选择题。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还有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深层次理解。解题关键是从现象透视到本质,或者揭示其特点。本质是深刻到制度层面、抽象到规律层次、总结到独一无二的特点,因此不要用现象来表述,切忌只看历史事物的现象,不看历史事物的本质。
精要阐释
古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比较项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自然 状况 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干旱少雨 西亚两河流域,干旱少雨 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温暖湿润 东亚,长江、黄河流域,温暖湿润 东南欧,多山少平原,三面环海,温和多雨
文明 发展 (1)兴起: 公元前 3 500年 左右; (2)初步 统一:公 元前3100 年左右 (1)产生: 公元前 3500年 左右; (2)基本 统一:约 公元前 18世纪 (1)产生: 公元前3千纪; (2)形成 国家:公元 前6世纪 约公元前 2070年形 成国家 (1)公元前2千纪,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诞生; (2)公元前8—前 6世纪,城邦逐渐 发展起来
政治 统治 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制度 汉谟拉比推行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法典 种姓制度 王位世袭制;宗法分封制 公民政治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梵文 甲骨文 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工程 技艺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空中花园 阿育王石柱、犍陀罗艺术 青铜器 帕特农神 庙
典例2(2023·山东等级考·T10)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
A.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融合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审·考题
(1)定时空:罗马共和国晚期的罗马、西亚部分地区
(2)抓关键:三处宫殿都有拱门形制
(3)明选项:
选项 判断 理由
A 正确 据材料可知,拱门形制在亚述宫殿门、安息宫殿门和罗马凯旋门上都有应用,说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融合
B 干扰 亚述、安息、罗马都采用了拱门设计,但各自具有文化特色,因此,人类文明交往推动文化统一的说法错误
C 干扰 依所学,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点,并未出现文化中心
D 干扰 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融,而非民族文化的内核
精要阐释
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途径
真题回放
1.(2024·山东等级考·T10)图1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图2为19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D)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2.(2024·全国新课标卷·T30)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B)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
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
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3.(2024·湖北选择考·T11)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A)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
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
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4.(2023·广东选择考·T11)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C)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5.(2022·山东等级考·T11)图3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C)
A.小麦、玉米 B.玉米、水稻
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
新题预测
1.(★★)古巴比伦文明流传下来的文献有大量关于借贷的记载,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的平衡,加大对高利贷的打击,严格保护债务人的利益。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政权 (A)
A.重视维护商业活动秩序
B.禁止民间商品交易行为
C.制定法律调整人身关系
D.规范经营拓展商业领域
2.(★★)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须接受8年的初级教育,富家子弟可继续接受约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纪末,年满18岁公民必须接受两年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见下表
年龄 学习内容
约6—14岁 写作、音乐、体育
约14—18岁 音乐、讲演、几何学、天文学、修辞学、伦理学
18—20岁 军事训练、文学、修辞学、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
上述材料表明,当时雅典 (D)
A.构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体系
B.公民积极追求智慧和健康
C.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现状
D.重视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3.(★★★)1908年在巴基斯坦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迦(约公元78—101年或102年在位,贵霜帝国有名的君王)大塔遗址出土的青铜舍利容器上铸有佛陀坐像。同址出土的“迦腻色迦金币(如下图)”正面有迦腻色迦肖像,手指祭坛的圣火,身穿长衣长裤,极具游牧民族特色,背面有四臂的湿婆立像、佛陀立像,佛像旁镌刻着希腊字母铭文,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佛陀形象。这些出土文物可用于佐证(A)
A.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化融合
B.阿拉伯帝国在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C.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D.印度地区佛教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4.(★★★★)尼罗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计算出土地面积。他们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以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据此可知,古埃及人(D)
A.擅长推理证明 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
【考向2】中古时期的世界
典例1(2024·山东等级考·T11)13世纪以前,西欧的行会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学徒、帮工不论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资格就可以成为行会成员;13世纪以后,掌握着资本和生产的富人阶层控制了行会,出身贫寒的学徒、帮工面临着更高的入会门槛,行会成员逐渐成为世袭身份。这反映出 ( )
A.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B.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C.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完善
D.王权对城市的控制加强
审·考题
精要阐释
行会的职能
经济 职能 根本目的是巩固和维持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使其能进行正常的再生产,所以行会对本行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价格、工资、原料、市场等方面有严格和详细的规定,以保证行业的垄断优势
政治 职能 作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其内部有较大的自治权,有自己的组织和法规。城市通过行会组织市民选举、征税并建立城市武装
社会 职能 都把团结互助作为自己的一大原则,会员遇到困难可以得到行会的救济,有了纠纷也由行会来调解和判决。每个行会还有自己的保护神和固定的节日,经常举行庆祝集会和露天表演
典例2(2023·湖北选择考·T1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审·考题
(1)定时空:13世纪时,英格兰
(2)抓关键: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商品价格;《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如何交易
(3)明选项:
选项 判断 理由
A 干扰 13世纪英国的封建庄园制并未崩溃
B 干扰 材料只强调寻求农产品的价格最大化,并不能表现依此获利,不能得出获利丰厚的结论
C 正确 由材料“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知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 干扰 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
精要阐释
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
多元的社会结构 基督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领三足鼎立,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基督教会、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并存
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  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相辅相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以封土为纽带,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土,君臣关系也就世代相传
相对独立的王国 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领土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体,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追逐自由的城市 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自治城市并不能完全排斥领主的权力,但其已有相当的独立性
真题回放
1.(2024·湖北选择考·T12)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D)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2024·黑吉辽选择考·T13)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D)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3.(2023·全国新课标卷·T32)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D)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4.(2022·山东等级考·T10)如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B)
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〇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新题预测
1.(★★)12世纪的英格兰,对于同一纠纷,王室法庭、地方法庭、封建法庭(如庄园法庭)和教会法庭都有管辖权。与其他法庭相比,王室法庭的程序一般较为规范,裁判也较为公正。因此,相关当事人更愿意选择由王室法庭处理土地和神职推荐权纠纷。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格兰(C)
A.王权在与教会的斗争中占优势
B.坚持司法独立和法律至上
C.司法成为王权强化的重要手段
D.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
2.(★★)早在阿拉伯帝国时期,一些学者就注重保存和发扬爱琴海地区以及印度的文化,在首都巴格达不仅有学者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而且还对这些著作进行了译注。据此可知 (B)
A.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B.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
C.阿拉伯文化对西方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D.阿拉伯帝国创造出了领先世界的文化
3.(★★★)公元1070年,巴塞罗那海关记载“凡流动的水和山泉,以及草场、牧场、森林、灌木丛生的石灰质荒地,还有岩石,都应由贵族以非完全所有权地的形式持有,或作为他们领地的一部分,但应以让其人民能永远享受这些资源为目的”。这表明当时西欧庄园 (B)
A.深受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B.承载着一定的契约精神
C.促使资本主义因素成长
D.扩大了封建贵族的特权
【考向3】15-18世纪的世界、资产阶级代议制与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
典例1(2024·全国新课标卷·T31)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16世纪至17世纪的航海活动( )
A.激发“地圆说”的形成
B.表明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C.导致陆路贸易基本停滞
D.促进了贵金属的全球流动
审·考题
(1)
(2)具体操作:
精要阐释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学术热点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的历史文化有三种性质,一是“批判性”,二是“辐射性”,三是“传承性”,这些性质使欧洲文明自古代以来就不断“进步”,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越滚越大;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现代欧洲的“进步思想,民主、自由、人权”等,都可以在基督教神学的变化和发展里找到最初的‘种子’”。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典例2(2023·山东等级考·T13)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审·考题
(1)定时空:19世纪后期
(2)抓关键:“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
(3)明选项:
选项 判断 理由
A 干扰 《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界进化的规律,与“工业社会”无关
B 干扰 据所学可知,科学革命发生在16、17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
C 干扰 据所学可知,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 正确 据所学可知,《物种起源》主要论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和斗争的重要性
真题回放
1.(2024·湖北选择考·T13)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A)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2024·湖南选择考·T13)18世纪,一些欧洲学者试图探讨人类生而具备的共同特征、社会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种差异的性质和原因等问题,从而促进了西方人类学的形成。这体现了 (C)
A.这些学者对人类起源学说的颠覆
B.这些学者对人类知识系统的重构
C.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内在联系
D.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相互影响
3.(2023·广东选择考·T13)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D)
A.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与扩散   B.社会从传统到现代
C.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D.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4.(2022·山东等级考·T12)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B)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新题预测
1.(★★)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意在强调 (A)
A.近代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多元途径
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
D.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
2.(★★★)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D)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
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
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3.(★★★)16世纪,亨利八世确立了王权至尊地位后,选择以英文《圣经》为载体,重塑英国社会基础上的“上帝话语”。这反映了 (C)
A.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B.理性主义的宗教观念
C.民族国家的政治特征 D.封建专制统治的瓦解
4.(★★★★)1450—1650年之间出生的被认为有资格收录到《科学家传记词典》之中的欧洲科学家,大约87%都接受过大学教育,下表为其中的代表。据此可知当时 (A)
科学家 国别 领域 大学就读或任教
哥白尼 波兰 天文学 克拉科夫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就读
布鲁诺 意大利 数学、天文学 在里昂、图卢兹多所大学任教
伽利略 意大利 天文学、物理学 比萨大学就读、任教
牛顿 英国 物理学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
A.大学为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B.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
C.科学革命突破自然科学范畴
D.基督教会已退出大学舞台
1.(★★)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一种“城市特许状”,这是国王或领地主人颁发给城市和居民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书。城市自治体的居民为了获得特权,要付出很大一笔财富,之后每年还必须付一笔钱给领主以维持特许状的效力。“城市特许状”的颁布 (A)
A.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封建割据局面的形成
C.缘于王权力量日益削弱
D.强化了市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A)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3.(★★★)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里克利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 伏尔泰的观点 (A)
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4.(★★★★)1517年,马丁·路德将反对教会的论文钉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门上,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并在“15天内传遍全国”。从1520年至1540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这之前20年出版的3倍之多。这表明印刷术的发展 (C)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意识
C.助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
D.削弱了教会的统治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