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热点十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学案(含答案)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必考热点十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学案(含答案)2025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6 14: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考热点十一 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考向1】工业革命
典例1(2024·全国新课标卷·T32)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审·考题
点拨:
(1)备考中,关注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全面、多角度分析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带来的诸多领域的变化。
(2)重视对历史核心概念的理解,如本题中对工业革命时间点的考查,对“现代工厂制度”“生产方式变革”等概念的理解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精要阐释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全球化 角度 两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世界整体化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转 型角度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 角度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思想的科学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文明化
社会化 角度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相对贫困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包括城市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包括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问题
生态文明 角度 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典例2(2023·湖北选择考·T13)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 ( )
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
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 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
审·考题
(1)定时空:19世纪后期,法国
(2)抓关键:“‘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
(3)明选项:
选项 判断 理由
A 干扰 材料强调的是建筑风格,与民众的生活没有必然联系
B 正确 由材料“19世纪后期”“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为代表的建筑物发展起来,尽管遭到部分建筑师的反对,但工业文明已经孕育出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
C 干扰 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强调理性,材料内容与启蒙运动无关
D 干扰 埃菲尔铁塔代表工业文明时代的艺术创新,且材料中只是部分建筑师思想具有保守性,不能推知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逻辑推理错误
学术热点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用研究所”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真题回放
1.(2024·湖南选择考·T14)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B)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2.(2024·全国甲卷·T33)18世纪上半叶,英国纺织场女工如果在劳作的时候停下来休息,并不会有人过多在意。而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纺织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和调配,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纺织厂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这使得女织工不能够轻易休息。这一现象表明工业革命 (C)
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
B.提高了工人生产自主性
C.推动了生产组织的变革
D.强化了工厂的管理能力
3.(2022·重庆选择考·T14)1895年,马克斯·韦伯在谈及帝国东部地主中占据领导地位的普鲁士容克阶层时说:“他们自己负担劳动,如今陷入经济上的殊死搏斗,没有任何国家经济政策可以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并将其带回到旧日的社会角色当中。”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
A.工业化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B.普鲁士贵族阶层丧失了政治权力
C.区域间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D.社会福利改革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4.(2022·广东选择考·T13) 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B)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新题预测
1.(★★)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英国在采掘、冶铁、保险、银行、酿酒、食品及金属加工制造等行业中出现了一些雇工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股份制公司。1855年,英国认可了公司的有限责任性质。1862年,英国颁布了股份公司法。英国股份制的推行 (A)
A.促进了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
B.体现了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
C.推动了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
D.利于蒸汽机在各行业的推广
2.(★★)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 386千磅减少到10 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 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 040千磅降到13 246千磅。这体现了 (D)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3.(★★★)下图是创作于1860年的绘画《邮局:差一分钟到六点》。作品描绘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在伦敦圣马丁勒格兰邮局6点关门前把邮件寄出的场景。据此推断,该作品反映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 (C)
A.贫富分化持续拉大 B.都市工作节奏加快
C.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D.市民追求时尚生活
4.(★★★)20世纪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该同盟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及制造企业间的合作,探索出德国制造的独特工艺技巧,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提升德国工业品质量的目标,增强了德国工业在海外的扩张实力。这说明,当时 (B)
A.欧洲工业制造流行德国工艺
B.德国的文化创新助力工业发展
C.德国国际地位依赖工业设计
D.欧洲强权博弈以文化竞争为主
【考向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西方文官制度及科学社会主义
典例1(2024·山东等级考·T12)在某些意义上,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启蒙思想家的继承者,因为他们都相信犯罪和贪婪是罪恶环境的产物,也相信社会将趋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会主义者更为“激进”,这是因为他们把关注的重心转向了 ( )
A.经济规律 B.理想社会
C.社会正义 D.阶级斗争
审·考题
学术热点
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1805年,英国财政部首先设立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做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律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典例2(2023·广东选择考·T14)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说:“总委员会引以自豪的是,国际的巴黎各支部在这次巴黎的光辉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材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由此可见,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 )
A.组织发动 B.直接指挥
C.精神引领 D.经济资助
审·考题
(1)定时空:马克思在论及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2)抓关键:“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实并不是”“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
(3)明选项:
选项 判断 理由
A 干扰 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偶然性,并非经历了充分组织准备的结果
B 干扰 “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材所想象的那样”说明马克思并不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对各个国际支部直接领导的结果
C 正确 据材料“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可知马克思并不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直接领导的结果,而是第一国际通过精神引领,使各个国际支部时刻都能深受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领导
D 干扰 巴黎公社具有“城市革命”的色彩,并未与其他国际共产组织取得直接联系,无法获得外界的经济资助
点拨: (1)全面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准确理解引言的特殊含义,如理解本题中引用的“事实并不是像一些蠢材所想象的那样,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国际支部从一个中心接受命令”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分析前后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并列或转折),最后做出正确选择。
精要阐释
多视角认识巴黎公社
爆发的 偶然性 巴黎公社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失败的 必然性 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意义的 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的 深刻性 巴黎公社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与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真题回放
1.(2023·全国新课标卷·T34)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D)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
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2.(2023·全国甲卷·T34)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A)
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
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
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3.(2022·辽宁选择考·T15)20世纪初,英国建立文官分类管理制度,采用品位分类的办法。品即官阶,代表等级、地位和报酬;位即职位,代表权力、职资和任务。官阶不随职位变动而改变。这反映了 (A)
A.贵族传统的延续 B.官员地位的降低
C.党派干预的加强 D.政府职能的扩大
4.(2022·河北选择考·T13)第一国际时期,只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有党员1万多名。第二国际建立时,世界上已有15个社会主义工人政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参加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政党有30多个,党员356万余名,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上述变化表明 (A)
A.国际工人运动范围与规模扩大
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初步确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
D.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5.(2021·浙江6月选考·T20)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道:“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6.(2021·山东等级考·T12)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C)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新题预测
1.(★★)圣西门提倡创立牛顿宗教以取代基督教神学体系,他把“新基督教”作为他所畅想的“实业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强调用“基督教道德的神圣性”去支撑未来社会的精神世界,使所有人都“为改进最穷苦阶级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而工作”。圣西门的这些思想 (A)
A.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
B.表达出启蒙思想的核心内涵
C.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D.体现出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
2.(★★★)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D)
A.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
3.(★★★★)在第一国际实际活动的1864—1872年,它曾在欧洲、美洲、非洲等18个国家建立支部,发展会员约40万人,成为当时世界强大的政治力量,被称为世界“第七强国”。这说明第一国际 (C)
A.改变了国家间的力量对比
B.使各国工人阶级获得政治权力
C.提高了工人阶级的影响力
D.推动国际秩序实现了平等公正
4.(★★★★)1871年4月15日,公社颁布法令,把“凡尔赛议会议员”和反动政府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都由国家管制”,以备国家“非常的支出”,并成立一个委员会“以监督由国家管制的财务的接收工作”;4月16日,公社通过法令,工人工厂协作社接管上百家逃亡企业主的企业。这些做法反映了巴黎公社(C)
A.获得各阶层广泛支持
B.得到科学理论指导
C.探索国家治理新途径
D.进行分配方式改革
【考向3】商业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典例1(2023·浙江6月选考·T13)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尽管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院却只有两人追随其后。直到1749年,一位英国政党领袖还说:“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还未确立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审·考题
(1)定时空:1694年直到1749年
(2)抓关键: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后认股情况变化
(3)明选项:
选项 判断 理由
A 干扰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干扰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C 正确 据材料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
D 干扰 “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材料中体现的是英国贵族对商业银行的轻视,与材料主旨不符
点拨: 对于多时间、多句号的题干,需要全面获取解读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的主旨,寻找各句之间的同类项和变化点,对照设问甄别选项,做出选择。这类题目一方面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对阶段特征的熟练掌握程度。
精要阐释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商贸 变化 商贸方式 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经营方式 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股份制公司等
商品种类 世界各大洲的商品种类增多
国际格局 世界贸易经历了以英国为中心向多中心的格局变迁
典例2(2023·海南等级考·T11)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审·考题
学术热点
蔗糖贸易的影响
葡萄牙的巴西殖民地是早期近代世界上最大的蔗糖生产者,1625年,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蔗糖。据现代学者估算,来自巴西的各种蔗糖到里斯本后,价值增加2.5倍到4倍。但甘蔗是一种非常耗费地力的作物,一块土地种植甘蔗15年左右,其肥力就开始下降,所以葡萄牙殖民者强迫黑奴不断砍伐森林,开辟新的种植园,但在1808年以前,巴西进出口贸易完全由葡萄牙垄断,种植园主并不与世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1635年法国控制马提尼克岛后,殖民者开辟甘蔗种植园,到19世纪30年代,该岛屿3/4的森林都毁灭了。因为森林砍伐剥夺了许多动物栖息森林的天然习惯,过度的砍伐森林导致数百种动植物灭绝。
——摘编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文明互动的表现》
真题回放
1.(2024·甘肃选择考·T6)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 (C)
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
2.(2023·江苏选择考·T6)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C)
A.1841—1868年 B.1868—1895年
C.1895—1922年 D.1922—1949年
3.(2022·辽宁选择考·T14)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C)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新题预测
1.(★★)16世纪时由于葡萄牙故意压低胡椒供应量,致使西欧市场上的胡椒价格迅速上涨,但维持不长时间之后价格便大幅度回落,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
A.英、荷大量参与亚洲贸易
B.美洲胡椒生产量增多
C.咖啡和茶叶成为贸易新品
D.各国政府的价格管制
2.(★★★)广州地区有饭后食用槟榔以消食的传统,其流通模式如下图。19世纪40年代以后广州食用槟榔的习俗逐渐消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C)
海南槟榔种植者槟榔经销商广州消费者
A.农产品商品化导致饮食习俗的变迁
B.鸦片大量涌入取代槟榔成瘾品地位
C.外贸格局的巨变带来槟榔价格上涨
D.太平天国兴起导致槟榔运输的阻隔
3.(★★★)下表是1910—1937年英、美、俄(苏联)、德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
年份 项目 国家
甲 乙 丙 丁
1910年 原油产量 11.3 0.1 27.9 —
钢产量 3.3 13.1 26.5 6.5
1937年 原油产量 28.5 0.5 172.9 —
钢产量 17.7 19.8 51.4 13.2
A.俄(苏联)、德、美、英 B.英、俄(苏联)、美、德
C.德、俄(苏联)、英、美 D.英、德、美、俄(苏联)
1.(★)19世纪的美国,社会崇尚虔诚、顺从、纯洁、持家的“真正的女性”,“女工”在当时是一个贬义词。纺织厂为了大规模雇佣女性,在生产与生活中采取一些举措保障女工的利益,工厂代替家庭为女工提供一种父权式“保护”。这反映了(C)
A.工业化促使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B.工厂制度颠覆了传统家庭观念
C.工厂制度推动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
D.工业化提高了女工的社会地位
2.(★★)1845年,普鲁士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矿山、高炉等行业建立雇主和工人联合管理下的地区性疾病保险组织,疾病和丧葬抚恤费用的基金由雇主和雇员按同等比例分摊。这一做法 (B)
A.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顺应了工业化生产的需求
C.源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3.(★★★)17—18世纪英国商贸机构表(部分)
时间 机构
1688年 伦敦劳埃德商船协会成立
1706年 伦敦太阳火险公司成立
1773年 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
据上表可知,当时英国 (A)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B.世界商业霸权开始转移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开展
4.(★★★★)下图名为《卢德运动》,反映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工厂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卢德运动反映了当时 (C)
A.工人阶级力量觉醒登上了历史舞台
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自身贫困的根源
C.工人运动的目的在于维护经济权益
D.工人运动已有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
5.(★★★★)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经普遍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它同时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既负责公社各项法令的制定工作,同时也是各项决策的执行者,还负责执行并监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一体制 (B)
A.反映了工农联盟政权性质
B.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保障了政权的统一和稳定
D.旨在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