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6 14: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卷
梯级创新与素养提升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将举行“我为传统文化代言”活动,琪琪为了参加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情境一:了解传统文化
一、琪琪收集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按要求完成练习。(21分)
1.读语段,完成练习。(13分)
我国有jǔ( )世闻名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指南针、造纸术;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先贤zhì huì( )的结晶,如《论语》《孟子X老子》:有宝贵的lì shǐ( )文化遗产,如故宫、赵州桥、苏州园林;还有别具匠心的艺术珍品,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一切共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wěi dà( )的中华民族创造的,凝成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hún( )。无论我们身在hé chù( ),我们的根都深深扎在这片黄土地里。
(1)根据拼音写字词。(6分)
(2)语段中加点的“切”是一个多音字,读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 。(3分)
(3)看到这些资料,琪琪想起“雅人四好”指 ,《清明上河图》属于其中的
,《兰亭集序》属于其中的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时,需要用到笔墨纸砚,这四样东西被称为“ ”。(4分)
2.琪琪收集了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广告牌,上面有错别字,请你把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 ) ( ) ( )
3.琪琪收集的资料中有关于指南针的介绍,请你帮她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指南针被用于军事。 指南针被用于航海。(2分)
4.琪琪还收集了有关剪纸艺术的材料,下列最适合作为语段开头的一项是(3分)( )
北方剪纸粗犷豪放,颜色喜庆热烈,多以飞禽走兽、花乌虫鱼、戏曲人物为内容;南方剪纸精巧雅致,纹样自然优美,多以山川河海、四时花卉、民间故事为内容。
A.剪纸是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 B.南方和北方的剪纸都很有趣。
C.剪纸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剪纸风格。
情境二:走进传统节日
琪琪收集了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按要求完成练习。(23分)
1.琪琪收集了两则有关端午节的材料。读材料,完成练习。(8分)
端午习俗知多少
【材料一】
习俗由来:关于粽子的由来众说纷坛,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他深受百姓爱戴。楚国耶(yǐng)都被泰兵所破,他习俗由来深感痛苦。最终自沉泪(mì)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那时人们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古人认为吃粽子可以迎祥纳福,辟邪除灾;另一方面,粽子也如它的名 ;字一般,寓意着中举,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制作步骤:1.将粽叶的一端卷成圆锥状。
2.在圆锥状的筒中装入糯米,加上馅料。
3.在馅料上铺一层糯米,压实。
4.将另一端粽叶完全盖住开口,裹紧粽叶。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
食用须知:1.控制量。老人和小孩及消化功能不住的人尽量少吃。
2.宜新鲜。食用反复冷藏或冷冻时间过长的粽子,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材料二】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天中节等。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如人们赛龙舟、佩戴香包、涂抹雄黄……这些习俗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有所变化,但它们都体现了纪念先贤、祈求健康的愿望。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3分)
①端午节有赛龙舟、喝屠苏酒、涂抹雄黄这些习俗。 ( )
②粽子有高中的寓意,建议小朋友多吃一点儿。 ( )
③人们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是为了不使鱼虾损伤屈原的躯体。 ( )
(2)填在材料一问号处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
A.名字的由来 B.习俗寓意 C.食材功效 D.制作材料
(3)对照材料一粽子的制作步骤,完成填空。(3分)
卷→ → →盖住、裹紧→
2.琪琪收集了两首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5分)
【甲】清 明
[ ]
清明时节雨纷纷, 。
借问酒家何处有 。
(1)请你帮助琪琪把甲诗补充完整。(4分)
(2)下列关于甲、乙两首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甲诗主要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一个阴雨天去喝酒。
B.乙诗中一个“洗”字,充满了对屈原蒙受不白之冤的深深同情。
C.甲诗的第二句,与乙诗中的“不能洗得直臣冤”情感上都较为沉郁。
(3)请你帮助琪琪把甲诗改成下面的三言诗和四言诗。(6分)
清明节,雨纷纷。 , 。
清明时节, 。
问酒家,何处有 , 。
酒家何处 。
(4)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但现在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过外国的节日,认为传统节日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分)
+
情境三:探秘非遗文化
三、琪琪还收集了有关非遗文化的资料。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6分)
(一)(9分)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杨柳青年画因其产地而得名并享受声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概括了当年杨柳青镇及附近村庄从事年画制作红火热烈的情景。杨柳青年画以色彩艳丽,富有夸张的表现力,画面热闹喜庆,具有浓烈的地方生活气息而独树一帜。例如著名的传统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体态丰腴(yú)、神采夹奕的娃姓,手持莲花,紧抱着通红的大鲤鱼,象征着人丁兴旺,丰盛有余。
杨柳青年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家庭主妇们的青睐。每逢新春佳节,主妇们总是在门、窗、厅堂、内室、炕头、灶旁、影壁、水缸等处张贴上杨柳青年画,作为装饰房屋、烘托吉祥喜庆气氟不可缺少的物品。
(选自《杨柳青年画资料集》,有删改)
1.杨柳青年画产地在哪里 (3分) ( )
A.四川 B.天津 C.山东 D.江苏
2.联系上下文猜测,“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意思是(3分) ( )
A.家家户户都张贴年画。 B.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
C.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年画。 D.家家户户都会书写对联。
3.杨柳青年画《连年有余》蕴含怎样的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象征着人丁兴旺,丰盛有余。
B.寄寓“富贵有余"或“连年有余”。
C.“连"与"年”谐音,“余”与“鱼”谐音,寓意美好。
D.画面上体态丰腴、神采奕奕的娃娃,手持莲花,特别惹人喜爱。
(二)面 塑(17分)
①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藕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相相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②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各地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热的技艺、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所倾例,交口称赞。
③以前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④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震,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柜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按段落顺序排列: 。(填序号)(4分)
A.面塑的特点。 B.面塑在以前的地位。
C.面塑现在的地位以及具体制作过程。
D.面塑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2.假如你是文化宣讲员,请你为面塑做一张名片吧。(10分)
“面塑”名片
俗称:
以 为主料,有 、便于携带,经久不霉、 、 、
的特点。
制作过程:(排序,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根据所需,随手取材
用小竹刀点、切、刻、划 塑成身、手、头、面
在手中捏、搓、揉、掀 披上发饰和衣裳
3.第②自然段结尾说各地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交口称赞,我会这样称赞:
“ ”(3分)
情境四:记录传统文化
四、琪琪最后写了一篇习作记录传统文化。(30分)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当天有着丰富有趣的活动:品尝传统美食,学习传统技艺,体验传统习俗,感受传统文化……请从自己美好的记忆中,选择传统节日里的一件事有条理地写下来。
要求: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③书写端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1.(1)举 智慧 历史 伟大 魂 何处
(2)qiè qiē示例:切开
(3)琴棋书画画 书 文房四宝
2.一见钟情 首屈一指情有独钟
3.示例:指南针不仅被用于军事,还被用于航海。
4.D
二、1.(1)①×②×③√ (2)B (3)装人、加上 铺、压实 捆绑
2.(1)唐 杜牧路上行人欲断魂 牧童遥指杏花村 (2)A
(3)路上行 欲断魂 牧童指 杏花村 行人断魂 指杏花村
(4)示例:对于现在许多年轻人更热衷于过外国的节日的行为,我认为不合适。我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道德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把传统节日作为我们的重要节日,对于一些外国的节日可以保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但不能一味盲从,丢失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三、(一)1.B 2.C 3.D
(二)1.D A B C
2.捏面人'糯米面 体积 ⑤ 小 不裂 不变形 不褪色 ③④②
3.示例:人物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面塑艺人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