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加入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3.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拍摄的一张照片,根据照片中出现的宣传单的内容,可以判定它出现的时间应是( )
A.1950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66年
4.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 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实行“大包干”
5.下表是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下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项目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收入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87.4 127.6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元) 14.9 10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8
A.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定安
C.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大力援助
D.新中国的成立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6.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 D.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7.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度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
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9.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11.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 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
13.“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完成
14.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语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国了新生人民政权 B.实现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材生产力
15.下列是创作于1952年的漫画《清除建设道路上的障碍》。漫画从左到右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推翻封建专制 B.实现民族独立
C.推进工业建设 D.巩固新生政权
16.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9%。这表明( )
A.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 B.农业合作化改变农村面貌
C.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成效 D.分田包干到户提高积极性
17.毛泽东主虚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8.以下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时间 1950年 1951年 1953年
事件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
19.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解放区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中农民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B.恢复发展经济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新农村建设
二、材料分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战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报纸社论所评价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2) 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根据材料二,简述图1、图2史料的所属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3)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士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 20~30
材料二:
材料三:1952年底,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4)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3.回顾我党历史,我们在困难中铸就辉煌、在挫折后毅然奋起、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转折中开局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独立梦】
材料一:
【富国梦】
材料二:
时间 我国粮食总产量
1980年 5.02亿公斤
1981年 6.70亿公斤
1982年 7.15亿公斤
图3
【强国梦】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两个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解读图3所反应的现象。图4反映了什么变化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现象和变化的出现得益于哪一伟大决策的实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建国100年时,我们要实现什么奋斗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法律做保障】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这种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3)根据上述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5)【政权得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C
2.B
3.A
4.A
5.A
6.B
7.D
8.D
9.A
10.A
11.B
12.D
13.B
14.A
15.D
16.A
17.D
18.A
19.B
20.C
21.(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类型:第一手史料。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关系: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物资和人力的保障,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都巩固了人民政权。
22.(1)土地改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材料二体现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和房产。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3.(1)图1事件: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图2事件:土地改革
两者关系:新中国成立是土地改革前提条件;土地改革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2)现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的粮食产量迅猛增长;
变化:2010年以后, 全国贫困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3)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认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实行土地改革。
(3)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抗美援朝、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