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14分)这一学期,我们跟随书本,一起领略了大千世界的精彩。
我们走过了如无边lǜ tǎn 般的草原,欣赏了zhuì mǎn 枝头,散发着迷人甜香的丁香花,在诵读农家yàn yǔ 中,感受万物在夏天里的成长,也更感恩于地球母亲对我们的kāng kǎi 馈赠。我们还走进了文学与艺术中那美好的世界: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大海边,那间渔家的小屋因桑娜和丈夫的善良而充满温暖和希望;贝多芬在茅屋里pǔ xiě 的《月光曲》让人深深táo zuì ;还有那wēi fēng lǐn lǐn 的竹节人;那在páo xiào 的洪水中彰显伟大品格的老支书……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数不清的难忘shùn jiān 。
(1)请按拼音词语写在横线里。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压轴(zhòu) 适当(dàng) 外宾(bīn) 忧虑(nǜ)
B.逶迤(wěi) 行当(háng) 呻吟(yín) 凝视(níng)
C.苔藓(xiǎn) 瘦削(xuē) 居高临下(líng) 伶俐(líng)
D.惟妙惟肖(xiào) 目的地(dì) 晶莹(yíng) 溜走(liū)
2.(2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正面雕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看到纪念碑上的题词,同学们纷纷赞叹:“这书法真是 ,苍劲有力!”横线上填写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高山流水 B.画龙点睛 C.笔走龙蛇 D.惟妙惟肖
3.(2分)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的英雄壮举和伟大精神必将载入史册!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载入史册”的“载”相同的是( )
A.满载而归 B.记载 C.载歌载舞 D.装载
4.(2分)同学们假期时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参观,该纪念馆位于鼓楼区渡江路与树人路的交会处。下列树人路路牌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11分)新趋势语段综合 在阅读中,我们无数次赞叹于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请阅读下面这一段话,完成练习。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那一轮月,是中华文化。“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此月是孟浩然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 ,清风半夜鸣蝉”,此月是辛弃疾夜月下聆听蝉鸣的悠然神往……
③那一汪水,是中华文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水是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七八个星天外, , ,路转溪桥忽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那水是一番生机勃勃、清静优美的景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那水是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性格……
④那一群人,是中华文化。你看,那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李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誓言……
⑤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是中华文化!
(1)根据所学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诗词句。
(2)下列关于语段中画“_______”的诗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水千山”并不是实指“山山水水”,而是指长征路上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B.“不怕”一词体现出红军战士无惧艰险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精神。
C.这两句总领全诗,“远征难”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D.“万水千山只等闲”是说战士们不怕艰苦,时刻等待着去征服千山万水的挑战。
(3)下列诗句和语段中画“ ”的句子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画面不相符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下列最适合概括语段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古诗词中的文化精神值得学习。
C.经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月、水和人都是中华文化。
(5)如果让你围绕“中华文化”主题选择习作材料,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在歌曲《生僻字》中感受汉字魅力。
B.发现诗中“柳”字意象的奥秘。
C.在戏曲“团中了解脸谱色彩的秘密。
D.《月光曲》中贝多芬的伟大品格。
6.(10分)在交流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若是能实现“全民阅读”,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年轻人打开了“网络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围绕阅读进行互动,这些行动都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社交的需求。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材料三]电子化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①电子阅读最重要的就是方便,你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图书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如果你正沉迷攻读一本书,想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那么电子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②更重要的是,现在的阅读器大都支持文字复制、做笔记、做书签、文本检索等众多功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随心所欲。
[材料四]无纸化阅读真的能完全代替纸质阅读吗?
①人们在电子屏幕上阅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像是在随意地浏览网页,他们的目光可能只是囫囵吞枣地扫过屏幕,这种浮躁的心态很难让人们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
②在信息时代,我们能在几秒内获得很多头条信息。但这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获取信息太过快速和容易,我们可能无法彻底理解和消化所读到的信息。我们阅读电子文章的时候通常都会上下滑动,这可能会引起空间感知的问题,从而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1)阅读材料一中的两张统计表,用“√”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和综合阅读率均比2021年有小幅增长。
②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比前一年有所增长,相对应的是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有所下降。
③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每人至少阅读了4.78本纸质图书。
(2)阅读材料二,概括“网络阅读社交”的含义。(不超过15字)
(3)阅读材料三,我们可以得知电子阅读的两大优势是 、 ;阅读材料四,我们可以得知电子阅读的一大弊端是 。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电子化阅读”的看法。(至少两点)
7.(24分)在阅读中,走进作家动人的文字里,于字里行间品味语言之美。
翻越大雪山
①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②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③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④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
⑤12日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木棍出发了。长长的队伍迤遢而行。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十分险峻。雪山的左边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峭的雪壁,中间是硬滑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摔下雪壁。一路上,先头班用刺刀挖成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雪坡高高低低,随处都有一些雪坑。一不小心,踩滑了脚,就摔进雪坑里。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就立刻把木棍伸过去,把绑腿撂下去,帮助战友爬上来。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
⑥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⑦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蒋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⑧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⑨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⑩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联系语境,推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变幻莫测”在文中指
“拖遢”是指红军队伍
(2)红军翻越雪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3)欣赏与品析。
①“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中“游动”一词既写出了 ,突出了 ,又写出了 。
②“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中,战士们“欢呼”“跳跃”的原因是 。
③“大家爬到山腰,举目一望,只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到处都是雪,雪,雪”中,作者一连写了三个“雪”,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④短文第②自然段描写雪山环境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
⑤短文第⑤~ 自然段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写了红军翻越雪山的情景,请你结合相关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8.(35分)习作。
这一年中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样的关键词来总结自己印象最深的经历?
是“成长”“变化”“坚持”,还是“勇敢”“喜悦”“遗憾”,或者是“温暖”“痴迷”“挑战”?
先为自己选定一个关键词补全题目(可以不选上面的词),然后围绕关键词,从不同方面或者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一写,向大家分享你难忘的经历。
我的年度关键词:_______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1)绿毯 缀满 谚语 慷慨 汹涌澎湃 谱写 陶醉 威风凛凛 咆哮 瞬间
(2)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1)明月别枝惊鹊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2)D
(3)D
(4)A
(5)D
6.【答案】(1)①√ ②× ③√
(2)在网络上围绕阅读分享感悟并互动的阅读方式
(3)方便 功能多样 影响理解文章内容
(4)①电子化阅读可以调动人们阅读的兴趣,并能让忙碌的人们更方便读书。②不能完全依赖电子化阅读,在彻底理解和消化信息方面,纸质书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7.【答案】(1)夹金山地区的极端天气,一会降雪,一会冰雹,一会狂风暴雨,变化迅速且难以预知。
长而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地行进。
(2)困难一: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困难二:天气变幻莫测。
困难三:异常寒冷,而红军衣着单薄。困难四:到处是雪,地形险峻。
(3)①雪的深 环境恶劣 战士们行进速度快
②大家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非常兴奋。终于胜利会师,非常高兴。
③不重复。这样写突出了雪的大、雪的深,表现了环境的恶劣。
④交代了当时红军行军环境的恶劣、危险,为下文表现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作铺垫。
⑤第⑤~ 自然段中既有红军的群体描写,又有连指导员、小战士等英雄的个体形象描写,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既让我们感受到红军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勇敢无畏,又让我们感受到红军中个体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红军个体和群体形象。
8.【答案】
我的年度关键词:成长
2024年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我的记忆中徐徐展开。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事情,而“成长”无疑是最能概括我这一年的关键词。
这一年,我在学习上实现了成长。曾经,数学中的难题常常让我望而却步。但在2024年,我不再逃避,而是勇敢面对。每天放学后,我主动做练习题,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经过不断努力,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在一次重要考试中,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那一刻,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就能收获成长。
在生活中,我也学会了独立,这也是成长的体现。以前,我总是依赖父母。但这一年,父母因为工作忙碌,经常很晚回家。于是,我开始尝试自己做饭、打扫房间。虽然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做饭时把菜炒糊了,但我没有气馁,经过多次尝试,我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烹饪技巧,也能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
人际交往方面,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过去我很内向,不敢主动和同学交流。在2024年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中,我鼓起勇气参与并积极发言,还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任务。从那以后,我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2024年,我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断成长。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成长的力量,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