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采山》
学科年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这首歌曲欢快、清新、别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级进音程的交替进行,节奏鲜明、紧凑,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乐于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认识前八后十六分和四十六分节奏,能准确的拍读,并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3、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意注意还不是很稳定,对于较枯燥的重复练习之类的难点,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唱歌曲方面有了一点基础,能很好地掌握听唱法、分句学唱法。对于模唱歌曲旋律、自学歌曲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清旋律的高低起伏并跟琴模唱。学生大部分都能养成随音乐进行律动的好习惯,每一首歌曲都会创设动作来配合表演,纪律良好。歌曲的理解和运用情感来演唱,仍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让生感受和体验、演唱和表演等,来完成歌曲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启发法,体验法,游戏,创造和表现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掌握前八后十六分和四十六分节奏。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 用音乐的形式向学生问好。 2、引导学生观看山景视频。(生思考:大山美吗?并回答问题) 3、师问:同学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到这美丽的山景去采山呢 生:想。 师:老师也想去,可是老师今天呀被一条节奏难住了,出不了门,谁能帮助一下我呢?(节奏练习) 4、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让我们踏上快乐的音乐节拍一起出发吧! 用音乐的形式向老师问好。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练习前八后十六分、四十六分节奏。 生随师跟着音乐一起律动 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进入课堂。 用ppt嵌入的视频,美丽的山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节奏练习有效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分辨能力、观察能力和听觉能力。幻灯片的超链接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律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模仿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
二、学唱歌曲 1、踩着春雨,伴着小鸟的歌唱,很快我们便来到了美丽的大山脚下,请抬起你们的小眉毛,微笑起来,来和大山打个招呼吧! 2、真是一群有礼貌的孩子,大山听到了大家的呼唤,打开了山门,山里长满了许多可爱的小蘑菇,这是山里的小姑娘最开心的时刻,你听,她哼着小曲儿来了!(师示范唱) 3、听完问:孩子们去山上都采了什么? (生回答的同时师点击幻灯片依次出现蘑菇、木耳、山菜、野花、野果同) 师:对了,我们把这样的活动就叫做采山。 4、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的旋律。 5、师: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老师的琴声分句用“la”分句模唱出你刚才欣赏到的旋律。 6、师:小朋友的声音可真好听,就连歌词宝贝们也想来和宝贝们交一交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先听听老师是怎样来和他们交朋友的?(师示范按节奏读歌词) 7、师:你们也来试试!我们一起合着伴奏读一读! 8、同学们的节奏感非常的了不起,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唱一唱这首歌曲了,我们学校有一位大姐姐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演唱,在欣赏的同时,请小朋友们在心里默唱,并请记住你最喜欢的那一句!(回答问题并初步唱一唱歌词) 9、师生合作演唱歌曲。 (1)师唱第一三行 师: 现在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一下采山的乐趣,你们来唱采到果实的第二行,老师来唱其他的,可以吗? (2)解决另一个难句——“ 直向梦里 钻0 ” 师:全曲最高的乐句在哪? (教唱后提问组别或个别学生演唱) 10、引导学生完整连贯演唱整首歌曲。 (1)师生对唱。 (2)生生对唱。 生做发声练习。 生聆听第一遍。 生答:蘑菇、木耳、山菜、野花、 野果。 学生观看依次出现。 幻灯片出示标题《采山》 生随师的琴声聆听旋律 生随师的琴声分句模唱、齐唱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同时做律动. 生带着问题再一次欣赏歌曲 学生唱第二行 生答:可以! 生答:结束句! 演唱结束句 生在玩乐中充分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再次熟悉了歌曲。 依次出现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增添乐趣和增加真实感,同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师边讲边弹出字的幻灯片设计,能很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出示歌谱的幻灯片。 锻炼学生的节奏分辨能力同时熟悉歌词内容。 师生合作演唱激发学生的唱歌热情。 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音高的能力。 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不感觉到演唱的单调乏味,增加乐趣的同时分小组能让全体学生不开小差。另外又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创编活动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师:听着大家动听的歌声,老师仿佛已经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山林中,如果这个时候能加上我们的乐器伴奏起来,我相信我们的歌声会更美的。 2、舞蹈律动。 师:小朋友的伴奏可真了不起,老师也想加入你们,跟着老师的律动一起跳起来吧! 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表演非常的棒,在学习歌曲中,我们和小姑娘一样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用自己各自的劳动换来更多的快乐。下课! 用音乐的形式跟师道别后排队唱着歌走出教室 引导学生联系到平时的生活中,让他们懂得热爱劳动的意义并做个热爱劳动并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歌曲,在备课时,我首先认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细阅读教参,把握歌曲特点,了解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快乐为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这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在听、做、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仿佛自己在濛濛的细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的愉快心情,并指导学生欢快地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在学唱《采山》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并掌握多样化的节奏。 这节课的导入,我先解释了“采山”的含义,首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山里面的孩子采蘑菇和采野花的图片将学生引入到“采山”这个教学内容上来,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音乐情绪也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在教唱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两遍,使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然后我把比较难的地方先教给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在节奏训练时,教材上设计是让学生根据歌曲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进行拍击,但我发现这点难度偏高,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先丛X X X X 的节奏型入手,等学生掌握后再拍击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课堂效果明显好转。 为了熟练歌曲,在练习中我通过表演启发学生随音乐创编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一些简单律动演唱歌曲,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句式。 这节课的某些细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会设计出更加精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我和学生们共同的音乐课堂。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采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