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章节复习试题精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2025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章节复习试题精选(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6 09:2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北省中考地理复习章节测试题精选
第八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
(2024·新疆)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据此完成1~2题。
类别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4位 第6位 第6位
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67位 第88位 第121位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和人均量都丰富
B.总量和人均量都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量多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做到(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大规模开采森林资源 ④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知名中小学教体联盟模拟)我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1至10等。等级数值越小,耕地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图。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耕地质量最高的地区是( )
A.甘新区 B.青藏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4.我国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种植面积   B.减少水土流失
C.保障粮食供给   D.增加粮食进口
5.下列各地区采取的措施中,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的是( )
A.黄土高原区——加强水土保持
B.黄淮海区——大量使用农药
C.青藏区——种植喜温作物
D.西南区——开垦山区种粮
(2024·苏州)自2014年12月27日至今,“南水”进京已近十年。北京推出阶梯水价,即居民用水价格=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下图为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 )
A.东多西少   B.季节变化大
C.南丰北缺   D.年际变化大
7.南水北调工程( )
A.中线途经半干旱地区
B.东线由丹江口水库引水
C.缓解东北地区的春旱
D.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调水
8.北京市实施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B.减少水污染
C.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D.增加水资源
(2024·聊城)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旨在让我们唤醒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的新深度。结合图文资料,完成9~10题。
9.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禁止海盐生产,保护海洋生态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增加渔民收入
C.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10.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 )
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护耕地 粮安天下
耕地为粮食生产提供空间,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图1 我国耕地分布图
图2 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  图3 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比较图
【看分布 找规律】
(1)图1中a是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位于该线以东的甲、乙两地的耕地类型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其中甲地耕地类型是 。
(2)西北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耕地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
(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 ,耕地主要分布在热量较充足的河谷地区。
【读数据 找问题】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类型)比重小,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护耕地 找对策】
(5)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耕地。请列举一条:
(6)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发展林业
B.内蒙古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
C.大兴安岭主要发展种植业
D.新疆主要发展渔业
(7)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有 。(举一例)
12.(2024·十堰模考)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项目的有益补充——“丹水北运”
图1为丹江口水库周边区域示意图,图2为浩吉铁路示意图。
    图1     图2
【审读材料 获取信息】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水域面积为840平方千米,蓄水总量达81亿立方米,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1)读图1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最大的支流—— 流域。图2中浩吉铁路大致是 走向。
【地理工具 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5日,装有2 150吨丹江水的100个集装箱搭乘20082次列车,首次从平顶山东站始发,通过浩吉铁路,开往内蒙古鄂尔多斯,为南水北调输水形式的有益补充。
(2)丹水北运在山西境内经过的地形区是 ,集装箱运水的优势是什么?
【利用资源 协调发展】
“丹水北运”利用“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进行“捎脚运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源送达陕西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沿线缺水城市,有效缓解西北地区供水紧张的局面。
(3)像“南水北调”“丹水北运”“北煤南运”,请再列举一例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战略。
(4)“捎脚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13.(2024·河南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电入豫:连接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的纽带
“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
(2)分析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
(3)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中国的自然资源
答 案
一、选择题
(2024·新疆)下表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据此完成1~2题。
类别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4位 第6位 第6位
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67位 第88位 第121位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C)
A.总量和人均量都丰富
B.总量和人均量都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量多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做到(A)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大规模开采森林资源 ④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知名中小学教体联盟模拟)我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1至10等。等级数值越小,耕地质量越高,越有利于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图。据此完成3~5题。
3.我国耕地质量最高的地区是(D)
A.甘新区 B.青藏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4.我国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目的是(C)
A.扩大种植面积   B.减少水土流失
C.保障粮食供给   D.增加粮食进口
5.下列各地区采取的措施中,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的是(A)
A.黄土高原区——加强水土保持
B.黄淮海区——大量使用农药
C.青藏区——种植喜温作物
D.西南区——开垦山区种粮
(2024·苏州)自2014年12月27日至今,“南水”进京已近十年。北京推出阶梯水价,即居民用水价格=水费+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按年度用水量计算,划分为三档,水价分档递增。下图为南水北调部分工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南水北调工程反映了我国水资源(C)
A.东多西少   B.季节变化大
C.南丰北缺   D.年际变化大
7.南水北调工程(D)
A.中线途经半干旱地区
B.东线由丹江口水库引水
C.缓解东北地区的春旱
D.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调水
8.北京市实施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C)
A.降低家庭用水成本   B.减少水污染
C.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D.增加水资源
(2024·聊城)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2024年的主题是“新深度唤醒”,旨在让我们唤醒对海洋的理解、同情、合作和承诺的新深度。结合图文资料,完成9~10题。
9.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C)
A.禁止海盐生产,保护海洋生态
B.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增加渔民收入
C.合理实行休渔制度,努力做到捕养结合
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10.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我国发展海洋牧场的主要优势是(D)
A.草原面积广,畜牧业发展基础好
B.陆地面积辽阔,东西跨度大
C.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D.海域辽阔,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护耕地 粮安天下
耕地为粮食生产提供空间,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图1 我国耕地分布图
图2 中国地形类型构成图  图3 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比较图
【看分布 找规律】
(1)图1中a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位于该线以东的甲、乙两地的耕地类型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其中甲地耕地类型是水田。
(2)西北地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耕地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
(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耕地主要分布在热量较充足的河谷地区。
【读数据 找问题】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地形类型)比重小,不利于发展耕作业。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低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护耕地 找对策】
(5)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耕地。请列举一条: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利用荒地、劣地,不得占用好地;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6)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B)
A.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发展林业
B.内蒙古高原主要发展畜牧业
C.大兴安岭主要发展种植业
D.新疆主要发展渔业
(7)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有南水北调、兴修水库、节水灌溉等。(举一例)
12.(2024·十堰模考)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南水北调”项目的有益补充——“丹水北运”
图1为丹江口水库周边区域示意图,图2为浩吉铁路示意图。
    图1     图2
【审读材料 获取信息】
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水域面积为840平方千米,蓄水总量达81亿立方米,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1)读图1可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流域。图2中浩吉铁路大致是南北(东南—西北)走向。
【地理工具 重要作用】
2023年12月5日,装有2 150吨丹江水的100个集装箱搭乘20082次列车,首次从平顶山东站始发,通过浩吉铁路,开往内蒙古鄂尔多斯,为南水北调输水形式的有益补充。
(2)丹水北运在山西境内经过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集装箱运水的优势是什么?
利用北上火车闲置返空运力,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水质,减少水分蒸发,从而为西北地区提供优质的水源。
【利用资源 协调发展】
“丹水北运”利用“北煤南运”列车的返程空车进行“捎脚运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水源送达陕西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沿线缺水城市,有效缓解西北地区供水紧张的局面。
(3)像“南水北调”“丹水北运”“北煤南运”,请再列举一例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战略。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4)“捎脚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利用巨大陆运闲置返空运力,以减少浪费;缓解了沿线水资源短缺问题。
13.(2024·河南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电入豫:连接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的纽带
“青电入豫”工程一头牵着清洁能源丰富的青海省,一头连着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誉为输送清洁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图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图。
【绿电出高原】
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但清洁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存在“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现象,给电力输送带来一定隐患。
(1)列举青海省可着重发展的清洁能源类型。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2)分析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夏丰冬枯、日盈夜亏”的原因。
夏季光照时间长(河流水量大),太阳能(水能)发电量大;白天的太阳能发电量高于夜晚。
【入豫惠民生】
2024年4月,“青电入豫”工程骨干电源点玛尔挡水电站开始发电,该水电站及配套项目可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玛尔挡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图)。
(3)简述上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作用。
可以减少水污染;减少环境污染和植被破坏,保护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等。
(4)说出“青电入豫”工程对河南省发展的意义。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