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的西北腔
一、学习目标:
1、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认同民歌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人们普遍存在情感的真挚表达。
2、认真细致的聆听《脚夫调》、《上去高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平川》、《刨洋芋》,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情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3、对民歌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对西北民歌—尤其是对“花儿”、“信天游”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教学难点:
探究西北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三、教学内容:
《脚夫调》(陕西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刨洋芋》(山西民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人音社现有配套音像资源及教材资源。
(二)网上资源:直接搜索花儿及信天游、山西民歌等关键字。
有关青海花儿的论坛:http://www.qhai0972.cn
(三)影视音乐中的陕北民歌。如:《血色浪漫》、《信天游》等。
(四)教师能亲自演唱的西北民歌。
(五)学生搜集到的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展现个人专业技能,直观给与学生感受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民歌产生兴趣。
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多给与学生提供民歌的信息资料,逐渐形成对民歌的情感,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建议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歌或问题导入,在此基础上去多听、多唱、多想、多比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用对比赏析法与体验法。
4.用好课后的拓展与探究题。如:教材的“拓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与探究”的第4题,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北五省的地理位置写上简称;探究的环节可直接用书后的第二题与第四题,引导学生的体验活动也可用第一、三题等。
(二)学习指导策略
教师尽量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认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点,可带着书后相关问题去体验、探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歌曲导入 播放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出课题 听音乐走进教室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走进西北民歌 了解信天游聆听两个版本的《脚夫调》比较舞台演出与原生态演唱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播放)教唱《脚夫调》,体会信天游的特点(教师要尽量用方言教唱,从方言演唱、装饰音、体裁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概括信天游的风格走进“花儿”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集体朗诵歌词,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2.感知音乐的表现手法,再次聆听歌曲,请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1)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节奏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花儿”的特点欣赏山西民歌《刨洋芋》聆听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找出句与句之间相同的地方。四、引导学生总结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聆听感受聆听讲解,进一步感受模唱,特别是方言在老师的引导下概括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节奏自由学生应能找出第一第二句:头相同,尾不同;第二第四句:尾同头不同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西北民歌高亢悠长,起伏大;节奏自由、舒展。 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了解各首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西北民歌拓展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资料 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民歌,并让同学辨别出哪一首是西北民歌 运用所学知识,自我检测
音乐作品创编 引导学生进行西北民歌创编 学生根据西北民歌的特点创编歌曲展示本组的创编作品 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创编
西部放歌 在《西部放歌》的音乐声中教师总结:西部民歌有着丰厚的底蕴和鲜明的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音乐中结束本课 引导学生喜爱西部民歌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与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注重引导好学生参与实践表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带学生们多模仿方言演唱民歌,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形成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兴趣、审美情感。
(二)可通过知识问答、演唱展示、创编、鉴赏、交流、等各种活动检测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