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8.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导学案(有答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8.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导学案(有答案)+习题课件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8 11:26:28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二节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1课时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液体压强
新课导入
探究点:
2.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对点训练
3.液体压强公式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压强的公式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树立学好物理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养成规范操作实验习惯,有保护仪器安全和自身安全的意识
科学思维:体会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使用及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液体压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对探究的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猜想,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能将结论与猜想对比,有反思与评估的意识;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新课导入
1
视频导入1: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奋斗者号潜水视频,感知中国在深潜技术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想?
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靠的就是坚不可摧的船体外壳!为什么需要“坚不可摧”的船体外壳呢?
新课导入
2
1.为什么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你会感到呼吸困难?
2.为什么潜水运动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业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
3.为什么水坝建造的上窄下宽?
探究点1
液体压强
观察老师用自制仪器完成下列演示:
图示
现象 橡皮膜向 凸出 橡皮膜 凸出 橡皮膜 凸出
结论 液体对容器 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 有向下的压强 液体 有压强
侧面
侧壁
底部
向下
向上
向上
探究点1
液体压强
(1)橡皮膜为什么会凸出变形?
(2)水对底部为什么有压强?
(3)水对侧壁和向上的方向上为什么有压强?
(4)第一幅图侧面上下两个橡皮膜突出程度有什么区别?说明什么问题?
受到水的压强
水受到重力作用
水有流动性
下面的凸出程度更大;说明压强更大
探究点1
液体压强
(5)假设有个气球浸没在水中,水对气球将会怎样?上表面向下有压强;下表面受不受向上的压强?左面呢?右面呢?前面呢?后面呢?
探究点2
阅读课本P187—188“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部分。初步接触U形管压强计并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那一部分感受压强?压强方向有何特点?
②那一部分显示压强及大小?如何显示?
③装置漏气可以吗?如何知道装置是否漏气?
④如果实验前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不同怎么办?
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感受压强;压强垂直于橡皮膜。
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判断是否有压强及压强大小
不可以;检查方法是用手按压橡皮膜,看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不明显,说明漏气。
把橡皮管拔出,重新安装。
探究点2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①把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盛水容器中一定深度,仅改变 ,观察并记录 的变化。
②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盛水容器中 深度,观察并记录 的变化。
③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盛盐水的容器中不同深度(但跟放在水中的深度对应相等如10cm、20cm、30cm),观察并记录 的变化。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头方向
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
不同
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
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
探究点2
分小组动手实验。边实验边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计入下列表格中。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试验次数 液体种类 橡皮膜朝向 液体深度/cm U形管液面差 试验次数 液体种类 橡皮膜朝向 液体深度 U形管液面差
1 水 上 10 7 水 下
2 下 8
3 左 9
4 右 10 盐水
5 前 11
6 后 12
探究点2
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在相同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①在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③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良好
(1)在使用压强计前,小明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液面能够灵活升降,说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或“差”);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压强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转换法
对点训练
(2)如果所用的压强计U形管中可选择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银中的某一种液体,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三种液体中的 装入U形管中;
(3)小明同学保持图中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实验结论。你认为他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 ,理由是

酒精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不合理
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探究点3
液体压强公式
p
ρ
S
h
=
p柱
S
建立模型
公式推导
课堂小结
计算
确定F、S
统一单位
改变方法
改变压力
改变受力面积
当堂评价
1.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一定量的浓盐水,若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清水(未溢出),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2 345
A
2.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明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开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 (ρ盐水>ρ水),选项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B
当堂评价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如图所示,两试管完全相同,分别盛有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 和 ,若两试管内装有等高的同种液体,则pA pB(选填“>”“<”或“=”);若将试管B由图中的倾斜位置转向竖直放置,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 3 45
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变大
当堂评价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 ρ乙。
123 4 5
>
当堂评价
1234 5
5.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如果所用的压强计U形管中可选择装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银中的一种液体(ρ水银>ρ水>ρ酒精)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小明应该选择三种液体中的 装入U形管中;
酒精
当堂评价
1234 5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 的增加而增大;
(3)实验后,小明自制了如图丁所示的装置继续探究,小明向隔板左侧倒水,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变平,如图丁所示,则容器底部A点和B点受到液体压强关系是pA pB(选填“>”、“=”或“<”)。
深度
>(共24张PPT)
第二节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1课时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理 八年级下册HK
1.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一定深度,U形管  .
 可反映该深度的液体压强的大小。
2.在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深度越深,压强越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其中ρ的单位是   ,深度h的单位是   ,压强p的单位是   。
知识清单
两管液面高
度差
相等


ρgh
kg/m3
m
Pa
[例题] (2024遵义模拟)如图所示是小亮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典例分析
(1)实验前,小亮检查实验装置。若这套实验装置漏气,则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不明显
(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的压强
   。
(3)比较图乙和图丁,小亮得出“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   。
(4)实验中小亮发现,当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相同深度处,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于是他做了一些改进,下面操作不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对比更明显的是   。
A.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B.U形管中换密度更小的液体
C.丁实验中换密度更大的盐水
越大
不合理
没有控制探头所处的液体深度相同
A
基础题
1.关于液体压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体积有关
C.液体只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
D.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都有关
D
2.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
B.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C.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
B
3.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水>
ρ酒精)。B和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其中的液体深度也相同,三个容器中,底部所受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A容器 B.B容器
C.C容器 D.无法比较
B
4.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有了质的飞跃。潜水器下潜到图中标注的对应深度,承受海水压强最大的是( )
D
A.7103救生艇 B.蛟龙号 C.深海勇士号 D.奋斗者号
5.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和C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和C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
C.pA>pB=pC D.pA=pCD
6.将一未装满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则倒立时水对瓶盖的压强是   Pa;正立时水对瓶底的压力为F1,倒立时水对瓶盖的压力为F2,则F1   (选填“>”
“=”或“<”)F2。(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2×103
>
7.“奋斗者”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世界领先深海潜水器,若在某次工作过程中该潜水器下潜深度约为10 000 m,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海水压强为  Pa;若“奋斗者”号舱门面积约为0.6 m2,则舱门所受液体压力为   N。(g取10 N/kg,ρ海水=1.03×103 kg/m3)
1.03×108
6.18×107
中档题
8.如图甲所示,容器正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在隔板左侧装入水,右侧装入密度比水小的食用油,橡皮膜恰好变平,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小于食用油对橡皮膜的压强
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食用油对容器底的压强
C.容器左右两侧液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D.刺破橡皮膜,左右两侧液体的液面很快会相平
B
9.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中的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A.p甲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C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液面高度h1=0.8 m;其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0.1 m2,顶部到底部的高度h2=0.6 m,容器中的液体密度为1.2×103 kg/m3,则液体对容器顶部的压强为   Pa,压力为   N。(g取10 N/kg)
2 400
240
11.利用图像可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   ,液体密度ρ甲   (选填“>”“<”或“=”)ρ乙。
正比
>
12.(2024黔东南二模)如图所示,把置于在水面上方甲位置的小球松手后,小球竖直下落至乙位置悬浮在水中。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小球从甲位置下落至乙位置的过程中,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随小球下落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
答案:如图所示
13.如图所示,周末小明洗碗时发现,水槽内的水越多时,水槽底部的塞子就越难拔起,请你用所学知识帮小明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槽内的水越多时,塞子所在处的深度越大,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水槽底部的塞子受到的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就越难拔起。
14.为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取一个空的透明塑料瓶,在瓶口扎上橡皮膜,将塑料瓶浸在液体中,橡皮膜向瓶内凹进得越多,表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1)将塑料瓶竖直地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如图甲),第二次瓶口朝下(如图乙),两次塑料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乙中的橡皮膜凹进得更多,则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中,   ,液体的压强越大。
深度越深
(2)若用体积相同的酒精(ρ酒精<ρ水)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塑料瓶在酒精里的位置与图乙相同,则图   (选填“乙”或“丙”)中的橡皮膜凹进得更多。

15.(2024遵义红花岗区期中)如图所示,一平底热水壶,其质量为
0.6 kg,内底面积为180 cm2,外底面积为200 cm2。有一次小军同学用该热水壶装了1.5 L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壶中水深15 cm。求:
(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热水壶中水的质量。
解析:(1)热水壶中水的体积
V=1.5 L=1.5×10-3 m3,
热水壶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1.0×103 kg/m3×1.5×10-3 m3=1.5 kg。
答案:(1)1.5 kg
(2)水对壶底的压力。
解析:(2)水的深度h=15 cm=0.15 m,
水对壶底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15 m=1.5×103 Pa,
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5×103 Pa×180×10-4 m2=27 N。
答案:(2)27 N
(3)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强。
答案:(3)1 050 Pa
素养题
16.如图甲所示的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该容器上、下两部分都是圆柱,其横截面积分别为S1、S2,容器底部装有控制阀门。容器内装有密度为0.8×103 kg/m3的液体,液体通过控制阀门匀速排出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阀门打开前液体的深度H=   cm,上、下两部分横截面积之比S1∶S2=   。(g取10 N/kg)
15
1∶4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1课时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压强的公式。(物理观念) 2.体会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使用及作用。(科学思维) 3.经历液体压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能将结论与猜想对比。(科学探究) 4.树立学好物理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养成规范操作实验习惯,养成保护仪器安全和自身安全的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难点: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1 液体压强 观察老师用自制仪器完成下列演示,记录现象和结论: 图示现象橡皮膜向侧面凸出橡皮膜向下凸出橡皮膜向上凹进结论液体对 容器侧壁 有压强液体对容器 底部 有压强液体 向上 有压强
合作探究1 尝试交流回答: (1)橡皮膜为什么会凸出变形? 答: 受到水的压强 。 (2)水对底部为什么有压强? 答: 水受到重力作用 。 (3)水对侧壁和向上的方向上为什么有压强? 答: 水有流动性 。 (4)第一幅图侧面上下两个橡皮膜突出程度有什么区别?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下面的突出程度更大;说明压强更大 。 (5)假设有个气球浸没在水中,水对气球将会怎样?上表面向下有压强;下表面受不受向上的压强?左面呢?右面呢?前面呢?后面呢?大胆猜想,大胆发言。
自主学习2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阅读课本P187—188“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部分。 1.实验目的: (1)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习使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 2. 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 (1)观察、体验U形管压强计的结构和测压原理。 观察结构,并用手指轻触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的变化。 (2)回答以下问题: ①那一部分感受压强?压强方向如何判断? 答: 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感受压强;压强垂直于橡皮膜面 。 ②那一部分显示压强及大小?如何显示? 观察 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 判断是否有压强及压强大小,这就是 转换 法。 ③装置漏气可以吗?如何知道装置是否漏气? 答: 不可以;检查方法是用手按压橡皮膜,看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明显,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不明显,说明漏气 。 ④如果实验前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不同怎么办? 答: 可以把橡皮管拔出,重新安装 。 (4)图示说明:
合作探究2 1.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都有关 。 (2)实验器材: U形管压强计、盛水容器、盛盐水容器、刻度尺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① 把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盛水容器中一定深度,仅改变探头方向,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 ② 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盛水容器中不同深度(如10cm、20cm、30cm),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 ③ 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盛盐水的容器中不同深度(但跟放在水中的深度对应相等如10cm、20cm、30cm),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 (4)分小组动手实验。边实验边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计入下列表格中。 试验次数液体种类橡皮膜朝向液体深度/cmU形管液面差试验次数液体种类橡皮膜朝向液体深度U形管液面差1水上107水下2下83左94右10盐水5前116后12
(5)实验结论: ① 在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 ② 在相同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 ③ 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2.回扣导入新课问题,尝试回答。 提示:主要从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来了解奋斗者号所受海水压强: (1)这相当于2500多头成年非洲象(体重按6吨计算)同时站在人的背上。 (2)这种压强极为恐怖,足以将一辆坦克压扁,压成铁板一块。 (3)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地方要承受一辆小轿车的重量。 5.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在使用压强计前,小明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液面能够灵活升降,说明装置气密性 良好 ;(“良好”或“差”);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压强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转换法 ; (2)如果所用的压强计U形管中可选择染色的酒精、水以及水银中的某一种液体,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三种液体中的 酒精 装入U形管中; (3)小明同学保持图中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实验结论。你认为他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是否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没有控制液体深度相同 。
合作探究3 液体压强公式 阅读课本P189“拓展一步”部分;完成以下各步骤,理解推导过程。 1.先设想液体中某处有一段液柱(建立模型)。 2.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上大下小的模型呢?如下图: 根据以下思路理解原因: ①压力是指 垂直 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②小底正上方的液体有重力,垂直作用在底部成为压力;而竖直方向之外的液体也有重力,能不能垂直压在小底? 回答: 不能 。 ③所以模型只能是上下竖直的圆柱体形状。 2.公式推导过程: 我的推导过程:
自我评价 1.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是因为液体( A ) A.有重力 B.会流动 C.有固定形状 D.有一定体积 2.深圳水库是深圳重要的水利工程,下列四种拦河坝的横截面示意图,设计最合理的是( C ) A. B. C. D. 3.一个空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如图所示的液体中,甲、乙图中瓶口朝上,丙图中瓶口朝下,这三次药瓶在液体里的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如果没有橡皮膜,液体就不会产生压强 B.在甲、乙图中,瓶口的橡皮膜向内凹,在丙图中,瓶口的橡皮膜向外凸 C.在甲、乙图中,乙图中橡皮膜受到的液体压强大 D.在乙、丙图中,丙图中橡皮膜凹进得多一些 4.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方向有关 D.液体压强只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有关 5.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塑料袋底部发生了形变,这是因为水受到 重 力的作用,从而对塑料袋底部产生压强;若用手挤压袋子的侧壁,放手后塑料袋恢复原状,这是因为液体具有 流动 性,所以对塑料袋侧壁也产生了压强:在水中不同位置的A、B两点,受到水的压强较大的是 A 点处。 6.如图所示,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管水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 (2)实验前,小明发现压强计的金属盒没有浸入液体,“U”形管内液面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B ; A.仔细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B.拔下软管重新组装装置 C.将“U”形管中的水倒出一些 D.向“U”形管右侧管中注入一些水 (3)小明完成(2)操作后继续做了如图乙、丙、丁所示的实验,通过比较图中乙丙 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通过比较图中的丙、丁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密度 有关; (4)为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可以在丁图中,保持 深度 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朝向。 7.(选做)如图所示,桌上的一个水杯,杯内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我们可以设想液面下h深处有一底面积为S的圆柱体液柱,该液柱底面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的小液柱所产生的。请推证: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压强p=ρgh。 证明:根据压力知识可以知道,这个液柱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力等于其上方圆柱体液柱的重力,有:;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有: ;根据质量与密度的关系有: ;根据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有: 。
我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物理观念:了解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液体压强的公式。
科学思维:体会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及作用。
科学探究:经历液体压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对探究的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猜想,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能将结论与猜想对比,有反思与评估的意识;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
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物理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树立学好物理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养成规范操作实验习惯,有保护仪器安全和自身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教师演示:U形管压强计、圆筒容器、刻度尺、盐水、底部和侧面用橡皮膜扎口的管
学生实验:U形管压强计、大烧杯、盐水、刻度尺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中国奋斗者号的潜水视频,感知中国在深潜技术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想 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靠的就是坚不可摧的船体外壳!为什么需要“坚不可摧”的船体外壳呢 从而引出课题,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新内容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液体压强 1.老师用自制仪器完成下列演示,指导学生观察: 图示现象橡皮膜向侧面凸出橡皮膜向下凸出橡皮膜向上凸出结论液体对容器 侧壁有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 有向下的压强液体向上有压强
引导提问:(1)橡皮膜为什么会凸出变形 提示:受到水的压强。 (2)水对底部为什么有压强 提示:水受到重力作用。 (3)水对侧壁和向上的方向上为什么有压强 提示:水有流动性。 (4)第一幅图侧面上下两个橡皮膜突出程度有什么区别 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下面的突出程度更大;说明压强更大。 先通过自制仪器对液体压强有直观认识,然后再引导,上升到理论高度 一定启发学生思考,提倡交流讨论,大胆发言
探究点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7~188“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部分。 1.实验目的: (1)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习使用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压强。 2.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 (1)指导学生观察、体验U形管压强计的结构和测压原理。 让学生观察结构,并用手指轻触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变化。让学生意识到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与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关系。 (2)回答以下问题,在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老师给予点拨: ①哪一部分感受压强 压强方向如何判断 提示: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感受压强;压强垂直于橡皮膜面向金属盒内。 ②哪一部分显示压强及大小 如何显示 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判断是否有压强及压强大小,这就是转换法。 ③装置漏气可以吗 如何知道装置是否漏气 提示:不可以;检查方法是用手按压橡皮膜,看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明显,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不明显,说明漏气。 ④如果实验前压强计的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不同怎么办 提示:可以把橡皮管拔出,重新安装。 (3)图示说明: 3.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都有关 (2)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盛水容器、盛盐水容器、刻度尺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①把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盛水容器中一定深度,仅改变探头方向,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②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盛水容器中不同深度(如10 cm、20 cm、30 cm),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③将U形管压强计的探头分别放入盛盐水的容器中不同深度(但跟放在水中的深度对应相等如10 cm、20 cm、30 cm),观察并记录U形管两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4)分小组动手实验。边实验边将实验数据和现象计入下列表格中。 试验 次数液体 种类橡皮膜 朝向液体深 度/cmU形管 液面差试验 次数液体 种类橡皮膜 朝向液体深 度/cmU形管 液面差1水上107水下2下83左94右10盐水5前116后12
明确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是做实验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操作过程步骤繁琐,要求高,要求分工明确,操作规范,记录数据准确
 (5)实验结论: ①在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②在相同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③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探究点三:液体压强公式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9“拓展一步”部分;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各步骤,理解推导过程。 1.先设想液体中某处有一段液柱(建立模型)。 2.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上大下小的模型呢 如图: (1)先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适时点拨。 (2)同学上台或老师通过边作图边讲解方式解释: ①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②小底正上方的液体有重力,垂直作用在底部成为压力;而竖直方向之外的液体也有重力,能不能垂直压在小底 学生:不能。 ③所以模型只能是上下竖直的圆柱体形状。 3.公式推导过程: 注意体会模型的建立,及液体压强特点的应用,体验液体压强公式不是重新发现的,而是在压强定义式基础上推导的
第二节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1课时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
2.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在相同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在相同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见PPT课件
  本节课,生活现象和物理实验贯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采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实验步骤分明,并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体会,这样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学中师生互动性比较好,学生勤于思考、积极讨论分析,课堂气氛活跃、和谐,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提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