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9桃花源记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9桃花源记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6 12: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发现桃花林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为什么这么写呢?
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暗示下文有美景出现,为下文渔人发现桃花源作铺垫。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进入桃花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3、渔人进入桃花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大家说桃源美不美?美在哪里?
自然美:自然环境幽美宁静,美好和谐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渔人所见
人情美:风俗淳朴,人们安居乐业,自由,幸福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渔人所见
做客桃花源
1、桃花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会乃大惊?
说明桃源人对渔人感到陌生,大为惊奇,写出了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2.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
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渔人所闻
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渔人所历
做客桃花源
3、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所闻” 之后,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花源人听后,为桃园外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也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离开桃花源
1、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2、渔人出桃源时,写“处处志之”,可 是再往时,却仍“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些说明了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并非真实情景,这也表明作者旨在说明自己的社会理想。
再寻桃花源
1、再寻桃花源的结果是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作者这样的结尾,意在说明什么?
这样的结尾可以使文章的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同时,说明像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生活?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作者写作此文时已隐居民间多年,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
思考探究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找出来自美丽的桃花源中的成语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
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
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试一试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课堂小结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
2、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

×
课堂检测
3、文中描写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课堂检测
从过去盼温饱、求生存到如今的盼环保、求生态。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同时特别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层层递进、继往开来,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的渴望。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