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
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以及无丝分裂的异同点,归纳概括出细胞分裂的方式,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掌握装片的制作方法,绘制有丝分裂简图。
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运用细胞模型解释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阐明生物体的生长主要依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细胞周期的不同时间段,细胞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阅读书本P114-11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4.无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
1.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相比,在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有丝分裂的意义有哪些?
2.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有什么异同?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中心粒倍增
时期 间期 前期 末期
高等植
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无中心
体的倍增
中心体
复制倍增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体移到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
壁,分割出子细胞
细胞膜由中间向内部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 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末期 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
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三看法”界定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细胞器名称 所在细胞类型 作用时期 生理作用
核糖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间期(主要)
与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动物、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前期
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末期
整个细胞周期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提供能量
中心体:复制在间期,移动在前期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其生理作用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由于染色上有_ ______________,因而在细胞的_____和____ _间保持了 。
遗传物质DNA
亲代
子代
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
1.过程:
细胞核延长 核缢裂 细胞质缢裂 形成两个子细胞
2.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NA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3.实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1.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1
C.以上可以是蛙的红细胞进行分裂时不同时期的图像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对点练习】
C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对点练习】
2.下列是一组动物活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期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及无丝分裂
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B.该生物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在c和e两个时期
C.d图细胞中染色体∶核DNA分子数=1∶1
D.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阅读书本P116-117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是?
2.整理实验步骤,每步所使用的试剂,各操作目的是?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可以用哪些材料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动物受精卵及早期胚胎
植物茎尖
植物根尖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根冠
分生区
(无液泡)
伸长区
(细胞呈方形,排列紧密)
(有液泡)
成熟区/根毛区
(有液泡)
(长条形)
用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能迅速伸长
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保护幼嫩的分生区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成熟区
伸长区
分生区
根冠
细胞特点是: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中期
前期
(1)高等植物根尖、芽尖等_______________能进行有丝分裂。
(2)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3)在高倍显微镜下,根据细胞内___________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4)染色体容易被_____________(如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着色。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生区细胞
染色体
碱性染料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洋葱根尖的培养
实验前3~4天,将洋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把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经常换水,以 ,待根长约 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5 cm
防止烂根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如何选取到根尖分生区细胞?
取材时只能剪根尖2~3 mm,
原因是若剪得过长会包括伸长区,伸长区无细胞分裂,增加了寻找观察细胞的难度。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01
02
03
04
2.装片的制作
解离3~5min
漂洗约10min
染色3~5min
制片
解离3~5min
漂洗约10min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过长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会被破坏;过短会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
取材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有较多的细胞处于分裂期)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目的:溶解果胶,软化细胞
壁,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以1∶1的比例混合
时间:3~5 min程度:根尖酥软.
解离
*
——
漂洗液:清水;时间:约10 min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漂洗是为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不漂洗也会影响染色。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液:0.01 g/mL或0.02 g/mL的 龙胆紫 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时间:3~5 min
目的:使 染色体 着色
注意事项:
1. 注意染液不宜滴加过多;
2. 注意冰醋酸的功能是固定细胞,保持细胞结构的形态;
3. 注意利用清水充分洗去过多染液和冰醋酸,防止影响观察。
——
染色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染色3~5min
制片
请思考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可以保证细胞相互分散开。
①解离要充分; ②用镊子弄碎; ③压片。
*
——
制片
掌握好力度,过轻,细胞分散不开;过重,会压坏玻片。
①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
③并用手指轻轻按压。
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方法:
目的: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
3.有丝分裂的观察
注意: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可反映出各时期经历时间的长度。
实验结果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3)若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换成鳞片叶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4. 结果分析
(1)什么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为什么?
间期细胞最多,因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时间最长
(2)能观察到某个细胞的连续变化么?为什么?
不能。细胞已经在解离时被杀死
看不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不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视野中细胞重叠严重
解离不充分
制片时为未弄碎根尖和按压盖玻片
染色体几乎未被染色
染色剂浓度不够大
染色时间不够
漂洗不充分
观察不到分裂期细胞
视野选择不合适
取材位置不合适
取材时间不合适
实验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3.如图是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B.该实验步骤中唯一的错误是在②和③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
C.在观察的图像中,甲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
D.统计图⑧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
【对点练习】
C
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对点练习】
4.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1~3组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操作步骤:
据表可知,1~3组同学不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
A.染色体未染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染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A
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现有如图3个大小不同的细胞模型,用正方体代表,棱长分别为2mm、4mm、8mm,计算每个“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表面积:
体 积:
表面积:
体 积:
表面积:
体 积:
24
8
96
64
384
512
1.5
3
0.75
表面积/体积:
表面积/体积:
表面积/体积: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物质在细胞中的扩散速率是一定的,假定某种(红色)物质通过“细胞膜”后,向内扩散的深度均为0.5mm。计算这三个“细胞”中物质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细胞”体积的比值。
2
4
8
比值
(扩散体积/总体积)
葡萄糖
扩散深度(mm)
相对表面积
(表面积/体积)
体积
(mm3)
表面积
(mm2)
边长
(mm)
58%
0.5
3
8
24
33%
0.5
1.5
64
96
18%
0.5
0.75
512
384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3.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体积与相对表面积的关系: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关系(细胞核的控制能力)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运输效率就越低。
核 ∕ 质:细胞核占细胞体积的相对比值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
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 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细胞大小有什什么关系?
运用模型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面积相对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2. 物质同样扩散深度0.5cm,扩散部分体积占比不同。从物质运输效率看,细胞为什么不能太大?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的核质比例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答:不是,细胞中有众多的必需物质和细胞器,细胞太小,就没有足够的空间,细胞就不能进行相应的生命活动,发挥出相应的生理功能。
3.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就大,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运用模型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原生动物细胞中的伸缩泡增大了膜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草履虫个体较大,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保证正常的核质比。
大核
小核
伸缩泡
伸缩泡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知识点1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可用显微镜观察( )
A.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细胞的比例
B.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是否出现纺锤体
C [动植物细胞分裂期与分裂间期细胞的比例接近,据此不能进行判断,A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相同,据此不能进行判断,B错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因此根据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可以进行判断,C正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形成纺锤体,D错误。]
2.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 )
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A [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射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不论是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还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都会将复制后的染色体精确地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3.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比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明显不同的是( )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前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C.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会形成细胞板
D.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 [动植物细胞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不符合题意;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都会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B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央会形成细胞板,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央不会形成细胞板,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C符合题意;动植物细胞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2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4.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的目的是用蒸馏水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B.染色之后要进行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碱性染料
C.制片时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
C [解离的目的是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A错误;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B错误;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C正确;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进行连续分裂,因此不可通过同一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全过程,D错误。]
5.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 [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
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制片流程: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C.剪取5 cm根尖,用15%盐酸和甲紫溶液分别解离和染色
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D [制片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因为看到的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变化,B错误;剪取根尖2~3 mm,用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在室温下解离,C错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D正确。]
7.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 16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需要经过解离、漂洗、________和制片四个步骤。
(2)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在_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完成________________,同时细胞有适度生长。
(3)图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32条,此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________。
(4)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________,以实现细胞质的分裂。
(5)该实验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连续的动态过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由于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在间期,该时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已知洋葱体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则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2条染色体,对应于图中甲细胞,此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1。(4)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5)由于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所以该实验不能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连续的动态过程。
答案:(1)染色 (2)分裂间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甲 1∶1 (4)细胞壁 (5)细胞已经死亡
8.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A、B、C是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按照细胞周期正确的排列顺序为B→C→A
B.B细胞可观察到染色体缩短变粗,核仁逐渐解体
C.若要将C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则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
D.C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B [由题图分析可知,按照细胞周期正确的排列顺序为B(前期)→C(中期)→A(后期),A正确;题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像,细胞通过解离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B细胞中染色体缩短变粗,核仁逐渐解体的动态过程,B错误;C细胞处于视野的右边,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像,若要将C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故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而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而图中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因此C细胞是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正确。]
9.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DE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D [由图甲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可以判断出AB段处于分裂间期,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A正确;CD段表示进入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正确;图乙中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图甲中的DE段相对应,C正确;图乙中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已经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10.下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两组①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体形成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②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膜
D [甲细胞为动物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①为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构成,中心粒在有丝分裂间期倍增,成为两组,进入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有丝分裂前期植物细胞的两极会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②为细胞膜,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C正确;③为细胞板,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错误。]
11.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 [题述实验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错误;将染色后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进行镜检,B错误;据图可知,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才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12.下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内共有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个DNA分子。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内共有染色体______条。
(2)写出图中部分标号所代表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绘出与该图有关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数目变化曲线。
解析:题图是染色体复制后的有丝分裂中期图,图中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该图相同,为4条。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分子数不加倍。
答案:(1)动物 8 8 8 (2)中心体(粒) 染色(单)体 (3)4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子代细胞获得一套染色体 (4)
13.如图所示,图1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2是细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3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A表示的是__________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有DNA分子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__条。
(2)图1中的B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__________段。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__条。图3中属于分生区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要使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方移动。
(3)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_。
(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要将实验材料(洋葱根尖)进行染色,染色主要是让细胞内的__________染上颜色,便于观察清楚。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都是______性染料。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剪取2~3 mm根尖,放入解离液中解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1中的A中含有中心体、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1中的B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图3中分生区细胞是B,图2中的MP为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其中MN段为分裂后期。
答案:(1)动物 中 12 12 (2)MN 6 B 右上 (3)DNA (4)染色质(或染色体) 碱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