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1《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不同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
思维能力:了解习作的描写方法,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审美创造: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以及称他为“军神”的原因。
2、能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难点:
能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将《军神》这篇课文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手术前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寻找手术前刘伯承、沃克医生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刘伯承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隐藏身份
3、隐藏什么身份?为什么?
4、出示背景资料,谈感受。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体会刘伯承的内心
出示第一句话:被土匪打伤了眼睛。
我们知道,刘伯承当时是与谁打仗?刘伯承是被谁打伤了眼睛?
教师小结:这么严重的伤势,说那是土匪,你觉得这里体现了他一种怎样的精神?
2.出示第二句话: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1)在即将被医生揭穿身份时,刘伯承可能会想什么?
(2)如果你是刘伯承,你当时可能会想什么?
(3)从刘伯承的神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
(1)孩子们,结合刘伯承的语言,他的心理反应从始至终都是平静的,那沃克医生呢?寻找描写沃克医生神态的词语?
(2)从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3)小结:沃克医生此时判断刘伯承是邮局职员还是军人?
四、紧扣细节,体会意志
1、从军人到“军神”,刘伯承怎样的表现让沃克医生对他的称呼发生了变化
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生齐读
(2)圈出描写刘伯承神态、动作的词语
(3)小组合作:从刘伯承的神态、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内心(出示视频)
教师小结:你们知道吗?这个手术当时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也就是说,刘伯承忍受的痛苦是三个小时。据刘伯承的后人回忆,当时刘伯承将床板都划出了深深的痕迹。
(4)会读书的孩子,读到一段话,脑海里就会浮现相关的情节,假如你来到了手术台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5)但此时最应该哼叫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可他却?——一声不吭!即使疼的青筋暴起,他仍然?即使疼的开始汗如雨下,他还是?
小结;遇到困难、磨难,普通人是什么反应?军人是什么反应?刘伯承是什么反应?
(7)孩子们,让我们读好刘伯承这三个小时的忍耐,读好他饱经痛苦时的一声不吭。
3、课件出示: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励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1)齐读
(2)找出描写神态的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虚弱
刘伯承面色苍白,虚弱极了,但是他却告诉了沃克医生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是什么?
预设:数刀数
什么时候?
预设:手术中
关键的是,他谈这件事的时候是什么态度?
预设:笑谈刀数
4、沃克医生作为资深、有经验的医生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人——刘伯承的确可以成为军神。
课件出示: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小结:刘伯承面对困难时的表现,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五、学法小结
我们这节课对刘伯承进行了分析,对沃克也进行了分析。用心电图来表示的话,刘伯承的心理反应是一条线,沃克医生的内心是不断变化的。为什么作者写的时候刻意把刘伯承写得如此简洁,把沃克写得如此生动?侧面衬托
六、迁移练笔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接下来进行小练笔。
七、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军神
刘伯承—军人—军神
沃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