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6 19: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观察“我国粮食人均变化图”,其中促使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4.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一胜利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团结和改造的政策”指的是(  )
A.无偿没收 B.廉价收购
C.实行股份制 D.和平赎买政策
7.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
A.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8.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1945年8月遭受水灾而再次被迫停工。1946年5月,公司所在地泊头镇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政府积极帮助公司复工复产。1947年12月初,公司代理人向市政府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书。1948年2月1日,在泊头诞生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这一史事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B.中共对私营企业的公私合营有历史经验
C.公私合营是私营企业壮大发展必由之路
D.1948年开始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探索
9.历史图片承载了许多历史信息和内涵,对它们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知识必备的技能之一。对下列图片解读有误的是(  )
图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二 手工业者组织的木器生产合作社 图三 土地改革运动 图四 同仁堂实现公私合营
A.图一是农民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图二是在自愿互利原则下完成的
C.图三实行的范围是全国
D.图四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私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10.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或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④一桥架长江南北通畅,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1.火红的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个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
①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
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农业合作化
C.赎买政策 D.国有企业改革
1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4.1956 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15.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化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体现了当时(  )
A.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1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17.1956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诗人通过该诗句表达了(  )
A.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期待
B.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的自豪
C.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欣喜信心
D.对土地改革完成的美好祝愿
18.“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阶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19.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不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二:大会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56年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
材料三: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材料四: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1)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请根据材料概括“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1956年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具体是哪次会议?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举一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中违背这一会议的方针路线导致出现的失误?
(3)材料三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制定“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主要目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该目标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20.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民生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还有占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的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有秩序地加入这个运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最广大的群众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将来。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1967年,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摘自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
材料三: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____”的高潮和 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材料四: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她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
(1)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新中国开展什么运动?这次运动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次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应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所学,这一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将材料三划线处内容补充完整。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调整了国民经济
(4)小岗村农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对上述国家民生政策的调整有什么认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据句容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句容出现的第一个参军高潮是在1950-1953年三年中共计有4195名爱国青年应征入伍。
材料三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请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习历史知识指出句容县出现“第一个参军高潮”的原因?材料二中“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答案
1.A
2.B
3.A
4.B
5.D
6.D
7.C
8.B
9.D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D
17.A
18.D
19.(1)事件:农业合作化。意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加剧,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
(2)会议:中共八大。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失误: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
(3)会议:中共十三大。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目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承担历史重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等。
20.(1)运动:土地改革;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2)农业合作化运动;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作用: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3)“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1.(1)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原因:抗美援朝战争;标志:1953年, 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三大改造。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评价: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