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班级类型:文科;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
1.右图为某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不包括
A.机械化水平高 B.接近市场
C.地势平坦开阔 D.地广人稀
2.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不利因素是
A.地震灾害 B.寒潮侵袭
C.水旱灾害 D.沙尘暴
3.泰国的平原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美国的中部平原、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等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A.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
D.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
4.右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5.“秋天黄昏与你徜徉在金色的麦田”,是很流行的《小苹果》中的一句
歌词,描绘了一幅美丽、浪漫的图画。下列选项中可能见到这种真实景色的是
A.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 B.美国的冬小麦区 C.中国的华北平原地区 D.美国的春小麦区
6.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
A.地形条件 B.光热条件 C.土壤条件 D.市场条件
7.海南岛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市场广阔 B.热量充足 C.终年湿润 D.国家政策扶持
8.新疆属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地区,限制其绿洲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9.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
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 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10.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图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1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
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是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玉米优势区域中,主要种植夏播玉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图中①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玉米种植面积大
②图中②地区因为有灌溉水源便于玉米种植
③图中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玉米品质最好
④图中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玉米的收摘
⑤图中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生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读下表,完成15-17各题。
15.关于我国不同区域农村土地流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甘肃玉门土地流转方式以转让为主 B.我国中部地区土地流转面积比东部地区大
C.土地流转方式中苏州租赁耕地面积比株洲的大 D.湖南株洲的耕地总面积比山西原平少
16.关于促使各地进行土地流转原因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批农民工进城,导致农村大片土地撂荒,危及粮食安全
B.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
C.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从业人口老化
D.农村地区荃础设施完善,农业科技进步
17.下列关于农村“生地流转”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增加农村耕地面积 B.可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棋化、集约化
18.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
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
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19.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 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
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近年来,很多浙江人到广东雷州半岛承包土地种植瓜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回答19~20题。
20.浙江农民选择到雷州半岛租地种瓜果,是因为雷州半岛
A.土壤肥沃 B.水热条件好 C.市场广阔 D.土地价格低
21.雷州半岛成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主要是得益于
①其他地区的气候不能种北运菜 ②便捷的交通运输
③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④生产成本低、质量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地形 B.江南丘陵的茶树——气候
C.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技术 D.云南昆明的花卉——劳动力
23.上海郊区农业正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三联动”的都市农业加快转型,深刻地改变着上海和农民的发展形态。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经形成了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经济作物为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城市居民走进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在百度地图中搜索到2014年度苏州有760家农家乐,淮安有51家农家乐。据此完成24-25问题。
24.苏州农家乐的数量远多于淮安,主要原因是苏州
A.农家乐规模大 B.人口密度大 C.市场需求量大 D.土地资源有限
25.关于农家乐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农村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B.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C.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D.不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
右图为“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26-27题。
26.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广东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27.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观光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与旅游交叉的新兴产业。它既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又具有旅游业休闲娱乐、提供旅游服务的功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8.发展观光农业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充足的客源市场 ②国家的优惠政策 ③便捷的交通 ④丰富的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9.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是( )
①利于扩大农业经济范围,调整产业结构 ②避免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扩大市场范围 ④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下图为区位因素构成示意图,若a、b、c分别代表农业区位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因素,则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31.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
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
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3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读右图完成35-36题。
35.图中反映出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晚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
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6.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出现“热岛”现象 ②土地质量下降
③生物多样性增多 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1982~2010年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完成37-38问题。
37.1982~2010年广州市郊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郊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外来人口持续迁入 ③老城区人口持续外迁 ④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外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2000年以后,与老城区、中心城区人口变化情况关联性最小
的因素是
A.城内地价水平较高 B.交通通讯条件改善
C.城内外环境质量差异 D.郊区人均收入高
39.鬼城指数=城区人口(万人)/建成区面积(平方
公里),“鬼城”的出现反映我国部分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
A.城市化速度〉工业化速度
B.城市化速度〈工业化速度
C.人口城市化速度<土地城市化速度
D.人口城市化速度>土地城市化速度
40. 近年来,我国有部分特大城市出现人口“钟摆式”移动现象,这反映了它们正处于
A.中心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第II卷(非选择题20分)
综合题(20分,每点1分)
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A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 农业,E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是 。(2分)
(2)E农业地域类型在A国的经营方式以 为主,D区的农业经营方式以 为主。(2分)
(3)E的主要农作物是 ,其自然区位优势有那些?(6分)
4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判断理由是 。(2分)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2分)
4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 (3分)
(2)由图乙可知,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后期城市化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过快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 、 、 等环境污染问题。(3分)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B 7.B 8.B 9.A 10.B
11.D 12.B 13.D 14.B 15.C 16.D 17. A 18.D 19.A 20.B
21.B 22.A 23.C 24.C 25.A 26.C 27.B 28.C 29.A 30.C
31.C 32.C 33.D 34.C 35.B 36.D 37.C 38.D 39.C 40.B
41.
(1)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2)国营农场 家庭经营
(3)玉米 地形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夏季热量较充足,降水丰富
42.
(1)混合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都占有一定比重
(2)交通方便,便于运输;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43.
(1)英国、美国、日本(答对2个既可) 逆城市化(3分)
(2)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音污染(任三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