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8 池子与河流 课时安排 1
内容 分析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两个人物个性鲜明的对话,感受他们不同的价值观。 思维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诗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思政 元素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奋斗的精神,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重点 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 目标 1.正确认读“滔、涯”等7个生字,理解“淤塞、衰退”等词语。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事人物的看法,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有趣的图片,(出示池子与河流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联系自己的生活,能说说池子和河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言)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寓言诗,看看在这首诗里,池子和河流之间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池子与河流的不同之处。 2. 对课文内容产生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交流
【教师活动】 1. 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寓言诗。遇到难懂的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课文里的生字词。(出示词语:滚滚滔滔、生涯、应验、贵妇人、忙忙碌碌、遵循、尊敬、淤塞)大家看,这些字词大部分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识记它们。(讲解形声字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 除了形声字的方法,还有一些识字小窍门。比如说同音字,像 “滚滚滔滔、波涛汹涌、掏心掏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词义来区分这些汉字;还有形近字,像 “滔、稻、蹈”,我们可以根据字意来记住它们;另外,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比如 “遵” 就是在 “尊” 的基础上加了个走之旁。(举例讲解识字方法) 4. 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理解吗?老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依次解释词语:【滔滔】形容大水滚滚。【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 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推究】推求探究 (原因、道理等)。【安逸】安闲舒适。【淤塞】(水道) 被沉积的泥沙堵塞。)大家要认真记住哦! 5. 现在,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寓言诗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池子每天过着清闲、安逸的生活,嘲笑河流奔流不息,整天忙碌,负载船只。后来,池子日渐干枯,而河流长流不断。)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习生字词,了解形声字构字方法。 3. 学习识字方法,做好笔记。 4. 认真听老师讲解词语意思。 5. 思考并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和字词学习,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识字能力。
环节三:再读课文,品读诗句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要想一想哪些是池子说的话,哪些是河流说的话。(巡视指导学生阅读) 2. (课件出示池子说的话)现在我们来看池子说的这些话。(课件出示: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大家看,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对,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谁来试试?(指名朗读,指导朗读)(课件出示: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大家想一想,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呢?(引导学生回答: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那这句话又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没错,读出疑问的语气。(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我的命运有多好,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这句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 3. 我们再来合作探究一下,池子的志向是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回答:过着安逸、得过且过、慵懒的生活。从 “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我不用、也用不着、至多” 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 河流是怎么回答池子的话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大家知道这里的 “自然规律” 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从河流对池子的回答中,你知道河流的志向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不顾自身安逸,奔流不息,为人们奉献。) 5. 志向不同,行为不同,那池子与河流后来分别有怎样的命运呢?大家自由说一说。(引导学生回答) 6. 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对话小节,有的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讲解: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有一种特殊情况 —— 连续几个自然段是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则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前引号,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前面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后引号。) 7. 现在,我们来和同桌一起合作朗读。你和同桌分别扮演池子与河流,然后再换过来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像!(巡视指导学生合作朗读) 8. 我们来小组讨论一下,谈谈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回答:河流的话有道理,因为勤奋会提升价值,懒惰会让才能荒废,最后一事无成……)那作者通过这首诗歌,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生命因奋斗而更有意义。)
【学生活动】 1. 再读课文,区分池子和河流的话。 2. 朗读池子的话,体会语气,回答问题。 3. 思考并回答池子的志向。 4. 朗读河流的话,理解 “自然规律”,回答河流的志向和命运。 5. 了解引号的特殊用法。 6. 与同桌合作朗读,分角色读出不同语气。 7. 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理解诗歌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课文、品读诗句、合作探究和朗读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和命运,领悟诗歌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 现在,我们来进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池子与河流各代表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呢?(巡视指导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回答: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现状,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2. 读完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在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大家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们全班一起交流。(组织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 同学们说得都很棒!老师来评议并小结一下,人不应该荒废年华,应当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将来会一无所获。
【学生活动】 1. 参与小组交流,思考并回答问题。 2. 小组代表发言,倾听他人观点,参与全班交流。 3. 倾听老师小结,理解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环节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池子与河流》这首寓言诗,认识了两个不一样的角色 —— 池子和河流。我们知道了它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志向和命运,也明白了生命因奋斗而更有意义这个道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像河流一样,积极进取,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价值。 布置作业:1.将课文里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课外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了解更多的寓言诗。
【学生活动】 认真倾听老师总结,回顾学习内容,思考道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记录作业内容,课后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池子 河流 贪图安逸 负重前进 不思进取 创造幸福 淤塞 枯干 长流不断 多作贡献 增添光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对诗歌内容和寓意有了较好的理解,在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环节积极参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概念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生动形象;在组织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有序,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更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如播放动画、展示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优化小组讨论的组织,明确小组分工,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提高学生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总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