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0 纸的发明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展,介绍了古代造纸的流程,让我们认识到造纸术大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感受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使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文章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首先点明了发明造纸术的重要意义。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再次说明了发明造纸术的意义。第2至4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介绍了造纸术的发明历程。全文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表达准确、生动,结构严密。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集结了古人的智慧,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思维能力: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审美创造: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造纸术的发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重点 难点 跟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积累多音字“累、切、便、鲜”,正确读写本课词语。(重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里,纸可是太重要啦!课本是纸做的,我们写字也离不开纸。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纸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纸的了解)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板书课题:纸的发明,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在学习之前,老师要给大家区分两个词,发明和发现。发明呢,是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则是第一次看到或知道。大家记住这两个词的区别了吗?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纸的问题,分享自己的了解。 2. 齐读课题,学习 “发明” 和 “发现” 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并让学生区分易混淆词语,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同时标注好自然段序号。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好啦,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件出示课后生字)先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读得准不准。(指名读,再齐读)大家在识字方面都有自己的小妙招,现在互相交流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 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有的话等会儿帮他们纠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字音) 4. 现在,大家再自由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纸的发明” 的呢?(巡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引导学生回答,总结: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几千年前祖先记录文字的方式;西汉时代用麻造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 大家都找得很准确!那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及其意义。)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倾听并参与评议。 4. 自由读课文,思考并回答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纸的发明。 5. 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检查自学、交流识字方法和概括主要内容等活动,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概括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纸的发明》的部分内容。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在课堂上都很积极,表现得非常棒! 2. 课后,请大家把今天学的生字每个写 5 遍,加强记忆;再把课文认真读 2 遍,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小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 课后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0 纸的发明(第 1 课时)
生字:(展示生字及识字方法)
课文内容:造纸术的贡献 - 文字记录方式 - 麻纸 - 蔡伦改进 - 影响
主要内容:造纸术发明过程及意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在识字和初读课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部分学生概括不够准确、简洁,可能是对概括方法的指导不够细致,学生练习不足;在识字教学中,对个别多音字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出现混淆;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概括方法的指导,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概括技巧;在讲解多音字时,增加具体语境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小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难点) 3.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纸的发明》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试一试?(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环节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教师活动】 1.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给的这个表格。(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关注纸的种类、时间、用料、优点和缺点等方面)大家要认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填写哦。(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2. 好啦,表格填得差不多了吧。现在我们结合表格内容,研读第 4 自然段中描写蔡伦造纸方法的句子。大家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仔细读一读,再和之前人们使用的 “纸” 进行比较,想一想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对比,用蔡伦的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纸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现在大家结合课前对纸用途的了解,想一想、说一说:造纸术到底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呢?大家可以联系生活中纸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来谈谈。(引导学生发言,适时给予引导和补充) 4. 为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是谁呀?(引导学生回答:蔡伦)没错,蔡伦的贡献可真大! 5. (课件出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句子。大家想一想,把句子中的 “之一” 删去可以吗?为什么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不可以,中国其他的伟大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呀,说明性的文章用语一定要准确,“之一” 一词就体现了这种准确性。那大家再思考一下,“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一句中 “大约”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不能,因为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6. 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像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测验地震发生方位的仪器 —— 地动仪;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家课前都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和同学交流交流吧。(组织学生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 1. 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 研读句子,对比分析,回答蔡伦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3. 思考并回答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4. 回答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 5. 参与句子探究,理解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6. 交流分享我国古代其他科技成就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细读课文、小组合作、句子探究和拓展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意义以及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教师活动】 1. (出示生字课件:术 伟 录 册 保 存 约 验 阿 欧 洲 社)同学们,我们来学习写这些生字。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呢?(巡视小组交流情况) 2. 现在全班一起交流,老师来评议。这里要重点指导两个字,“术” 最后写点,“社” 先写点。大家记住了吗?(示范书写,强调书写要点) 3. 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注意书写姿势和规范。老师会巡视,给大家个别指导。(巡视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活动】 1. 小组交流生字书写方法。 2. 倾听老师评议和指导,观察示范书写。 3. 练习书写生字,接受老师的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环节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这两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纸的发明》。我们了解了纸的发明过程,知道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势,还感受到了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学习了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都很认真,收获肯定不少! 2. 课后,请大家把今天学的 13 个生字每个认真写 5 遍;再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古代科技成就,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回顾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后完成作业,书写生字、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意义和说明性语言有了较好的理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在写字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生动,没有充分结合实际案例;在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时,个别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可能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写字指导时间有些紧张,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更生动具体的引导方式,如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或讲述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优化小组合作的组织,明确小组分工,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合作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写字指导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