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08: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三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以《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识字加油站”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这两项内容都是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一是照样子用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说清楚某个手工活动的过程,二是仿照《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有关段落写一段话,通过仿写,尝试将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六个场所的名称,重点关注翘舌音“税”,后鼻音“档”以及整体认读音节“阅”,引导学生交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识字,回顾已知的识字方法。 本单元主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安排了一组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介绍了我国古代“文房四宝”“雅人四好”“中医四诊”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思维能力: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审美创造:体会课文的相关段落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思政 元素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 难点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了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重点)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环节一:学习 “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语文园地三” 的学习。首先,我们来看 “交流平台”。(课件出示《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课文片段)大家仔细看看这两个片段,互相交流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呢?(巡视学生交流情况,适时参与讨论) 2. 好啦,大家交流得差不多了。现在,请大家反复朗读这两个片段,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 大家说得都很好!老师来给大家小结一下。在以后阅读其他文章的时候,大家要多注意这种写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清文章的结构,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以后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先确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再想一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意思,最后有条理地把这几个方面写具体。大家记住了吗?
【学生活动】 1. 观察课文片段,与同学交流发现。 2. 朗读片段,体会写作方法,参与发言。 3. 倾听老师小结,记住写作方法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课文片段和朗读体会,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
环节二:学习 “识字加油站”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招牌图片)同学们,看这些招牌,是不是很熟悉呀?大家在哪里见过这些招牌呢?现在互相交流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招牌) 2.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招牌上的这些字,大家都认识吗?老师来指导大家认一认。(相机指导学生识记招牌上的文字,如 “税、档” 等) 3. 除了从招牌上识字,大家还知道哪些识字途径呢?(引导学生交流其他识字途径,如课外阅读、菜单、电视节目等) 4. 同学们说得都很棒!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识字,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文字,就能认识更多的汉字。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能发现更多的识字小窍门。
【学生活动】 1. 观察招牌图片,交流见过的招牌。 2. 学习招牌上的生字。 3. 思考并交流其他识字途径。 4. 领会生活识字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招牌图片和交流识字途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识字资源,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环节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交流平台” 和 “识字加油站”。在 “交流平台”,我们学会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在 “识字加油站”,我们认识了新的生字,还知道了很多识字的好办法。大家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积极,老师为大家点赞! 2. 课后,请大家把今天认识的 7 个生字每个认真写 5 遍,加深记忆;再找一找身边的招牌,看看还能认识哪些新字,把它们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课后完成作业,书写生字、寻找并记录新字。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第 1 课时)
交流平台: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
确定中心 - 选择方面 - 有条理写
识字加油站:招牌识字(税、档……)
其他识字途径:课外阅读、菜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有了初步理解,在识字方面也有了新的收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生动,缺乏实例支撑;在交流识字途径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灵活;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写作方法,采用更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结合更多实例进行分析;在交流环节,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如小组竞赛、分享故事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总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按照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2.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重点) 3.积累有关“文房四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成语。(难点)
环节一:学习 “词句段运用”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 “语文园地三”。现在看课件上 “词句段运用” 的第一部分,我们以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例,来学习怎么介绍一个活动的过程。大家仔细看,认真听老师讲。(以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例,指导口头介绍造纸的过程) 2. 接下来,大家在小组里照样子介绍一次自己做过的手工活动的过程。介绍完后,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一评,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有条理。(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认真听,等会儿我们一起开展小组间的相互评价。(组织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其他小组评价) 4. 大家根据评价结果,自己再练习介绍,然后在小组里再交流交流,争取比刚才说得更好。(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和交流) 5. (课件出示 “词句段运用” 第二部分的两段话)现在请大家独立阅读这两段话,仔细分析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分析出都是先总后分的段式,都用到了 “有的…… 有的…… 有的……” 句式) 6. 大家分析得很准确!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仿照这两段话的样子写句子。可以先在脑海里构思一下,想好了再动笔写。(巡视指导学生仿写) 7. 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句子,互相评议。大家要认真听别人的意见,有问题的话就进行修改。(巡视各小组评议和修改情况)
【学生活动】 1. 听老师讲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介绍方法。 2. 在小组内介绍手工活动过程,参与互评。 3. 小组代表发言,倾听其他小组介绍并参与评价。 4. 根据评价练习介绍,再次小组交流。 5. 阅读段落,分析段式和句式特点。 6. 选择话题仿写句子。 7. 小组内展示句子,接受评议并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引导、小组合作和仿写练习,让学生掌握按步骤介绍活动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运用特定段式与句式,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环节二:学习 “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 “日积月累” 中的四字词语)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 “日积月累”。大家先自由朗读这些四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举手问老师。(巡视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正音) 2. 读完了,那这些四字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讲解含义:①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②雅人四好: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门艺术;③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3. 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叫 “词语对对碰”。比如,老师说 “文房四宝”,大家就要快速对出 “笔墨纸砚”。(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4. 除了这些,大家在平时阅读或学习中还积累到哪些这样的词语呢?现在全班一起交流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词语)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四字词语,读准字音。 2. 思考并理解词语含义,倾听老师讲解。 3. 参与 “词语对对碰” 游戏。 4. 思考并分享自己积累的相关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讲解、游戏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四字成语,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环节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 “语文园地三” 的丰富内容。在 “词句段运用” 里,我们学会了介绍手工活动过程,还会分析和仿写段落;在 “日积月累” 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四字成语。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都很努力,收获满满! 2. 课后,请大家把今天仿写的句子认真抄写一遍,注意书写规范;再把 “日积月累” 里的四字成语背诵下来,并且给家人讲一讲它们的意思。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回顾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后完成作业,抄写句子、背诵成语并讲解含义。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第 2 课时)
词句段运用:手工活动介绍(步骤)
段落仿写(先总后分、“有的…… 有的…… 有的……”)
日积月累:文房四宝 - 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 - 琴棋书画
中医四诊 - 望闻问切
(其他积累词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介绍手工活动、段落仿写和成语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知识的掌握较好。 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介绍手工活动时,部分学生步骤不够清晰,可能是引导不够细致,缺乏具体示例;在学生仿写段落时,个别学生对先总后分的段式和排比句式运用不够熟练,可能是练习量不足;在讲解成语含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生动形象;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手工活动介绍的引导,提供更多具体示例,让学生更清楚步骤;增加段落仿写的练习量,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段式和句式;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成语含义,如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总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