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案(表格式,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09: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交流利用关键句归纳段意;词句段运用分别安排了仿写片段以及学会用新的修改符号补充修改片段;日积月累部分学习唐代大诗人韦应物的诗《滁州西涧》,表达作者忧伤的情怀。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言运用:能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思维能力:能观察事物的变化,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创造:诵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思政 元素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和积极的思考习惯
重点 难点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移动”这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重点)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
环节一:学习 “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语文园地四” 的学习。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是能快速抓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那对我们理解文章可太有帮助啦!关键语句就能帮我们做到这一点。(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 5 自然段)大家仔细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它的段意呢?(巡视学生阅读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2. (指名学生回答后)没错,“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句话直接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不过呀,有时候关键语句不能直接概括段意,还得我们自己加工加工。(课件出示《花钟》第 2 自然段)大家看这段话,“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这是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但是它不能直接概括段意,那我们怎么借助它来概括呢?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非常棒!像这样,我们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就能概括出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另外,关键语句在一段话中的位置可不是固定的哦。(课件出示《花钟》第 1 自然段)大家再看看这段话,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呢?(引导学生找出第 2 句话) 4. (课件出示《小虾》第 3 自然段)现在,大家来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巡视指导学生寻找,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语句位置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 1. 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段落,思考并回答关键语句。 2. 阅读《花钟》第 2 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3. 找出《花钟》第 1 自然段和《小虾》第 3 自然段的关键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不同课文的段落,引导学生认识关键语句在概括段意中的作用,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了解其位置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环节二:学习 “词句段运用” 第一部分
【教师活动】 1.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段话)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这两段话。大家自由朗读一下,然后互相交流交流,看看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巡视学生交流情况,参与小组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对!这两个例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知识。 3. 现在,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相关经历,仿照这两个例子,独立练写一段。在写的时候,先把观察到的情况写清楚,再写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举手问老师。(巡视并个别辅导学生写作) 4. 写完之后,我们在班级里交流交流。大家认真听其他同学写的内容,互相评价一下,看看谁写得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学生活动】 1. 朗读两段话,交流其共同特点。 2. 倾听老师总结,领会观察思考的重要性。 3. 回忆经历,仿照例子练写。 4. 参与班级交流,评价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示例、模仿练写和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逻辑思维能力。
环节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还练习了仿照例子写自己的观察思考。大家在课堂上都很积极,表现得非常棒! 2. 课后,请大家再找几篇文章,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一找关键语句,概括一下段落大意;另外,把自己今天写的观察思考内容再修改修改,让它更完善。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 课后完成作业,寻找关键语句、修改练写内容。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第 1 课时)
交流平台:关键语句概括段意
直接概括(如: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提示概括(《花钟》第 2 自然段)
位置多样(《花钟》第 1 自然段、《小虾》第 3 自然段)
词句段运用:观察 - 思考 - 疑问
仿照练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仿照例子写观察思考方面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时,部分学生对关键语句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讲解不够细致,缺乏更多实例;在学生仿照练写过程中,个别学生思路不够清晰,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关键语句的讲解,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段落示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关键语句;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如小组竞赛、头脑风暴等,拓宽学生的思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总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重点) 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难点)
环节一:学习 “词句段运用” 第二部分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文或者说话的时候,要把意思表达清楚。现在,老师给大家出示几个句子,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看看怎么修改这些句子,让它们表达得更准确。(课件出示病句) ①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同学”。)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2.(学生小组交流后)大家都讨论得很热烈!现在,我们来认识两种新的修改符号。(课件出示 “对调” 和 “移动” 两种修改符号的图片)大家仔细看,这就是 “对调” 符号,它可以用来调整词语或者句子的顺序;这个是 “移动” 符号,能把一个部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3.(课件展示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现在,我们一起研读课本上修改的这段话,看看在修改病句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总结: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4.同学们,希望大家记住这些修改符号,以后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或者其他句子的时候,能准确地运用它们,让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通顺。
【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修改病句。 2.认识 “对调” 和 “移动” 修改符号。 3.研读课本内容,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 4.领会运用修改符号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病句、认识修改符号和总结修改方法,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环节二:学习 “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带有节奏划分的古诗)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滁州西涧》。大家先跟着老师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2.读准了字音,我们再来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重要词语注释)大家看这些注释,再结合图片或者课文插图,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巡视小组交流情况) 3.(小组交流后)哪个小组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理解?(组织全班交流,出示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雨,河水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面上。) 4.理解了诗意,我们来多种形式朗读这首诗。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也可以男女生比赛读,争取熟读成诵。(组织多种形式朗读)
【学生活动】 1.朗读古诗,学习生字,纠正字音。 2.结合注释和图片,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3.参与全班交流,倾听译文。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积累古诗词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环节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修改符号,还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大家在课堂上都很认真,收获肯定不少! 2.课后,请大家用 “对调” 和 “移动” 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之前写的作文,看看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把古诗《滁州西涧》背诵给家人听,并且给他们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活动】 1.倾听老师总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课后完成作业,修改作文、背诵古诗并讲解诗意。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第 2 课时)
修改符号:对调、移动
修改病句方法:增、删、换、调
古诗《滁州西涧》: (简单板书诗意关键词,如:野草、黄鹂、春潮、孤舟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对修改符号和古诗有了一定的学习和理解,在修改病句和朗读背诵古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不足之处:在讲解修改符号时,部分学生对符号的运用不够熟练,可能是练习不够充分;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生动形象;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课堂总结有些仓促,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修改符号运用的练习量,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采用更生动的引导方式,如播放古诗相关的动画视频、讲述古诗背后的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课堂总结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