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例文 课时安排 1
内容 分析 关注旁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旁批自读思考,旁批可以启发学生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对学生打开思路很有帮助,学生可以借助旁批了解作者展开想象的思路。 关注习作例文写作方法:两篇习作例文运用大胆想象、合理想象、反复结构以及逆向想象等方法,将想象写得有趣生动。通过分析习作例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运用: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的事物和事情。 思维能力: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 审美创造: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例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重点 难点 能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 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的事物和事情。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课时 目标 1.能从习作例文中学习运用想象编故事的方法。 2.能围绕话题,陈述自己想象的事物和事情。 3.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玩得可开心啦!用手指印创作出好多有趣的东西,还编了精彩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在想象的海洋里遨游,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去感受想象力更神奇的地方。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
【学生活动】 1. 回忆上节课内容,对本节课学习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习作例文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师活动】 1. 大家都用过铅笔吧,可有一支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它有着自己的梦想。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一支铅笔的梦想》。(板书课题) 2. 现在,请大家借助第一个旁批,初读例文。想一想,铅笔有了梦想,它会想些什么呢?找出例文中相关的段落。(巡视学生阅读情况)谁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后小结)这就是这支铅笔的五个梦想。 3. 接下来,结合后两个旁批,我们细读例文。铅笔为什么会这么想?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大家读文理解,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巡视小组交流情况)哪个小组来分享?(引导小组代表发言并总结) 4. 大家思考一下,你认为这是一支怎样的铅笔呢?(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这是一支充满正能量的铅笔) 5. 我们借助例文插图和旁批,来感悟一下写法。大家觉得铅笔的这些梦想合理吗?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后追问)从这些想象事物与铅笔之间的联系中,大家明白了什么?(总结:展开想象要联系事物的特点) 6. 我们再读例文,明确一下思路。找一找例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并思考出现的次数和作用)作者是怎样给我们讲这几个梦想的呢?作者为什么能把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生动有趣呢?(相机点拨并板书:大胆想象、合理想象、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 7. 现在,我们来进行课堂练说。读一读课后练习,发挥想象,仿照例文说说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派代表在班内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进行师生评议、补充)
【学生活动】 1. 初读例文,找铅笔的梦想。 2. 细读例文,小组交流铅笔的想法和做法。 3. 思考并回答铅笔的特点。 4. 分析梦想的合理性,理解想象与事物特点的联系。 5. 再读例文,明确写作思路,学习写作方法。 6. 参与课堂练说,分享铅笔的其他梦想。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例文,从内容到写法,让学生掌握想象作文的写作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环节三:习作例文二《尾巴它有一只猫》
【教师活动】 1. 有条尾巴居然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 是不是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进这篇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看看。(板书课题) 2. 请大家借助 2 个旁批,自读例文。想一想,尾巴为什么说它有一只猫呢?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知道的?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巡视小组交流情况,引导小组代表发言,出示相关句子并小结) 3. 这样的想象合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想象呢?(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反向思维,出示段落让学生齐读理解)按照这种想法,狗尾巴和狗可以说什么?在这个故事里,你认识了一条怎样的猫尾巴?(引导学生回答并小结) 4. 我们来进行课堂练说。除了尾巴,还有什么能有一只猫?先在小组里练说,选出代表,看谁说得有趣、合理。(组织小组练说和全班交流,进行师生评议、补充) 5. “尾巴它有一只猫”“喜欢睡觉的风”…… 这样的说法新鲜有趣。请大家展开想象,说出更多新鲜有趣的想法。(引导学生想象并分享)
【学生活动】 1. 自读例文,小组交流尾巴说有一只猫的原因。 2. 思考想象的合理性,理解反向思维,参与相关问题讨论。 3. 参与课堂练说,分享有趣的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这篇例文,引导学生理解反向思维在想象作文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环节四: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例文,分析总结了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还学习了反向思维这种有趣的想象方式。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出新颖、有趣的故事。
【学生活动】 倾听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明确学习目标,为下节课的写作实践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两篇习作例文,学生对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课堂练说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学生课堂练说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参与度不均衡,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对部分学生的创意点评不够细致,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在讲解反向思维时,个别学生理解困难,可能是讲解方式不够通俗易懂。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如小组竞赛、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学生发言和点评留出充足时间,确保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如结合生活实例、制作简单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