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9 剃头大师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文中的“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经验,只是小沙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这一称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以“剃头大师”为题,既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又激发了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 课文中语言风趣幽默,略带调侃的意味。如“押进、夺门而逃、怒视、抗议、耿耿于怀”,表达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强烈不满和抗拒;“害人精、冤家”,这些词语生动地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在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时,用“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写出“我”的得意…… 课文中的有些句子表面意思不难理解,却有着内在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惊醒理解体会。如“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语言运用: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思维能力: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乐趣的能力,引导学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小烦恼。
重点 难点 1.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课前 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卡。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剃、执”等 9个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4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课文1-6自然段,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小沙剃头时的感受,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环节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提到 “大师”,你们会想到谁呀?(引导学生回答,预设: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著名作家鲁迅、著名画家齐白石……)(相机出示大师的图片)大家看,这些在各自领域有很高成就,被大家尊崇的人就是 “大师”。“大师” 是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被大家所尊崇的人。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剃头大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大家注意,“剃” 读第四声,可别读成第一声啦。那 “剃头大师” 指什么样的人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应该是理发技艺高超的人。)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有很多疑问,谁来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提问,预设 1:谁是 “剃头大师”?预设 2:为什么以 “剃头大师” 为题?预设 3:“剃头大师” 剃出来的头好看吗?)
【学生活动】 1. 思考并回答关于 “大师” 的问题,观察图片。 2. 齐读课题,注意字音。 3. 思考并提出关于课题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环节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出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拼读,并反复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试着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大家开始吧!(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出示词语)这些词语大家都会读吗?先自己读一读。(巡视学生自读情况)老师来带读,大家跟着老师读,注意 “执、仇” 是翘舌音,“刑” 是后鼻音,“惯” 是前鼻音。(带读词语)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同学单独读一读,再开火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最后,我们去掉拼音,看看大家还能不能读准。 3. 刚刚大家都认真读了课文,现在能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吗?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找出相应的答案。(巡视学生阅读情况)读完后,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借助问题答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老剃头师傅和 “我” 这位 “剃头大师” 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那文中哪个部分讲了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哪些部分讲了 “我” 给小沙剃头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第一部分(1 - 6 自然段)主要讲述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第二部分(7 - 18 自然段)主要写 “我” 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学生活动】 1. 按照要求自读课文,标注序号,拼读生字,尝试回答问题。 2. 自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词语。 3. 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交流讨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环节三: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教师活动】 1. 老剃头师傅和 “我” 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仔细阅读课文来比较一下。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第 1 - 6 自然段,体会小沙的胆小和剃头时的感受。 2. (出示第 1 自然段)大家看,为什么说小沙是个胆小鬼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怕吃药、怕做噩梦、怕剃头。)没错,从这 3 个 “怕” 就能看出表弟小沙很 “胆小”。 3. (出示第 2、3 自然段)现在,请大家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用 “ ” 画出能体现小沙怕剃头的词语,然后同桌或小组讨论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巡视学生默读和讨论情况)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沙怕剃头的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押进”“执一把木尺”“监督”“夺门而逃”“害人精”“怒视” 等词语表现出小沙是被迫去理发店剃头的。)老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词语,“执” 就是拿的意思;“夺门而逃” 是指冲出门去,快速逃走;“害人精” 指专门干坏事害人的人、妖精;“怒视” 就是愤怒地注视。大家看,抓住一些关键词想象画面,是不是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句意呀?(板书: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4. (引导学生默读第 4 - 6 自然段)现在,请大家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用 “ ” 画出小沙觉得老剃头师傅是 “害人精” 的原因,然后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巡视学生默读和思考情况)为什么小沙认为老剃头师傅是 “害人精” 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老师傅耳朵不好使,听不清小沙的抗议。预设 2:老师傅那把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小沙的头发,让小沙很痛。预设 3: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让小沙很痒。)小沙又痛又痒的,大家能体会小沙的感受吗?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预设 1:每次被蚊子叮咬以后,我都觉得又痛又痒。预设 2:感冒的时候,我的头很痛,喉咙也很痛。预设 3:洗澡的时候,妈妈总是给我搓背,弄得我又痛又痒。)老师傅让小沙吃尽苦头,姑父为什么还要付双倍的钱给 “害人精” 呢?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没有人愿意为小沙剃头,老师傅愿意。预设 2:老师傅剃头技术好,剃出来的发型好看。)(板书: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 5. 我们再读 1 - 6 自然段,想一想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读懂了小沙的感受?(引导学生总结,预设:我们通过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小沙的感受。)
【学生活动】 1. 朗读 1 - 6 自然段,体会小沙的感受。 2. 思考并回答小沙胆小的原因。 3. 默读 2、3 自然段,圈画词语,讨论理解,回答问题,学习词语意思。 4. 默读 4 - 6 自然段,圈画原因,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生活经历。 5. 再读 1 - 6 自然段,总结理解小沙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小沙的感受,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环节四: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 1. (依次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同学们,我们来学习写这些生字。大家先读准字音,再仔细观察它们的字形。(引导学生观察) 2. 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些字的结构特点。“胆、理、仇、付、倍、泡、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表、夺、骂、虽”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差” 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鬼” 是独体字。 3. (重点范写强调)“表、差、鬼” 这些字容易写错,大家要特别注意。“表” 上部的竖和下部的撇不能写成一笔,上面部分三横间距均等;“差” 上面三横间距均匀,撇向左下伸展,“工” 末横稍长;“鬼” 要先写 “白”,注意不要把 “白” 的撇画写成刀字头。 4. 大家在练习本上练写,写完后互相评价修改。(巡视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活动】 1. 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 了解字的结构特点。 3. 观察老师示范书写,记住要点。 4. 练写生字,接受评价并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写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环节五: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课后,请大家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加强记忆。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布置作业,明确任务。 2. 课后完成抄写词语的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字词知识。
板书设计
19 剃头大师(第 1 课时)
生字:(展示生字及书写要点)
理解方法: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
小沙的感受:胆小、怕剃头、觉得老师傅是 “害人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在识字写字、初读课文和理解小沙感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感受到了课文的幽默风趣。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生动;在识字教学中,对个别生字的记忆方法讲解不够透彻,学生可能记忆不牢;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写字指导时间有些紧张,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更生动的引导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帮助学生理解;在讲解生字时,增加记忆方法的示例和练习,加强对易错字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写字指导和作业指导留出充足时间,详细说明作业要求,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细致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默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环节一:复习旧知,过渡课堂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剃头大师》,知道在小沙的心里,把理发店的剃头师傅称作 “害人精”,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回顾,板书:“害人精”-- 理发店的剃头师傅)没错,因为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2. 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小沙央求了一位 “剃头大师” 来给自己理发。大家想一想,这位 “剃头大师” 是谁呢?他是怎么给小沙理发的?最后的效果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究的内容。(板书:剃头大师)
【学生活动】 1. 回忆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品读课文,重点感悟
【教师活动】 1.自由朗读课文第10-18自然段,了解“我”这位“剃头大师”理发的经过。 (1)出示要求,了解经过。 ①读一读:默读课文10-18自然段。 ②画一画: 用“ ”画出描写剃头大师理发时的句子。 用“ ”画出描写小沙头发变化的句子。 用“ ”画出描写剃头大师理发时心理变化和语言的句子。 用“○”画出小沙心态变化的句子。 ③想一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自主思考,预设交流。 (1)描写剃头大师理发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给小沙围上大睡衣→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 (2)描写小沙头发变化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剪下一堆头发→落满了黑头发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露出了头皮→坑坑洼洼→像层层梯田。(比喻句) 引导理解:出示梯田图片(板书:观察图片理解) (3)描写剃头大师理发时心理和语言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1: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信心十足) 预设2: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得意洋洋) 预设3:“哎呀”我叫起来,“坏了”。(慌张) (4)描写小沙心态变化的词语有哪些? 预设:高兴→无所谓→像见了鬼一样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默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 2.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观察图片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和圈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我” 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环节三:梳理句子,感知内容
【教师活动】 1. 现在,我们综合课文内容,填写这个表格。(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填写) 我”理发的句子小沙头发的变化“我”的心理和语言小沙的心态 变化画面一给小沙围上大睡衣 摆出架势 嚓嚓两剪刀剪下一堆头发信心十足 高兴画面二这儿一剪刀 那儿一剪刀姑父睡衣落满黑头发 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得意洋洋无所谓画面三剪掉翘起的修了修 越修越糟 越剪越短露出头皮 坑坑洼洼 像层层梯田慌张大叫一声, 像见了鬼一样。
2. 回顾前文,想一想:“我” 为什么说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呢?(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引导回答,预设:因为尽管我剪得乱七八糟,可小沙只是关心耳朵还在不在,对发型毫不在乎,所以才这样觉得。 )故事的结局怎样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我没得到那五块钱 小沙被迫剃了光头 姑父睡衣上满是碎头发 ) 3. 我们来趣味朗读上表中三个画面所对应的课文中的语段,读出趣味。(指导朗读:第一、二个画面读出 “我” 剃头架势足、动作快、自信;第三个画面读出 “我” 心情的变化 -- 由得意变得有些紧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剪完头发之后,小沙会对 “我” 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学生活动】 1. 填写表格,梳理内容。 2. 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3. 进行趣味朗读,思考并分享小沙可能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思考问题和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环节四:体会不同,感受趣味
【教师活动】 1. 我们来梳理小结一下,老剃头师傅和 “我” 给小沙剃头过程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讨论并填写表格,从过程、结果、对小沙态度、工具、理发技术、小沙的神态及动作等方面进行对比)大家在小组里深入探讨一下,看看还能找到哪些不同呢?(组织小组讨论,引导补充表格内容) 不同老剃头师傅“我”过程弄得小沙又痛又痒随意乱剪,小沙很高兴结果合格的发型害小沙剃光头
不同老剃头师傅“我”对小沙态度都不欢迎小沙小沙是最优秀的顾客工具锃亮的剃刀、老掉牙的推剪 (剃头工具传统、不好使)剪子、姑父的睡衣理发技术严肃认真、技术高超随意乱剪、技术糟糕小沙的神态及动作怒视、哧哧笑高兴、大叫结果合格的发型、付双倍钱坑坑哇哇、害小沙剃光头
2. 大家想一想,实际上,谁才是真正的 “剃头大师”,谁才是个 “害人精” 呢?为什么呢?(引导师生交流,预设:从过程来看,老剃头师傅带给小沙是痛苦,而 “我” 剃头时,小沙是非常愉快的;从结果来看,恰恰相反,老剃头师傅总是可以给小沙一个合理的发型,而 “我” 却害小沙剃光头。 ) 3. 课文为什么要用 “剃头大师” 作为题目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剃头大师” 其实是一种调侃,用它作为题目,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
【学生活动】 1. 参与讨论,填写表格,对比不同。 2. 思考并回答关于 “剃头大师” 和 “害人精” 的问题。 3. 思考并回答课题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标题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环节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老剃头师傅、“我” 和小沙这三个很有特点的人,读了他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童年里很多事情,就算做错了、闯祸了,回想起来也觉得有意思,这就是童真与童趣!同时,我们还学到了很多理解句子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用上这些方法,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2. 本文选自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作者笔下还有很多这样逗人的故事和人物。课后,大家去读一读《调皮的日子》,继续感受童真童趣!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后阅读《调皮的日子》。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19 剃头大师 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 受刑一样 剃头大师: 随意乱剪 见了鬼 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 想象画面 结合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观察图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 “我” 和老剃头师傅的剃头过程有了深入的理解,理解了标题的含义,感受到了课文的幽默风趣和童真童趣。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体会 “剃头大师” 标题内涵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积极,参与度不均衡,可能是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拓展延伸部分有些仓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细致。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如角色扮演、对比分析不同标题等,帮助学生理解标题内涵;优化小组分工,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提高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拓展延伸留出充足时间,详细介绍课外阅读的方法和要点,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