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时安排 2
内容 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4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交流关于重难点句子的理解方法,识字加油站让我们学会在图画中自主识字,并想象画面写一段话,词句段运用教我们学会结合不同的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日积月累让我们学习积累了一些关于守信的名人名言。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人名言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语言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意思。 思维能力: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的不同;练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审美创造:了解祖国边疆旭日东升时的景象。
思政 元素 渗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2.能认识一些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3.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意思。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环节一:揭题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 “语文园地” 的内容。在这个 “语文园地” 里,有很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板书:语文园地)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
【学生活动】 倾听老师讲话,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产生期待。
【设计意图】直接揭示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活动做铺垫。
环节二:“交流平台”,理解句子
【教师活动】 1. 首先,我们来到 “交流平台”。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学过不少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大家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呢?(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小组派代表汇报,预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借助图画、查字词典、近义词替换…… )那你们发现理解难懂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 2. 现在,请大家读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圈画出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巡视学生阅读圈画情况,引导学生回答,预设: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向别人请教。 )大家再回顾一下本单元课文,想想有哪些难懂的句子是你通过查资料或向别人请教理解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理解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要理解 “老掉牙的推剪” 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查资料。 )除了这些,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大家再交流交流自己觉得行之有效的理解难懂句子的其他方法。(引导学生分享,预设:要理解 “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我们可以通过看肥皂泡的画面来直观理解。 ) 3. 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可以查找资料,可以请教他人,还可以借助画面等。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难懂的句子,大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哦。(板书:结合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他人 借助画面 )
【学生活动】 1. 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小组讨论并汇报。 2. 阅读交流平台句子,圈画方法,思考并回答问题,分享阅读经历。 3. 领会理解句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总结能力。
环节三:识记字词,想象画面
【教师活动】 1. 接下来,我们进入 “识字加油站”。(出示词语:旭日 岛屿 海滨 沙滩 瞭望 巡航 缆绳 铁锚 )大家借助拼音先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巡视学生自读情况)老师来带读,大家跟着老师读。(带读词语)然后老师请几位同学单独读一读,再开火车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 下面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大家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交流汇报,预设:岛屿、海滨、缆绳、旭日、铁锚、沙滩。 )那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想到了哪个词语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瞭望。 )“巡航” 这个词不太好理解,大家借助《新华字典》查一查它的意思吧!(引导学生查字典并汇报,预设:巡逻航行。 )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字,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怎么记住它们呢?(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特点并理解,预设:瞭望:瞭有 “目”,表示登高远望;巡航:表示一边走,一边看;缆绳:都有 “纟”,指系船用的停船器具;铁锚:都有 “钅”,指铁制的停船器具;旭日:都有 “日”,表示初升的太阳;海滨:都有 “氵”,表示沿海地带;岛屿:都有 “山”,是岛的总称;沙滩:都有 “氵”,是水中或水边由沙淤积而成的陆地。 ) 3. 现在,大家再读这些词语,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按照画面空间顺序,由近到远地说一说自己想到的画面。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巡视小组交流情况,引导小组代表发言,预设 1:清晨,一轮红日从大海上慢慢升起,海面上波光粼粼,一座座小岛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海岸边一朵朵浪花翻滚上来,沙滩上的细沙闪亮亮地铺满一层又一层。预设 2:海岛上有一座高高的瞭望台,战士们瞭望远方,一艘军舰准备巡航,战士们解下了码头上的缆绳,收起了水底的铁锚,奏响汽笛声起航了。 )
【学生活动】 1. 自读、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词语。 2. 观察插图,思考并回答问题,查字典理解词语,学习形声字特点。 3. 想象画面,小组交流并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学习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环节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还认识了很多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大家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积极,老师为大家点赞! 2. 课后,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一篇文章,找出其中难懂的句子并试着理解;再把今天学的词语工工整整地抄写两遍,加深记忆。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 课后完成作业,理解句子、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理解难懂的句子:结合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他人 借助画面 识字加油站:观察擦图 动作演示 查字典 形声字理解 想象画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学习与海岛、港口相关词语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并展开想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方法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引导方式不够新颖;在理解词语环节,个别学生对形声字特点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讲解不够细致;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想象画面的小组交流时间有些紧张,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具趣味性的引导方式,如开展小组竞赛、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讲解形声字时,增加实例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为小组交流留出充足时间,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能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的不同。 2.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3.朗读和背诵3句有关“改过”的名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环节一:学习 “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汉语词语可有意思啦,很多词语都有多种含义呢!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它们所在的语言环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汉语词语的这种精妙之处。(出示 “词句段运用” 第一组句子: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字 “熟” 的意思。 2. 谁来说说对第一句话中加点 “熟” 字的理解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结合生活实际,第一个 “熟” 指饭烧得可以吃了。预设 2:通过找反义词,我知道第一个 “熟” 就是指饭不生了。预设 3:通过组词法,第一个 “熟” 可组成 “煮熟、蒸熟、熟透” 等。 )那第二句话中的 “熟” 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根据生活经验,第二个 “熟” 指的就是平时弹曲子不会弹错,弹得很流畅。预设 2:联系下文 “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以看出平时弹得很准、弹得很好。预设 3:通过组词法,第二个 “熟” 可组成 “熟练、熟悉” 等。 )大家说得都很棒!第一个 “熟” 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第二个 “熟” 的意思是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 3. (出示另外两个句子:我和小华很熟,经常一起玩耍。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大家思考一下,这两个句子中的 “熟” 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我和小华很熟,经常一起玩耍。(熟悉)预设 2:玩了一天,他太累了,睡得很熟。(程度深) )大家能选择其中一种意思,用 “熟” 说句话吗? 4. (出示 “词句段运用” 第二组句子: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现在,请大家默读这两个句子,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 “味道” 的不同意思。 5. 我们来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下。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呢?当你觉得这本书很好看时,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苹果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吃。预设 2:看完一遍再看一遍,看不够。 )所以,第一个 “味道” 的意思是舌头接触某种东西时的感觉,第二个 “味道” 的意思是比喻某种心理的感受、情绪和滋味。我们还可以用找近义词法来理解,大家想一想,这两句话中的 “味道” 可以和什么词互换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通过找近义词理解,第一个句子的 “味道” 可换 “滋味”;第二个句子的 “味道” 可换 “趣味、有意思”。 )大家把这两个词换进去读一读! 6. 同学们,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我们不仅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或找近义词法理解词义,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字典可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好帮手,它既能帮我们理解难懂的词语,又能帮我们认识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板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学生活动】 1. 朗读句子,思考 “熟” 的含义。 2. 参与讨论,分享对 “熟” 的理解,用 “熟” 造句。 3. 默读句子,小组交流 “味道” 的含义。 4. 结合生活经验和找近义词法理解 “味道”,朗读换词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现象,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环节二:学习 “词句段运用” 第二题
【教师活动】 1. (出示例句:表弟是个胆小鬼,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大家读一读这两个例句,看看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两个例句都是围绕开头的意思来写的,后面部分把这个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预设 2:第一个例句用三个 “怕” 字把表弟的胆小写得很具体;第二个例句用 “唱歌、跳舞” 的事实把他们高兴的表现写出来了。 ) 2. 现在,我们来进行随堂演练。(出示要求:选择其中一个开头,围绕中心写一段话。小丽多才多艺…… )大家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小丽的多才多艺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弹琴、书法、画画、唱歌、跳舞、弹琴 )那可以用一些什么写法表现小丽多才多艺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用上关联词和修辞手法。 )老师给大家出示一些写话示例,大家齐读感受一下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出示示例,引导学生齐读)现在,请大家自己练写。(巡视指导学生写作) 3. (出示:雨下得真大…… )我们再来写一写这个内容。大家可以思考雨的样子,下大雨时天空的样子,动植物的状态,人的感受等;也可以观察图片;还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想到的。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示例,大家齐读。(出示示例,引导学生齐读)然后请大家练写。(巡视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活动】 1. 阅读例句,交流发现。 2. 思考并回答表现小丽多才多艺的方面和写法,齐读示例,练写。 3. 思考写 “雨下得真大” 的角度,齐读示例,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例句,引导学生掌握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学习 “日积月累”
【教师活动】 1. (出示 “日积月累” 中的名言: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大家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巡视学生朗读情况)老师来带读,大家跟着老师读。(带读名言)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 大家观察一下,这三句话中都含有什么字呢?(引导学生回答,预设:都含有 “过” 和 “改”。 )“过” 和 “改” 组在一起可以形成什么词呢?“改过” 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预设:改正过失或错误。 )知错能改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大家知道这三句话的意思吗?试着和同桌交流交流。(引导学生回答,预设 1:见到美好的品行就要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要马上改正。预设 2: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预设 3: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 3. 大家反复朗读这 3 句名言,争取熟读成诵。(巡视学生朗读背诵情况)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将句子补充完整。(引导学生背诵) 见善( ),有过( )。——《周易》 过而不改,( )。——《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 ),( )。 4. 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 “改过” 的名人名言呢?(引导学生分享,预设: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达尔文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知错能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莎士比亚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 )大家读一读这些名言。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跟读、同桌互读名言。 2. 观察思考,交流名言含义。 3. 反复朗读,背诵名言,同桌互相检查。 4. 分享并朗读关于 “改过” 的其他名言。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和背诵名言,让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环节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1.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我们认识了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学会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还积累了关于 “改过” 的名言。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留意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2. 课后,请大家把 “词句段运用” 中自己写的内容认真修改完善;再把 “日积月累” 中的名言背给家人听,并给他们讲讲名言的意思。
【学生活动】 1. 倾听老师总结,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课后任务。 2. 课后完成作业,修改写话、背诵并讲解名言。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培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六 词句段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日积月累:积累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和积累名言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可能是示例不够丰富;在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练习中,个别学生写作思路不够清晰,可能是指导不够细致;在 “日积月累” 部分,对名言含义的拓展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词多义的示例,从不同角度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写作指导时,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提供更多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在讲解名言时,结合具体故事或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名言含义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