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语法
(一)词的分类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名词 (七上P13)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 物、抽象事物、 时间、方位等)名称的词 人:娃娃、姑娘、青年、农夫等
具体事物:绿萍、水藻、铃铛、镰刀等
抽象事物:精神、传统、法律等
时间名词:秋天、昨天、早晨等
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动词 (七上P49)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 动作行为:走、跑、唱、跳、打、躺等
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
想念、忘记、佩服等
发展变化: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
低、发生、出现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动词 (七上P49) 表示动作行为、 心理活动、发展 变化的词 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能、可以、
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
愿意等
趋向动词: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判断动词:是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形容词 (七上P80) 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 状态:快、慢、软、硬、忙碌、悠闲、激
动、凌乱等
性质:好、坏、美、丑、纯粹、高尚、清
脆、强壮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形容词 (七上P80) 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 颜色:黑、白、橙、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等
形状:大、小、宽、窄、笔直、弯曲等
注:许多形容词前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数词 (七上P97) 表示数目(包括确数、概数和序数)的词 确数:一、七千、六万九千等
概数: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
(辆)等
序数:第一、老三、初五等
量词 (七上P97) 表示单位(事物、度量衡、动作行为)的词 事物的单位:个、台、条、只等
度量衡单位:米、千米、毫升、升、克、
千克等
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趟、遍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代词 (七上P120) 代替人和事物的名称,或具有指示作用的词,或用来提问的词 人称代词:我、他们、你、他、她、我
们、你们、她们、咱们、自己等
代指事物:它、它们等
指示代词:那、这、这儿、那儿、这里、
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各、每等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怎么样、
哪、哪儿、哪里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副词 (七下P8) 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 很、更、最、都、只、才、就、没、不、
非常、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
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介词 (七下P21) 跟名词或代词组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
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连词 (七下P36) 起连接作用,用 来表示并列、转 折、选择、递 进、条件、因果 等关系的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
为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助词 (七下 P92、P97) 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 没有实在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嘛、啦、吗、呢、吧、
啊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叹词 (七下P74) 表示感叹、呼 唤、应答等的 词。一般都是单 用,独立成句或 做独立成分,强 化情感的表达 啊、唉、哎、嗨、喂、嗯、哎呀、哎哟等
词 类 意 义 举 例
拟声词 (七下P74) 模拟事物声音的词 嗡嗡、呼、啪、嘎叽等
(二)短语结构
类 型 判断方法 举 例
并列短语 (七下 P114) (1)通过“和”(“并”“又”“及”“而” “与”)等表并列的词进行判断; ①短语间有“和”字,是并列短语;②短语间 无“和”字,可在短语之中加“和”字,若意 思无变化,则为并列短语 (2)调换位置进行判断。即短语的两个词语互 换位置,若意思无变化,则可判断为并列短语 报纸杂志
土地和杂草
热烈而粗犷
类 型 判断方法 举 例
偏正短语 (七下 P122) (1)用“的”“地”进行判断; ①一般情况下,有“的”“地”的短语多数是偏正短语;②若没有,可以加上“的”或“地”,若意思无变化,则为偏正短语 (2)也有不用“的”或“地”连接的偏正短语,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后一部分是整个短语的核心(一般把前一部分叫作修饰语,后一部分叫作中心语) 定中关系:它的声音
状中关系:好奇地问
其他:
外国朋友
类 型 判断方法 举 例
主谓短语 (七下 P126) (1)看短语是否为“什么+怎么样”的形式; (2)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主要由名词和代词 充当;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太阳升
老师讲课
我们高兴
类 型 判断方法 举 例
动宾短语 (七下 P137) (1)看短语是否符合“怎么样+什么”的形式; (2)看短语是否符合“动词+名词(代词)”的形式; (3)宾语主要是回答“谁”“什么”“哪里” 等,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眨眼睛
拜访他
喷出火焰
类 型 判断方法 举 例
补充短语 (七下 P153) (1)看是否有结构助词“得”; (2)前一部分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 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 (3)有些短语没有“得”字做标志,可以通过 中间加“得”,结尾加“了”的方式来判断 有“得”:
跑得出汗了
无“得”:
吓跑了
升起来了
(三)句子成分及句子主干
1.句子的成分(八上P85)
一般完整的句子结构成分为:
如:(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成 分 语法运用 符 号 举 例
主语 句子陈述的对象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敌人监视着苇塘。
谓语 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 述或说明 ___
宾语 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苇塘
春天
成 分 语法运用 符 号 举 例
定语 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 宾语 ( )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状语 说明地点、时间、原 因、目的、方式、结果 和伴随状况等 [ ]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歌唱。
补语 对动词性谓语和形容词 性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 〈 〉 树叶儿绿得〈发亮〉。
2.提取句子主干(八上P90“句子的主干”)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
分。找出句子的主干,就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
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例如: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朱自清《背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需要注意的是,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
确,有时意思甚至跟原句相去甚远。例如: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
子。(杨振宁《邓稼先》)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
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
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不吵嘴。
(四)句式变换
变换类型 变换技巧 示 例
陈述句 (肯定句) 变反问句 ①加: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或“怎么+呢”或“岂+吗”等); ②反: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加否定词或删否定词); ③改:把句号改为问号; ④查:检查修改后的句意是否和原 句一致 陈述句(肯定句):
汉字有力推动了中
华文明的发展。
_______
变换类型 变换技巧 示 例
反问句变陈述 句(肯定句) ①去: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怎”“怎么”“难道”等)和语气词(“呢”“吗”等)去掉; ②反: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③改:把问号改为句号; ④查:检查修改后的句意是否和原句一致 反问句:难道汉字没
有有力推动了中华
文明的发展吗?
变换类型 变换技巧 示 例
肯定句变 否定句 ①找:找出谓语; ②加:加上否定这个谓语的反义词,即“不、无、没有、非、莫、勿”等否定副词 肯定句:汉字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____
否定句:汉字没有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变换类型 变换技巧 示 例
肯定句变 双重否定句 在谓语前加上“没有……不……” “不能不”“不得不”“无不” “无非”“不会不”“非…… 不”等 注意:双重否定就是谓语前面加两 个否定词(负负为正的原理),仍 然表示肯定的意思 肯定句:汉字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____
双重否定句:不能否认汉字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