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教学评”一体化:
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精准
精准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东港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小坤
2025 年 3 月 14 日
备课
施教
从上学期期末试题得分率说起……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9÷10 = 90%
12.9÷16 = 81%
7.4÷9 = 82%
1.5÷2 = 75%
1.1÷2 = 55%
5.6÷6 = 93%
1.4÷2 = 70%
2.4÷3 = 80%
1.4÷4 = 35%
3.2÷5 = 64%
1.5÷3 = 50%
1.9÷3 = 63%
72.3分/90分
习作:20.2÷22 = 92%
书写:2.8 ÷ 3 = 93%
综合阅读
能力薄弱
结论是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对事物做出的总结性判断。
9÷10 = 90%
12.9÷16 = 81%
7.4÷9 = 82%
1.5÷2 = 75%
1.1÷2 = 55%
5.6÷6 = 93%
1.4÷2 = 70%
2.4÷3 = 80%
1.4÷4 = 35%
3.2÷5 = 64%
1.5÷3 = 50%
1.9÷3 = 63%
72.3分/90分
4.5÷5 = 90%
9.1÷10 = 91%
75.7分/90分
1.8÷2 = 90%
2.8÷3 = 93%
6.1÷7 = 87%
4.5÷5 = 90%
2.6÷4 = 65%
4.3÷5 = 86%
5.9÷10 = 59%
3.3÷4 = 83%
3.3÷5 = 66%
习作:24.6÷27 = 91%
书写:2.9 ÷ 3 = 97%
综合阅读
能力薄弱
4.5÷5 = 90%
9.1÷10 = 91%
75.7分/90分
1.8÷2 = 90%
2.8÷3 = 93%
6.1÷7 = 87%
4.5÷5 = 90%
2.6÷4 = 65%
4.3÷5 = 86%
5.9÷10 = 59%
3.3÷4 = 83%
3.3÷5 = 66%
探究命题意图,把握评价导向
壹
PART
把脉阅读教学
把握评价导向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01
指向阅读能力的不同层级,均衡考查
02
关注学生阅读的思维逻辑,适切考查
03
使用统编教材后,我们在命题时,
尤其是阅读理解试题的命制注重体现以下三种导向:
第一部分:探究命题意图,把握评价导向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
√
课
内
阅
读
理
解
要
素
题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
√
√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
√
√
√
01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地,全面考查
册序 单元及主题 阅读训练要素
六 年 级 上 册 一、走进自然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二、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景的。
三、策略单元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四、美好品质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五、习作单元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六、保护环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七、艺术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八、走近鲁迅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
√
√
√
√
02 指向阅读能力的不同层级,均衡考查
提取信息
形成解释
整体感知
做出评价
解决问题
02 指向阅读能力的不同层级,均衡考查
课
外阅
读
理
解
阅读习作要
素
02 指向阅读能力的不同层级,均衡考查
提取信息
形成解释
整体感知
解决问题
作出评价
03 关注学生阅读的思维逻辑,适切考查
6 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目标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02
基本内容
01
识字学词
03
思想情感
抓住关键语句(动作、语言、神态),深入感受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重温革命岁月,让革命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灵。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小标题理清课文脉络并简要讲故事。
会写“寇、副、榴、弹、抡、贯、棋、悬、沸、涧、雹、屹、悦、迈、屈”15个字,会写“日寇、奋战、险要、手榴弹、全神贯注、悬崖、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攀登、居高临下、山涧、粉身碎骨、雹子、屹立、眺望、喜悦、壮烈、豪迈、不屈、惊天动地”20个词语。
04
语言表达
关注课文既关注“五壮士”这个群体又聚焦“马宝玉”等个体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初步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尝试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我是这样表述的(建议教师参考):
主体、条件、表现、标准
评价项目 学习目标 细则 评价标准 自评
一讲 概括小标题;借助小标题理清课文脉络并简要讲故事 概括小标题 ★
结合小标题讲故事 ★★
二抓 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英雄气概;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找到体现人物英雄气概的语句,有感情地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
三说 找到描写群体的语句;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能找到描写群体的语句 ★
说出自己的感受想法 ★★
四写 尝试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个片段 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形象和场景 ★★
6 狼牙山五壮士·评价标准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这样的写法,①既有“点”……的详细描写又有“面”……的概括性描写,②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及画面感,增强了感染力,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主题)。
提炼归纳答题关键点:
四、广角镜头我把控·品读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千万颗激动的心向着这里,千万缕喜悦的涓流汇向这里。7月13日深夜的长安街,如同一条狂欢奔腾的河。
“北京!奥运!”“祖国!万岁!”奔腾不息的人流在欢呼,车喇叭在鸣响,街北的呼喊和着街南的回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复兴门到六部口,从建国门到王府井,从东往西,从西往东,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街,车如流水人如潮涌。
深夜将近零点,记者在复兴门登上了一辆开往天安门广场方向的公共汽车。
窗外缓缓的车流中,一辆红色桑塔纳车身贴上了醒目的美术体字样:“2008,向前!”车的前盖贴上了两尺见方的“红双喜”。离这台车不远,一位司机趁堵车的工夫,把庆祝北京中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车一开动,立刻引来周围人群的欢呼。
府右街路口往东实行交通管制。记者下车,一看表,已是凌晨1点。短短的路程,汽车整整行驶了1小时。此时此刻,长安街依然人流涌动。从天安门广场联欢现场退场、由东往西的人群尤其活跃。他们自发组成一支支几十人、上百人的队伍,在一面面飘扬的国旗引导下,尽情呼喊着:“北京!奥运!北京!奥运!”“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临近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在新华门附近,记者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她在女儿的陪同下站在路灯下,静静注视着狂欢的人群。她满足地微笑着对记者说:“赶上国家这么大的喜事,睡不着。我跑不动了,看着年轻人欢天喜地的,高兴啊!”
1时27分,人民大会堂西北角的交通指挥岗台传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原来,二三十名青年人跳上这“制高点”,一边挥舞国旗,一边高喊:“中国!万岁!”“共产党!万岁!”忘情的欢呼,真情的呼喊,引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围观。
不知谁带头唱起了国歌,铿锵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长安街夜空。
四、广角镜头我把控·练读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
紧扣评价导向,优化教学策略
贰
PART
把脉阅读教学
把握评价导向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细化·精选·建构:
达成“教”的精准
01
内化·提升·发展:
落实“学”的高效
02
结合期末测评及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二部分:紧扣评价导向,优化教学策略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01 细化·精选·建构:达成“教”的精准
研读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01 细化·精选·建构:达成“教”的精准
研读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
梳理要素序列,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
要素序列
册 序 单 元 阅 读 训 练 要 素
四下 第一单元 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下 第一单元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01 细化·精选·建构:达成“教”的精准
研读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
梳理要素序列,精选教学内容
强化整合意识,建构资源组块
课程标准
要素序列
整合意识
研读课程标准,细化教学目标
梳理要素序列,精选教学内容
强化整合意识,建构资源组块
课程标准
要素序列
整合意识
拓展练习
习作
词句段运用
课后习题
单元导语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口语交际
快乐读书吧
助学板块
练习板块
导学板块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单元结构
01 细化·精选·建构:达成“教”的精准
01
1.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把成长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
成长故事分享会
02
2.同步进行对长辈童年的了解,采用聊天、访谈等的方式。
03
3.学习四篇课文,积累词汇,习得表达方法,不断修改完善习作。
04
4.抓住“交流平台”,梳理写作方法,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05
5.召开班级故事会,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生生互动,评价改进。
02 内化·提升·发展:落实“学”的高效
借力练习板块,内化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
课后题:借用课后练习,指导课前预习
概 括 事 件 主 要 内 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事件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伯父 周恩来 伯父告知周恩来别去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说:“中华不振。”周恩来迷惑不解,难以忘怀。
租界
魏校长 周恩来
课后题:巧用课后练习,优化教学设计
注重朗读,积淀语言
课后题:巧用课后练习,优化教学设计
找准切口,洞悉全文
课后题:巧用课后练习,优化教学设计
咀嚼文句,习得方法
课后题:活用课后练习,引导语言实践
循文而说,依文而写
02 内化·提升·发展:落实“学”的高效
借力练习板块,内化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
厘清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
凸显策略指导,发展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
学
任
习
群
务
课
新
标
统编本教材
作业设计
双线组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停课不停学
线上教学
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教学评一体化
“双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课后服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人
树
德
立
学业质量
我们一起来回顾……
语文
语言,文字。
“教学评”一体化:
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精准
精准
——大数据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实践研究
东港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小坤
2025 年 3 月 14 日
备课
施教